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条件下指挥训练再思考
来源:解放军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蒋志刚


  编者按:指挥能力历来就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尤其对指挥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新要求。这是信息科学和技术仍在高速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正在深刻嬗变的现实必然。在这种情况下,一两次集训或驻学,难以解决指挥能力的所有问题;一两次训练或演习成功,不足以佐证指挥能力明显提升;甚至指挥位置的跃升变更,有时不仅不代表指挥能力的提高,反倒表明指挥能力出现了更大差距。科学的思路应是:深刻认识指挥能力的内容和特征,努力攻克指挥训练的薄弱环节,科学探索指挥训练的路径措施,坚持在强化首长机关和指挥员自身训练实践中,切实增强各级指挥员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综合素质,进而真正提高我军“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整体作战能力。本文的主旨,也正在这里。

  当前深化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训练,必须切实把合成师旅级部队的指挥训练作为重点内容突出出来。

  科学把握指挥训练本质特征

  推进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型,首先应当搞清楚信息化条件下指挥训练面临的新挑战。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基本特点,决定了指挥训练的复杂性。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必须具备系统的指挥能力。我军新版合成军队师旅团山地进攻战斗教材中,军兵种参战力量已达13种之多,对指挥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信息化条件下指挥训练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重心偏移,不再只是对指挥员的“谋”的训练,而是更注重夺取制信息权获得指挥控制权,是依赖于信息系统的“谋”的训练。二是内容拓展,不再只是简单的标图定决心,更加注重考虑情报与侦察、信息与火力、后勤与装备保障能力等综合因素。三是任务延伸,不再仅仅是能带兵敢“冲锋”,指挥员必须着眼战场“全领域”、作战力量“多元化”、作战行动“统一性”等要求,充分发挥指挥机构的功能作用。

  战训一致的基本要求,决定了指挥训练的对抗性。在向信息化训练转型过程中,实战化训练要求事实上更高了。一是信息化条件下的实战化训练,不能只强调实装、实兵、实弹,更应该突出指挥对抗。二是指挥对抗训练的领域更广泛,从传统对抗范围扩展到军兵种协同、战术控制,以及监视与反监视、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等全方位。三是指挥对抗的评定标准发生了变化,机械化条件下往往以实兵对抗的结果作为裁定胜负的标准;信息化条件下则更注重运用导调信息系统,对指挥对抗全过程进行系统分析,从而作出科学裁定。

  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基本需要,决定了指挥训练的融合性。一体化联合作战和行动,首先必须实现各层次作战指挥体系的有机融合。对于一支信息化程度不是很高的军队,联合作战指挥还主要集中在战役以上层次,合同作战指挥仍是整个指挥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是组织实施部队联合行动的神经中枢。对于一支正在向信息化转型的军队,有时可能因为过分强调联合作战指挥的重要性,某种程度上弱化了军种内合同作战指挥的功能作用。只有把战术层级的指挥练好练精,形成与上级指挥机构的融合对接,才能真正实现联合作战。

  现代作战理念的深刻变化,决定了指挥训练的高标准。目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挥员不仅要善于指挥,更要科学指挥;二是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行动高度透明。即使只是战术行动,也可能引起高度关注。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用伤亡换取教训的做法面临挑战,指挥员必须始终以最小伤亡代价赢得战斗、以最少的指挥失误达成作战目的。

  攻克指挥训练的薄弱环节

  训练向信息化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指挥训练存在的问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地解决。目前可着眼师旅级部队指挥能力存在的“三弱”现象,开展重点攻关。

  一是跨军兵种的战斗协同弱。一江山岛战役中,我军首次实现在具体战斗中用舰炮支援登岛步兵的战斗行动。但由于当时条件限制,这种指挥协同是靠战士举着红旗冲锋,直接引导舰炮手实现的。目前,我军师旅一级仍采用传统的对建制内陆军兵种战斗协同的方法协同海、空军力量,合同作战指挥框架内缺乏军兵种协调机构或协同联络机制。有效实现诸军兵种部队协同,仍是指挥训练中一个值得研究探索的主要问题。

  二是战斗控制能力弱。美军总结两次海湾战争经验,重要的一条就是对部队协调控制有力。师旅作为基本战术单位,加强兵种多、指挥关系复杂,美军指挥官充分运用指挥信息系统搜索、显示、处理情报,并随时确定各种地形、各种复杂情况中的部队精确位置,及时了解战场情况,及时对部队行动进行临机协调,保障了作战任务的顺利完成。我军在复杂战场上对作战力量的战术控制能力,尚缺乏实战检验。

  三是临机决策能力弱。平时指挥训练情况设置相对单一,缺乏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针对性训练,一些指挥员和指挥机关临机处置能力弱。例如,在作战方案突然调整时,把握上级意图不准确,行动延迟;面对战场突发情况时,当断不断,犹豫不决。特别是一些担负战略任务的军兵种部队,更应强化这方面的训练。如潜艇出海、远洋护航等,行动为战术规模,完成的却是战略任务,只有加强对各种复杂形势下的指挥能力训练,完善各种复杂局面下的行动预案,才能在关键时刻化解危机。

  构建指挥训练的主要模块

  抓好信息化条件下指挥训练,关键要在打牢首长机关基础训练的前提下,着眼融入联合作战,在主要模块上下功夫。

  指挥人员信息素养训练模块。指挥人员的信息素养训练,是形成系统指挥能力的基础。一是抓好业务基础学习。突出战例问题研究,认真梳理建国后我军几场局部战争合同作战指挥的经验教训,特别应加强对美军两次伊战战术特点的研究,善于从美伊双方的指挥得失中总结经验,找出规律,强化战例研究,带动指挥训练理论研究。二是加强信息化指挥技能训练。熟练运用信息化指挥平台,制定战斗行动构想、战斗行动计划、协同保障计划等,熟练掌握信息化条件下的指挥程序、内容和方法。

  指挥要素功能集成训练模块。主要涉及指挥所演习和实兵演习两个阶段,重点研练三个方面问题:一是重点研练运用信息化指挥平台,进行全过程指挥的问题;二是重点研练与敌指挥机构全要素对抗问题,改变目前训练中临时指定蓝军部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对付自己的做法,建立一支真正用作战对手思维习惯、作战方式、指挥流程和指挥方式进行对抗演练的蓝军部队,使对抗真正“抗”起来;三是重点研练指挥的精确性问题,强化指挥员和指挥机关实时把握整个战场态势、迅速处置各类复杂信息、精确运用包括军兵种在内的各种作战力量、及时准确调控各种作战行动,指挥部队聚优集能、快速歼敌,实现由传统“粗放式”指挥向“精确式”指挥转变。

  强化指挥训练运行机制

  必须从机制层面,强化对指挥训练的指导和管理。

  训练机制上抓好三种模式。一是基于任务的指挥训练模式。面上部队应紧贴作战任务,针对作战对手特点,在手段上解决熟练运用信息化指挥平台的问题,在内容上解决指挥训练走过场、复杂情况设置少的现象,在形式上改变指挥员成为指挥训练局外人,把指挥训练搞成参谋长和机关人员演练的情况。二是基于能力的指挥训练模式。加强对信息化条件下指挥问题改革研究,探索新装备、新编成、新战法对指挥控制提出的新要求,创新信息化条件下的指挥方式、指挥决策和战术控制程序方法,逐步建立与战略战役指挥平台系统对接、标准三军统一的指挥信息系统,逐步形成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需要的、能够与联合战役指挥有机衔接、具备军兵种兼容特点的指挥内容、方法和程序。三是基于外训的指挥训练模式。指定专门对外联演联训部队,充分利用承担对外联合演习和训练的机会,把外军在指挥方面好的经验做法搞清搞透,逐步建立国际化、标准对接的指挥机制和指挥流程,为我军逐步走向国际舞台,开展多边行动打下基础。适当调整当前对外联演联训中观摩我重点部队训练活动多,和体现我作战思想、战法多的情况,把功夫下在比较和借鉴上,把对外军事合作变成我们学习经验的有益实践。

  训练领导上强化三方面工作。一是强化指导,总部应把指导训练的着力点,从过多放在抓单兵、抓基本技战术训练,逐步转向抓指挥训练上来。以指挥训练为抓手,加强对军兵种部队训练指导。二是强化管理,加快蓝军作战资料数据库建设,完善具有智能分析功能的指挥训练对抗系统,逐步建立标准统一、要素齐全的导调机构,真正把每个环节管理好、训到位。三是强化标准,坚持练为战的标准,严把指挥训练导调程序、严密组织实施指挥对抗、严格指挥训练考核评估,特别是要通过整建制部队远程跨区训练,在复杂条件下锻炼指挥员和指挥机关的指挥对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