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四川是一个大省,又是一个欠发达省,如何在2012年以前完成省直管县的改革任务?
四川于2007年在27个县进行扩权强县试点,到2009年已增加到了59个县。现在突出的问题是,省直机关各部门是否已经具备了直接管理这些下级业务部门的能力?管理层级减少以后,管理强度大大增加,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这要求省级部门彻底转变观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务中心建设,为县级政府各部门提供更好的服务。
简政放权,解决县域经济发展的矛盾
我国目前面临着许多的社会与经济问题。在这些问题中间,最重要的问题是“三农”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许多措施,但是这些措施的实施,都与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有关。而县域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县级地方政府的权力配置是否合理。在1982年我国开始全面推行市管县体制,初衷是为了打破市县之间的行政壁垒和城乡分割、工农分离的格局,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对农村的拉动作用。但在市管县体制实行以后,各地出现了大量的“市刮县”情况,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市、县之间由于财权和事权的矛盾日益凸显,从体制上看,客观上存在着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争夺资源的情况,如为城市发展而大量征用土地,还有县级财政难以得到保障等问题,城市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的发展。
县委书记任免权改变所反映的变化
目前,县委书记由省辖市进行管理的体制是从80年代初期开始的。最近,中央大力推进省管县体制的改革,重新提出了县委书记由省委进行管理和任免,这是符合我国政治与行政管理的历史传统的举措。
县委书记任免权的改变反映出三个变化。首先,拓展了县委书记的来源,可以在全省范围甚至全国选拔人才和实行干部交流。第二,加大了监督的力度,由省委直接管理也就由省委直接负起了监督的责任。第三,可以促使许多有事业心的县委书记安心在县级主要领导岗位上长期工作。
评价县委县政府工作不再死盯GDP
中央在审议并通过《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的会议上提出,要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实行省直管县的改革以后,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过去的评价主要是从工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考评,关注的是资源投入、工作量和产出等指标,缺少需求、效率、满意度和反应性等绩效指标。实行省直管县以后,需要建立起新的考核评价机制。这个体系与过去相比,最大的变化不再是单独的GDP考核,而应该包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人民群众对于党委、政府工作的认同度、满意度等。参与考核评价的人,也不再仅仅是其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还有其下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及县党代会代表、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等。另外,作为政府服务对象的群众也将作为重要的评价方参与考核。
浙江“扩权强县”经验值得借鉴
近年来,浙江省进行了四轮扩权强县的改革,核心在3个方面:首先是财政意义上的省直管县体制;其次是县(市)委书记、县(市)长由省里直管的干部管理制度;再次是四轮“强县扩权”所赋予县的社会经济管理权限。特别是从2006年开始,浙江省委、省政府确定将义乌市作为进一步扩大县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改革试点,以扩大县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为重点,除规划管理、重要资源配置、重大社会事务管理等经济社会管理事项外,赋予义乌市与省辖市同等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并相应调整和完善有关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这些先行改革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作者系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