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区成立行政审批局
来源:人民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成都2009年11月23日电 (记者 刘裕国)位于成都城区西南边的成都市武侯区行政审批局,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家“行政审批局”,它的招牌刚一亮相,就迎来社会各方面的目光和惊叹,有专家称:这是改革政府职能的破冰之举。该区将发改局等22个区政府部门的行政审批职能整体划转至该局,政府行政审批和监管相互分离,相互制衡,实现了高效透明,真正方便群众的目的。

  成都市武侯区行政审批局成立以来,共办结4600余件行政审批,比之前办结率提高了106%;政府行政许可审批的份额,90%归于行政审批局。11月18日,成都有名的艾民儿制鞋企业负责人冒着寒风给武侯区行政审批局送来锦旗,上面写着:“金融风暴遇困境,政府援助渡难关”。

  一路探索 逼出来的新思路

  2006年以来,四川成都市武侯区结合“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以政务中心“一站式”办公为重点的行政审批改革,在提高行政效率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分别荣获“全国政务公开先进单位”、“全国巾帼文明岗”、“四川省优质服务窗口”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但是,随着政府自身建设的深入推进,这种单纯的地理空间集中而非审批权集中的模式逐渐显现出它的局限性和弊端,最为突出的现象是,政务中心对部门各自为政的审批体制管理显得力不从心。由于没有人事权、财权和审批权,政务中心很难从根本上杜绝部门窗口受理不到位、多头受理、体外循环、暗中“勾兑”等问题,同时,窗口工作人员由于工作性质和审批事项季节性等原因所出现的忙闲不均的状况也很难通过窗口进行整合和改进。由于窗口审批人员的权限受限,从办证群众手中接过来的大部分审批件都要交回原单位逐级上报审批,这不仅影响审批效率,还常常让办证群众跑了政务中心窗口又跑部门办公楼,跑了不少“冤枉路”。一些地方的政务中心被人戏称“收发室”、“绣花枕”的事情,过去在这里的窗口也有发生。

  “这中心,那中心,方便群众才是最大的中心!”武侯区委、区政府的领导深感推进政府审批体制改革事关民意,事关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势在必行!

  针对政务中心存在的问题,武侯区在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过程中,出台《武侯区行政审批委托试行办法》,将办件量小或办件季节性强的10个部门的行政审批权委托给政务中心,初步建立起行政审批局的管理模式,并于2008年10月投入运行。不久之后,成都武侯区区委书记刘守成带队调研,他大胆地提出,我们能否在行政效能和行政审批的改革上先行一步,向纵深推进。随后,是由区委组织部长牵头、区委区政府多个部门参加的、历时两个多月艰苦细致的调研和论证工作。同时,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同志到实地考察,对成都武侯区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给予了肯定,并鼓励他们加快改革步伐。

  2009年4月,武侯区人民政府的(2009)第66号红头文件——《武侯区行政审批新机制运行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出台,这犹如一缕春风,给人们带来新意。

  这个文件的出台,依据中央“大部门体制”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分离的改革思路,依据《行政许可法》、《地方人人民代表大会大和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全国率先成立了行政审批局,作为深化行政审批改革的突破口,探索建立更加高效、便民的行政审批新机制。

  审管分离,使政府职能得以整合和强化

  走马上任武侯区行政审批局局长位置的谢存亮,年富力强,原在政务服务中心工作多年,他算是全国第一个行政审批局长了。记者采访他时了解到,武侯区设立行政审批局,亮点凸显。

  首先是充分整合了政府职能,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武侯区按照便于监管,方便群众的原则,将区发改局等22个区政府部门的主要行政审批职能划转至该局,被划转的审批事项共计79项,占了全区行政审批事项的54%,其中,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占了90%。职能划转后,由行政审批局集中行使行政审批权,原职能部门主要承担相应的监督和管理职能,实行全新的审批与管理相分离的行政管理体制。

  对划转到行政审批局的行政审批事项,按照社会、经济、建设三个领域进行归口整合,设置三个审批科,分别负责相对应审批事项的办理。采用“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工作人员主要由各行政职能部门原来派驻政务中心窗口的员工担任。

  以规范优化审批流程,合理设置审批环节和审批权限为重点,以政务公开为依托,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由于审管分离,审批程序更加公开透明,审批局和相关的职能部门能相互制衡,使过去‘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权力寻租、审批腐败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武侯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罗林说。

  11月19日,记者见到正在窗口忙碌的经济类事项审批科科副科长卫爱玲,她原来是武侯区民政局派驻政务中心民政窗口的干部,这次被划转到审批局。她脸上挂着微笑,说对现在的工作很满意。据她介绍,过去做审批都三个人干,而且多是以审代管,审批完成就了事,“现在不同”,她说,“审批只需一个人做,其他两人留在原来的部门做跟踪和监管。现在政府部门有审有管,审管分开,工作人员更加专注、更加专业,政府部门的职能得到了大力强化。”

  行政审批权的集中,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节约了行政审批人力资源;审批和监管的分离,使得行政审批节约的人力资源可充实监管队伍,强化监管服务。以往一些职能部门既有审批职能、又有监管职能,工作中往往“重审批轻监管”或“以审代管”。审批职能划转给行政审批局后,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责就转向了监督、管理和服务。以前,有的部门跟企业可能一年就在资质年审的时候打一次交道,但在审批职能剥离后,工作人员就需走出办公室“随时去看看”来实施监管和服务,更多地了解企业和市民的所需所求,并及时解决问题。

  忙了政府,方便了群众

  这句话,是武侯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唐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脱口而出的。

  现在政府如何更忙了呢?

  忙协调。原来,群众办事跑了办证窗口,还要跑一个个的部门,被人称作“体外循环”。现在,由于出台了《武侯区行政审批新机制运行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外循环”变为“内循环”,审批局内部的科室之间、审批局和其他职能部门之间,通过信息的规范传递,实现了信息共享,联系渠道畅通,使审批和监管工作“无缝对接”、良性互动。唐凯局长说:“就说游泳场馆吧,现在我们局虽然不管审批了,但并没有比过去轻松,现场勘查,给审批局提供实地资料,跟踪监管,督查商家规范运行,全区70多个游泳池挨个转,今年这个夏天我们局天天出勤,稽查队员一个个脸晒得像包公一样黑。”

  忙几头。现在行政审批局工作人员工作量普遍增加,窗口忙闲不均的现象没有了。卫爱玲说:“我们行政审批局人人都是一岗多能,整天没有闲的时候”。卫爱玲还介绍,行政审批局刚成立时,她在社会类事项审批科,除了做民政上的事,还做劳动、教育、计生、民宗等多项业务。11月初,她又被调到经济类事项审批科,负责食品卫生许可、公共卫生许可、二次供水、理发店、餐饮业卫生许可等。她说,过去坐在窗口一年接办审批事项只有100来件,而现在她所在的窗口一个月就有上千件。

  由于通过职能划转、整合,变多部门审批为一个部门审批、变“体外循环”为“体内循环”,减少了审批环节。同时,对窗口的授权更加充分,审批的相关人员全部集中在政务中心,进一步提高了审批事项的现场接办效率。解决了政务中心“一站式”审批带来的人力资源浪费问题。审批局实行“一岗多能、一人多专”,三个审批科30余名工作人员承担了原来22个职能部门90多名工作人员所承担的审批业务。

  政府部门马不停蹄地忙碌,带给群众的是全新的快捷和方便。

  通过职能整合,群众原来需要跑多个部门(窗口),提交多次申请和相关材料进行办理的事项,现在只需要到一个部门(窗口),提交一次申请材料就可办理。

  11月18日到武侯区行政审批局来赠送锦旗的成都艾民儿制鞋企业行政部主任李英对记者说:“由于行政审批局工作人员服务的诚意、高效和对相关政策的理解,促使我们与法国人的一桩即将破灭的联合投资事项走向成功,法国人说,没想到中国的地方政府办事效率这么高!”

  四川加鼎物业管理公司的经理徐红梅颇有感慨地说:“政务中心自从挂上了行政审批局的牌子,群众办事效率提高了十倍!”她说,过去,该公司进行资质年检,经历分别到政务中心窗口、到武侯区房管局报纸质资料、到房管局物业信息网报电子材料三个环节,然后回去耐心等待每一个环节规定的工作日反馈结果和看现场,有时一个环节的资料出了点差错,就得重走“一条龙”的报检过程,一般情况,搞一次资质年检得花掉两至三个月的时间,同时,公司还得抽出至少三名管理人员在这段时间专门来跑这件事,大家苦不堪言,却又无可奈何。“现在不一样啦”,徐红梅有点兴奋,“我们只需一个人把资料送到行政审批局的建设类事项审批科,第二天下午就通知我们看现场,第三天,审批局干部就带着相关表格到公司现场办公,双方工作人员当场签字。过去几个月的才能办完的事,现在不出一个星期就完成了,政府为企业节省多少成本啊!”

  走进武侯区行政审批局的政务大厅,看到整洁舒适的工作环境,看到窗口工作人员文明礼貌的服务态度,看到喜笑颜开、络绎不绝的办证人群,你会叹服: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武侯区的确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一路探索政府职能转变,武侯区业绩可喜:四川省民营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测评连续六年第一;成都市投资软环境测评连续六年第一;工商企业年新注册量占了成都市的半壁江山。

  附专家点评:

  汪玉凯(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成都市武侯区在探索大部制的改革中,紧紧抓住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这个“牛鼻子”,按照职能整合、审管分离的原则,大刀阔斧地对传统的行政审批方式进行改革,设立专司行政审批的政府机构,是一项富有创意、方便民众、深受社会各方欢迎的改革举措,值得高度关注。

  陈红太(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武侯区成立专司行政审批事项办理的政府工作部门是个大胆的举措,在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打开了“一扇窗”,推开了“一扇门”,起到了“探路者”的作用,为我国行政审批体制改革提供了活生生的“案例”,有非常大的作用和意义。武侯区推出的这项改革举措,措施得力,创新性强,成效明显,他们的探索与实践值得认真总结。

  魏刚(中央编办研究中心副主任):以前我们设想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是一件非常复杂也是很难操作的事,详细了解了成都市武侯区推出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系列举措和取得的成效后,真使我们茅舍顿开。武侯区无论是在政务中心的规范化建设方面,还是在推进行政审批体制改革方面都走在了全国前列,创造出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