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 完 善 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世界各国希望通过电子政务的建设,提高政府办公效率、监管效率和服务效率,希望它能促进勤政、廉政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塑造全新的政府。尤其是在摒弃传统政府流程,实现政府流程再造的过程中,电子政务将是一个有效途径和高效选择。
“电子政务”的概念源于英文“E-Goverment”(简写为E-Gov),在国外被普遍理解为“电子政府”。其原意是指利用网络技术来构建一个“电子虚拟政府”,从而使民众能够随时随地地享受各类政府服务。在我国,普遍的观点认为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空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因此,电子政务是一种全新的政府管理方式,它的实质是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这不仅意味着政府信息的进一步透明和公开,而且意味着政府要通过网络来管理其管辖的公共管理事务。
政务流程是指一组相关的、结构化的活动集合,或者说是一系列事件的链条。政府流程再造(GPR)则是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下,对政务流程进行审视和再思考,通过对原有流程进行清理、简化以及整合,以实现政务作业水平的显著提高。政府流程再造以最大限度满足用户需求为核心,对政府部门的行政流程进行根本的、彻底性的再思考和再设计,使政府适应信息社会的高效率和快节奏。一般说来,政府流程再造以下3个基本理念为支撑:1.以满足公众需求为根本导向。政府流程再造作为政府在信息时代优化和拓展政府业务形式、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的有效途径,其核心价值之一就是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况且,一个行政流程是一组为特定的公众提供特定服务或产品相关的、结构化的集合或链条,其本身就是一个使用户满意的理念。因此,以满足公众需求为根本导向是政府流程再造的必然要求。2.以整合优化流程为中心环节。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要实现“一站式”、“一表式”服务,必然需要各部门之间最大限度的协作,使公众只要登入到一个以因特网为依托的政府公众信息网,进行相关链接就能获得政府所提供的服务。从这个程度上来说,电子政务就是一种基于流程的政府管理形态。所以,政府行政流程再造必须摒弃以职能为导向的管理理念,坚持以优化流程为中心,对流程模式中多余的铲除、相似的合并、破碎的整合,为公众创造有益的服务。3.以提高行政效率为主要目标。行政效率是衡量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标准,提高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者追求的重要目标。传统的政府组织结构有严格的层级关系和层层传递的信息渠道,组织机构职责明确、边界清晰而又相对封闭。这导致在行政流程中引发了层次繁多,相互推委,手续烦琐,官僚主义、本位主义盛行等弊端,甚至出现了政府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局面。因此,政府行政流程再造必须以提高行政效率为依归,通过消除政府管理与服务的间断和空白点,实现政府运行的协调性,进而提高政务流程的速度、效率和准确性。电子政务对政府流程再造的作用如下:
(一 )电子政务有助于改进政府的领导和决策方式。在政府流程再造的过程中,电子政务有助于领导者把分散的各部门再整合在一起,既保持员工个人和团队的自主性,又维持他们行动的集中和协调;在动态的信息社会中保持责任感;把持续的学习和快速反应能力融人政府结构之中等。1、政府领导方式由控制型向参与型转变。在信息社会,随着政府工作人员教育程度的提高、知识和能力的增加、自主意识的觉醒及自我实现愿望的增强,参与型和自主型动力结构会更有活力,它也符合灵活、快捷、不断创新、非程序化管理实际的需要。更多的政府工作人员开始成为网络中的知识贡献者、决策点或节点;他们将更多地依据自己对民众需求或管理实践的判断,发表见解或采取行动。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电子政务建设,使政府管理更多地建立在知识和能力之上,信息社会的政府领导者可以采取以人为本的领导方式,重视知识和人才作用的发挥。对变动不已的管理环境和多样化的管理需求,不断创新将成为未来领导方式的主旋律。政府的领导者必须以追求卓越的精神不断进行战略创新、制度创新、观念创新,利用不断涌现的知识量和信息量,来解决不断涌现的新问题。2.政府决策方式由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变。电子政务的运作,采用了现代决策体制、原则和方法,严格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有效地避免了传统决策的种种缺陷。信息管理系统以多个数据库和控制系统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为决策提供全面、准确、即时的信息资源;专家系统以完备的知识体系为决策出谋划策,提供科学的、理性的备选方案,为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监督反馈系统以其便捷、四通八达的信息反馈渠道,监督决策执行过程,从而保证决策执行按预定的力一向进行,最终实现决策目标。在以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这一决策过程中,决策权虽然还是掌握在决策中枢系统中少数几个人手中,但实际上他们可选择的范围己经被限定,个人的因素已无法在决策中发挥决定J睦作用,决策权在无形中已经被规范化和科学化了。
(二 ) 电 子政务有助于改进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1.从体力职能型向智能综合型转变。“知识就是力量”,通过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打破分工过细的工作安排,管理中的事务性工作可以借助于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办公系统去做;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再造上作流程后,“集成化”、“模块化”、“无缝隙”、一体化的工作流程模式,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综合业务处理能力;借助于网络学习、组织学习、以及传统的继续教育、多技能培训,可以促进管理人员向综合多功能型方向发展。2.从划分职责为主向团队合作转变。在信息社会的政府中,人力和知识是组织的核心,在政府内部和政府之间建立多个功能交叉(以任务为中心)的合作团队,它们以清晰、简洁、共同的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团队网络”。网络信息技术可以保证团队成员的全方位沟通和团队与团队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有利于提高政府的绩效。同时,知识型、综合型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将更多地参与组织的决策,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自我控制,并更多依靠责任心来自我约束。行政人员应用电子政务,能及时获得大量信息,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 电子政务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1、电子政务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首先,信息是决策的基础,电子政务的建立,将杜绝传统组织形态强调分工所造成的部门分割和官僚主义,使信息的分配和流动渐趋合理,使社会平等地获取信息资源。网络化的办公技术和手段,为政府管理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处理工具,使政府能够快速灵活地做出反应,从而提高了政府利用信息的效率。其次,网上虚拟机关减少了人为的内耗。网上虚拟领导、视频会议、电子公文传递等,都可以提高决策效率、会议效率和公文效率,可以减少领导者的事务性活动,减少了许多部门之间和人员之间的推委扯皮。2、电子政务为降低行政成本提供了工具。电子政务的建立可以使政府的人力成本、管理成本和物力成本降低为最合理有效值。电子政务架构下政府的成本应该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个方面组成:直接成本包括对实施过程中的软硬件投人,涉及采购、安装、使用等方面;间接成本,包括由电子政务建设造成的政府雇员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配套培训的增加或减少、政府雇员与公众关系的观念转变等。在电子政务进程中,如果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总成本/公众满意度”这个比率能够不断呈下降的趋势,就可以认为通过电子政务建设达到了节约成本的目的。
(四)电子政务有助于消除官僚主义,发扬民主作风。1、有助于消除官僚主义,保持清正廉洁。电子政务的实施所带来的政务公开,将增加政府权力运行的透明度,打破权力行使的神秘性和隐蔽性,使公务员“黑箱”操作难度加大,从而有效防止腐化和滥用权力,促进公务员趋向清正廉洁,达到依法行政,消除官僚主义的目的川。同时,由于公务员的网上工作情况时时接受各方监督,公务员必须增强工作的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改进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才能达到让人民满意。这对公务员“公仆”形象的塑造以及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2、有助于发扬民主作风和密切联系群众。政府实施电子政务为人民行使民主权利参政议政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政府在制定政策、作出重大决策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让公众参与,让公众提出意见和建议。公众也可以通过电子政务平台来监督政府的运作,了解政府在干什么,干得怎么样,甚至是政府出了什么问题,了解政府的工作进程和工作业绩,从而对政府的工作作出比较准确的评价,达到改进政府工作的目的。
总之,电子政务作为国家信息化工作首推的重大工程,同时也是政府业务流程的一场深刻变革。随着电子政务的深入开展,会不断推动政务流程再造,其事例也会越来越多,政务流程再造理念会越来越深人人心。我们也相信,随着电子政务的不断推荐,政府流程再造的不断完善,政府的工作作风将日益改观,工作能力将不断增强、工作效率将不断提高,工作业绩将不断凸显,一个公正严明、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将最终展现在我们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