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兴电灌区管理局
甘肃省兴电灌区在水利部及甘肃省水利厅的关怀支持下,列为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经过多年的不断摸索和经验积累,灌区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应用效果,水管理信息技术在灌区防汛抗旱、水资源优化调配、计划供水的实现、提高水位观测及水量结算的准确度、改善工作环境以及减轻管理人员劳动强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经过总结,甘肃省兴电灌区信息化建设应用效果如下:
1.确保灌区工程安全度汛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保障。灌区工程不但具有线长、点多、面广、分散的特点,而且具有典型北方灌区暴雨突发性、区域性的特点。在没有应用信息化系统之前,因人工监测、电话传递信息的局限性,经常出现溢水造成的渠堤冲毁及边坡滑坡事故。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后,由于做到了水位监测的实时性,传送信息的准确性,从而达到了调度决策的及时性,确保了灌区工程安全度汛,从未出现过渠水漫堤现象。特别是在特大暴雨灾害中,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
2.为灌区抗旱调度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兴电灌区是甘肃中部大型高扬程提水灌区。担负着甘宁两省区接壤地带的4个县区,10个乡镇15万人口的生活、生产及生态供水任务,灌溉模数大,旱期又是作物需水的高峰期,因此,灌区抗旱的实际就是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的严格实施过程。以往每当抗旱期间,只好人工统计用水量。现在,由于能及时准确地了解水情信息,为灌区抗旱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从而建立了正常的抗旱秩序,确保了区内的社会安定,连续多年在抗旱期间未出现水事纠纷的现象了。
3.改善了工作环境,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灌区建设信息化系统以前,灌区的水量结算必须用手工计算,由于数据多,计算又单调,容易出错。抗旱时,由于有时水情信息得不到及时传送,加上手算速度慢,灌区各地段的实际用水节超情况有时要几天才能计算出来,往往使计算结果失去时效性。现在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计算水帐,为基层单位能据此迅速调整当天的供水方案,以确保本地段节约用水,达到全灌区均衡受益。由于能及时掌握水情信息,加之又能远程遥控闸门,调度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劳动强度得到了大大缓解和减轻。
4.为灌区水资源优化调度提供了依据,促进了灌区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的提高。灌区自应用水管理信息化技术以后,由于能监测水位、闸位的实时状况,了解全灌区的降雨分布情况,及时捕捉灌区的运行信息,为灌区水资源的优化调度提供了依据,从而促进了灌区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的提高。
5.有效地促进了配水计划的实施,促进了节约用水,确保了全灌区均衡受益。在未实行计划供水之前,很难保证下游抗旱供水的需要,实行计划供水之后,由于灌区信息化系统的投入,大大提高了水位观测的准确性,不仅增强了人们对水量计算的信任度,促进了人们节约用水的意识,而且满足了尾灌区农田的需水要求,确保了全灌区均衡受益,提高了灌溉保证率1.6个百分点,恢复灌溉面积1万多亩,改善灌溉面积3万余亩。(周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