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电子政务有眉目了,这两个例子就是证明。窥一斑而见豹,或有偏颇,不过至少从势头上看,政务的电子化有进入常轨的倾向。
这涉及到怎么看待政务的常轨。我想,常轨,就是日常工作的轨道,而不是装模作样的作秀。作秀可以一时,可以几时,但长期维持就不太可能,那很累。比如政府办理公务,日常是什么样子,网上就会是什么样子,网上有另一个样子办公,那就是装,一时两时,可以,一件两件,可以,但长期坚持,是困难的。
政府办理信访,日常是什么样子呢?我看,也差不多就是“没时间跟你闲扯”和“已阅”吧。所以这样的回复在网上出现,就是正常的。不这样,一直客客气气,磨耐心,好运是不正常的。网上与日常一样了,就表明电子政务确实成为一个正常的办公行为,而不是面子活了。网上办公跟日常一样,没什么特别难受的。
自从有了网络以来,我看人们就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认识,以为网络是个超然物外的神灵。例如,一个市民变成网民了,好像就待遇优厚,这里写写话,那里发发言,有时还能跟官员打几个虚拟的哈哈。虽然也有“跨省追捕”,但毕竟比起生活中的就地专政来,还是容易得到声援。一个官员呢,如果说他也经常上网,看意见,听民声,你就感觉他好开明,好进步。当然,政府办公也在电子化,好像网络一通,形象大改,网页上至少有不少客气话,后来发现政府上了网,公告而不交流,网页还老不更新。现在,不知是不是有统一下令,更新是快得多了,交流也有了,写信、回告,像模像样。
有人可能觉得,网络办公、电子政务,可以把政务变成另外一个样子。我想,政务改进的根本,在于制度的变化,而网络不过是工具、平台,是政务的呈现场所之一,如果算命不因电子化而有所不同,又何能相信政务因为电子化而改进呢?
一个市民或者公民本然而有的对待,不可能因为上网而改变。这其实是很明白的,设想网民为一种“超公民”,或者“超市民”,实在是虚幻的事情,当然,我不排除网络有时候产生某种戏剧色彩,使政府、官员、部门和上了网的公民都进入一种相互配合的状态,显得气氛是何其融洽,那也只是戏剧而已。一个公民、一个市民的真实境况,是需要在生活现实中找答案,而不是通过戏剧去认识的。
例如应城的市民,或者宁波鄞城区的市民,你到市长那里、区长那里去反映一下情况看看,会有何对待呢,能够近得了身吗?生活中近不了身,你以为网络上就可以近身?生活中不可能得到好言语,你以为网络上就一定能得到好言语?好言语,是可以装作有的,但长期忍耐下来可不行,所以电子政务常轨化了,生活状态也出现了,“没时间闲扯”、“已阅”,这就是生活状态下的政治行为,网络上如实呈现。
当然,网络是一个公开的讲场。出乖丢丑的事情,日常可以行之,但传之不远,搬到网上,就广为传扬,这可能会带来一些救场的解释。例如宁波官方指导大家,“已阅”的意思是“相关部门已知道此事,会重视起来,采取相应措施”。不过,这也只是救场罢了,而且是歪讲,明确地说,就是继续敷衍一下,“已阅”的部门分明说了出行难管不了,没法具体回复,何从“采取相应措施”呢?
网络有什么作用吗?暴露怪状,显示怪状,这是可以的;表达意见,这也是可以的,但就政务而言,电子不电子,网上不网上,原来如一。生活现实中政务糟糕、市民如草,网络上偏能政务进步、市民获得尊重,这种事情,只是想象。“没时间闲扯”和“已阅”在电子政务中出现,意味着电子政务开始真实起来了,温文尔雅和温情脉脉的戏剧已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