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政務信息化的發展歷經了三個階段:最早是“辦公自動化階段”,第二階段是20世紀90年代國務院辦公廳提出建立的“行政首腦機關辦公決策服務系統”,從2002年開始全面轉入“電子政務建設”階段。我理解,從這三個階段變化的本質是“服務對象”的轉變:“辦公自動化”主要是為機關工作人員服務的﹔“行政首腦辦公決策”主要是為領導服務的﹔“推進電子政務建設”主要是為公眾服務的。
下面,簡要回顧一下2002年以來,江蘇省電子政務建設的發展狀況:
江蘇省電子政務建設的目標及主要內容
2002年,江蘇省為當時剛剛起步的電子政務建設設立的目標包括:“以規范和創新政府行政行為為主導取向,以加強公眾監督和公共服務為基本要求,建設標准統一、結構合理、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務信息網絡平台。推進政務信息資源庫建設,使信息共享程度顯著提高。實現重點業務系統互聯互通,並初步形成電子政務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通過這些目標,我們希望達到兩個效果:一是“主要業務實現網上辦公,為機關、企業和公民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信息服務”﹔二是“改善和加強各級政務部門的管理能力、決策能力、應急處理能力和公共服務能力”。從這幾年的實踐來看,跟當時定的這些目標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比如說02年的時候我們首先強調政府的“管理能力”,但目前我們更強調政府的應急處置能力和公共服務能力。
江蘇省電子政務建設的主要任務包括四個方面:網絡平台、政府網站、基礎數據庫和17個重點業務系統。
1.網絡平台
江蘇省電子政務網絡平台由政務外網與政務內網構成,兩網之間物理隔離,政務外網與互聯網之間邏輯隔離。政務內網和政務外網由省、市、縣(市)三級橫向網和一個縱向網組成,呈“王”字型結構。政務內網原則上採用電信部門或自行鋪設的單獨光纖聯接﹔政務外網利用電信部門的公用網絡,構建邏輯虛網組建。根據省、市、縣(市)的保密特點和應用服務要求,政務內網規模逐級減小,政務外網規模逐級擴大。
2.政府網站
政府門戶網站是政務部門信息發布的總平台,也是政務部門集中對社會提供服務的總平台。省和各市、縣(市)各建一個門戶網站。尚未建立網站的政務部門,利用門戶網站提供的虛擬主機和服務建立分站﹔運行維護有困難的政務網站,逐步並入門戶網站,成為門戶網站的分站﹔已建的獨立運行的政務部門網站(包括專業性網站)與門戶網站之間實現智能化鏈接,信息共享。
3.基礎數據庫
全省建立以下四大數據庫:
(1)人口基礎數據庫。建成以居民身份標識碼為唯一標識的全省人口基礎信息庫和查詢服務系統,實現全省人口信息計算機管理和聯機查詢﹔為各業務系統提供人口信息服務。
(2)法人單位基礎數據庫。建設以機構代碼為唯一標識的全省法人單位基礎信息庫和查詢服務系統,向社會提供服務。
(3)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數據庫。基本建成水文、礦產、土地、森林、耕地、海洋等資源的基礎信息庫,形成基礎資源信息庫交換和共享的機制。分級建設空間地理基礎信息庫,形成空間地理信息交換和共享的機制,為各級政府和部門提供空間地理基礎信息服務。
(4)宏觀經濟數據庫。根據制定宏觀經濟政策的需要,建立指標體系,完善信息採集機制,建設高質量的宏觀經濟數據庫。
4.十七個重點業務系統
對應國家的“十二金”工程,江蘇省規劃了十七個重點業務系統,分別是:辦公業務資源系統、宏觀經濟管理信息系統、金關工程、金稅工程、金財工程、金融監管工程、金審工程、金盾工程、社會保障工程、金質工程、金農工程、金水工程和交通、工商、外經貿、教育、科技5個業務系統。
江蘇省電子政務應用現狀
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江蘇省電子政務建設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進展,應用水平不斷提高。現介紹幾個主要的領域:
1.政府門戶網站建設
江蘇省把“政府門戶網站”定義為“電子政務的龍頭”和“政務公開的第一平台”,對做好此項工作極為重視。
2003年8月,省長辦公會議批准建設省政府門戶網站“中國江蘇”,翌年7月正式開通,從2005年4月至今,經歷了三次改版。目前的“中國江蘇”網站響應省委省政府“建設五大江蘇”的口號,設置了“五大江蘇”欄目“透明政府、法治江蘇、文化江蘇、平安江蘇、綠色江蘇、“誠信江蘇”,從不同的角度介紹江蘇省有關情況。另外,從去年開始,網站加強了“互動交流”功能,截至目前共開展了65次在線訪談,基本每次都有省級機關的分管領導出席,每次訪談時間2小時以上,對於宣傳政府的政策措施,加強與老百姓的交流,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目前,江蘇省政府的新聞發布制度也已經建立,各個部門都有自己的新聞發言人,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政府新聞發布會在網上搞同步直播。
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規定,我們編制了省政府信息公開的目錄、指南、依申請公開的流程等材料,並從今年5月1日開始,在“中國江蘇”網站上推出了“政府信息公開”欄目。
除省政府門戶網站外,目前,全省各省直機關、13個省轄市、所有的縣級市、區都建立了自己的網站,網站擁有率達到100%。
2.電子政務網絡平台
江蘇省從2003年開始啟動全省的網絡平台建設建設,至今已建成比較完善的全省內網平台。我們在南京范圍內是通過租用電信的光纖聯通到省級機關140余家部門,省裡到13個省轄市採用了互為備份的兩條光纖:一條是電信的622兆網絡,另一條是利用交通廳的光纖。截至2007年底,各省轄市的內網已經延伸到下面的縣區。
3.數據交換平台
2005年8月開始,我們在電子政務內網裡面建了一個電子政務交換平台。目的是實現省市縣三級政府、各省級機關共400多家部門之間的數據交換。實現省政府下發的各類非涉密文件、各地各部門報送的請示類文件的內部流轉。
4.身份認證
江蘇省目前已建成了電子政務CA認證中心和電子商務CA認證中心,兩者都在各自的范圍內不斷地推進使用,如電子政務的CA認證現在也在財政部門內使用,電子商務CA認證中心則在工商、稅務等涉及企業經營的行業內拓展。
5.聯動監管
這個對政府來說主要是多部門解決聯動監管的問題,而對社會來說主要是提供信用服務的問題。我們在內網裡面建了一個數據庫,有十幾個政府職能部門的數據匯集在數據庫裡面。到2008年4月底已經匯集了1900萬條數據。因為這些數據有的涉及企業隱私,所以隻是放在內網裡面,隻有有權限的部門才能查看。
除此以外,江蘇省近年來在網絡管理系統、公文無紙化傳輸、內網門戶、內部辦公、協同辦公、金字工程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的,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目前全省每年都要召開一次全省電子政務工作會議,對電子政務工作進行總結、展望。從2004年開始,省電子政務建設協調小組還會同省信息辦、政務公開辦會對全省的政府網站建設情況每年作一次測評,對做得好的地方和部門進行表彰,以增強各地各部門的工作積極性。
工作的感想和體會
長期在電子政務第一線工作的經歷,本人對當前的電子政務建設有著幾點切身的體會:
首先,電子政務的定位有待進一步明確。我們常說電子政務是“一把手工程”,意思是領導重視對電子政務建設起著重要的影響。我覺得現在絕大部分領導開始重視這項工作,但對於“電子政務是干什麼的”,是“推行政府的職能轉變”,是“推行政務公開”,還是“促進廉政建設”,領導們對此的認識偏差較大,重視的角度不盡相同,結果花同樣的錢,有些部門做得很好,有些部門做得一般。
其次,電子政務的理論研究需進一步加強。從電子政務的本質來看,應該側重於政府公共管理,但現在的研究大部分還都是從技術的角度進行的。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我們如果隻關注技術而不關注政府管理自身,我認為是舍本逐末。我覺得當前亟需研究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改進政府的管理、提高政府的效能、提高政府的服務水平等問題。
第三,電子政務的發展需加快向技術和業務雙輪驅動轉變。當前我國的電子政務已經漸漸脫離了以技術為主驅動的階段,但想真正過渡到以業務為主驅動的新階段還很難。比如說,現在很多地方開通了“網上辦事”功能,但到目前為止,要真正實現“辦事”全部通過網絡、不去現場而辦成。還有很多業務環節的瓶頸需要克服。在以技術為驅動的第一階段,工作相對容易開展,如建個網絡、建個數據庫等。但是如果想在這個基礎之上更上一個台階,對技術人員來說就無能為力了,就必須換一個層面來推進。而目前來看,真正的業務主體還沒有在電子政務的發展中起到主導作用。
(胥家鳴 作者系江蘇省政府辦公廳電子政務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