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电子政务为核心的政务信息化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关键,而政务信息化是一项全国范围的、异常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近日,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就电子政务系列标准召开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有关部委的负责同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再强调:标准化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手段,是确保电子政务各功能系统之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协调运作、安全可靠的基础;统一标准能够减少电子政务建设中不必要的重复和盲目性。标准先行,必须成为政务信息化的首要任务!
信息化监管的基础
以即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的《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为例,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石爱中向记者解释了标准先行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审计应用,审计应用的重点是开展计算机审计,包括现场审计和联网审计。开展计算机审计,首先要获得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然后才能进行相关的检查分析。然而,目前审计人员所面对的是上百个版本且数据结构各不相同的会计核算软件,这就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刚刚发布的《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规定了会计核算软件的数据接口要求,包括会计核算数据元素、数据接口输出文件的内容和格式要求;提出了数据元素和辅助核算的概念,为标准使用者理解会计核算的数据概念奠定了基础;规范了文本格式和XML格式的数据接口,为会计核算软件与其他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创造了条件。
“标准化是政务信息化的基础。《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的出台,是国家通过制定标准来规范企业行为的重大举措,将大大提高审计、财政、税务、工商等经济管理部门的信息化监管水平”石爱中副审计长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对政务信息化有三大作用
谈到标准化在规范和促进政务信息化中的具体作用,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着重给记者归纳了三点:
第一,标准化是实现电子政务网络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业务协作的有效途径。目前,国内各行业、各地方已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不同规模的网络平台和业务系统。由于政府部门之间缺少一致的数据共享手段和有效的业务协作机制,导致信息资源利用率差、办公效率低、业务部门信息沟通困难,通过相关标准的统一,可以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
第二,标准化是规范政府职能和保障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的重要手段。政务信息化直接涉及各级政府的核心政务,要求电子政务的实施过程始终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信息安全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保证业务正常运转和系统安全可靠的信息安全标准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
第三,标准化是促进信息产业发展的推动力。政务信息化建设必将给众多的软件、硬件和系统集成厂商创造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在遵守国际惯例的前提下,通过标准化的手段来进一步规范电子政务相关产品的开发,对提高我国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政务信息化必须标准先行
“标准不是简单的文字工作,标准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归纳,政务信息化必须标准先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李忠海对记者强调。据李忠海主任介绍,从2002年1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批准成立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到现在,我国已基本形成了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根据应用需求,组织专家编写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共六个分册,启动了六项电子政务基础标准的制定工作。今年4月,《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电子政务数据元》三项国家标准已经发布,为统筹规划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打下了基础。
谈到标准如何先行于政务信息化,李忠海主任强调了今后的三项具体措施:首先要改进和完善电子政务标准的研制程序,逐步形成一套有效的标准动态维护机制;其次建立咨询和服务体系,推进标准的实施;还要加强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的一致性,各地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贯彻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优先选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