大连交警突破“罚单”管理模式
来源:大连晚报 更新时间:2009-08-06

 记者 王树霖
     在机动车和驾驶员快速增多、城市交通压力日益加大的情况下,我市交警部门近年来倡导人性化执法的新理念,以文明风范化解矛盾,营造“和谐交通”,受到广大驾驶员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打破常规推出多项便民举措
     大连的路“难走”!有两个原因,一是街区地况复杂,交通网络布局不规整,很少有横平竖直的道路,这属于“先天不足”;二是拥堵现象严重、秩序不佳、争道抢行成风,这是管理问题。市交警支队支队长高占先说:“因此,我们以推行人性化执法为切入点,转变作风,重塑形象,在执法过程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多年来,我市交警部门打破常规,建立和推出多项便民举措,为广大车主做好服务。近期,为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规范交通民警的执法行为,市交警支队推出新的便民服务措施:机动车驾驶证和行驶证的换证、补证,以及提交驾驶人身体条件证明等业务,由市车辆管理所下放到县(市)车辆管理所,具备条件的交警支队可以受理或者办理部分业务;实行机动车所有人通过互联网选定机动车号牌号码、预约驾驶人考试、4S店代办业务,为车主免费拓号,免费导办车辆业务,备案变更登记信息或者查询交通违法信息等;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积极联系企业,进一步拓展流动车管所登记办证服务范围;对驶入市区(城区)的运输瓜果蔬菜等鲜活产品的机动车开辟绿色通道,轻微违章者一律不予处罚;对发生的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实行快速理赔、快速处理。
 定期邀请专家共谋交管大计
     交警的岗位带来的社会效应是巨大的,只有自己的执法得到群众的真正理解,才有助于建立和谐的警民关系。大连交警运用和谐这根指挥棒,突破过去“处罚——宣传教育”的简单二元结构,在科学规划城市交通上积累了经验。
 每隔一段时间,市交警支队领导都要亲自向有关方面的专家发出邀请,聚在一起共同谋划滨城的交通规划和管理大计,这是多年来雷打不动的一个制度。仅在2008年,市交警支队就向市委、市政府呈报35项建议、5个综合调研报告、6个专项调研报告和200余篇论文。其中,“错时上下班”等建议得到了市政府的采纳。
 人性化执法提升交警形象
     大连交警着力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逐步实现道路交通管理由静态模式向以信息化为主导的动态管理模式的转变,以“网格化”和编码定位警力调动模式为基础,将警务区编码数字化,建立了新型勤务管理机制;研发和应用了信息化管理手段,率先完成交通诱导系统建设任务,实现灯控路口流量监控和配时自动调整,自行研发的“机动车号牌自动识别系统”瞬间能够发现状态异常的机动车,“带有速度显示板的超速拍照电子警察”项目获省公安厅技术革新一等奖;配备了科技执法装备,一线民警全部配发了数码相机、录音笔等执法采集设备,为示范路街执勤民警装备了“数码鹰”,相继为一线执勤中队装备了测酒仪、测速仪、测重仪等装备;辖区安装固定监控设备525个,设置监控提示警告标志3500块。
 前不久,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使我市多条主要干道交通严重拥堵。我市迅即出动了能够调动的全部交通警力,并通过交通广播号召广大车辆有序通行。
 这样一幕留在滨城人民的记忆中:没有任何雨具的交警站立在各个路口指挥疏导,雨水顺着他们的脸庞和衣服流淌;交通广播的短信平台上,听众们感谢表扬交警的短信潮水一般滚动着。
     通过开展规范化人性化执法,大连交警队伍在市民心目中的形象得到提升。
 2008年,我市交警支队被授予全国公安机关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公安交通管理奥运道路交通安全攻坚战先进集体、全省年度集中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专项行动组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