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助推新牧区建设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唐萨础拉
 

  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开始以来,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实践,使我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对嘎查各项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自己的一些见解,特借此次论坛,谈谈本人粗浅的看法。

  随着学习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我进一步发现和认清了一些制约嘎查科学发展的因素,我想,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够得到有效解决的话,将会严重影响嘎查新牧区的发展。

  第一、嘎查集体经济薄弱,应进一步拓宽发展渠道。集体经济是推动嘎查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主要保障,它的薄弱成为嘎查发展道路上的一大瓶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就必须不断加强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大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升级软环境。而这一切,都要有足够的资金保障作支撑。以我所在的嘎查为例,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为2800只铁畜和集体草场等集体资源产生的有限收入,仅靠这些收入,根本无法满足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需要,因此我们嘎查“两委”班子将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工作的突破口。

  第二、合作经济组织影响甚微,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扶持。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我渐渐了解到我们嘎查的良种牛繁育专业合作社在壮大嘎查集体经济、牧户畜群结构调整、生态改善等方面的积极意义。于是决定协助合作社理事长做好合作社各方面的工作。我们合作社成立近三年,大部分收益都投入到了基础设施建设,从今年初才正式步入创收发展阶段。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这主要有六项内容:一是向牧户免费提供良种种公牛的工作,一方面牧户在省去购买良种种公牛费用的前提下,畜群结构可得到有效调整,另一方面合作社在省去饲养成本的前提下,三年以后收回种公牛,种公牛就已经从4000元增值到七、八千元,可谓“两全其美”;二是以入股资金的20%为比例为26户成员牧户分红16700元,嘎查分红6000元;三是出资2万余元承办嘎查《新牧区报》;四是购置现代化办公设备及奶食品加工设备;五是高效利用合作社联系单位的资助资金,强化合作社基础设施;六是对合作社19000亩草场进行高标准围栏等工作都有力的证明了合作社所获得的发展。

  嘎查委员会带头牧户入股—成立合作社—畜牧业产业化集体经济得到壮大嘎查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牧户奔小康形成新牧区。这条路刚刚开始,我也知道此条道路上有许多艰难。但是我有充分的准备,这是新牧区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进程。

  第三、牧民精神风貌有待加强,应进一步加强牧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大对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在实际工作中,重物质文明,轻精神文明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主要是由于牧区文体活动设施不健全等客观因素造成的。其实牧民也很热衷于参加一些群众性娱乐文化活动。今年我们嘎查举办迎接“全盟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宣传活动,到会牧民达130余人。农闲时节,由于业余文化生活贫乏,牧民以打麻将、喝酒等方式来打发时间,影响了文明乡风的建设。另一方面,因为缺乏科学的引导,一些牧民有钱乱花、不算经济帐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要努力加大消费观念的引导力度,逐渐培养科学的消费理念,让牧民真正享受到新牧区建设的成果。

  近年来在牧区盛行的“草原书屋”在一定程度上给牧民送去了精神食粮,但是仍有很多局限性。我所在嘎查建有一个阅览室,藏书量也不少,但是牧区90%的牧户居住分散,交通不方便,很少有人为了看书而专门跑到嘎查所在地,图书利用率不高。有些图书不符合我们当地实际,例如养猪、种植类图书,对牧民来说几乎没有学习价值,牧民们更需要一些畜牧业养殖技能方面的书籍。如果能够多举办“文化下乡”之类的活动,我想那对牧民来说,会更具有针对性的帮助。

  第四、信息化建设滞后,应加大牧区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当前牧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只有电视、广播和报纸杂志图书等,且每一个信息渠道都不是很畅通,效果甚微。

  作为嘎查的一名大学生村官,我在推进牧区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较大的努力。因为自己在大学里学的是新闻专业,因此来到嘎查以后一直想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牧民办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在嘎查“两委”班子人员的协助下,今年5月份我创办了全盟乃至首家由嘎查(村)级主办的蒙汉双语的《新牧区报》,目前已经成功出版六期,得到了广大牧民的热烈拥护。这是我们嘎查在信息化建设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接下来我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在嘎查举办电脑培训班,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使嘎查78户牧户中至少有一人能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嘎查10%的牲畜可以通过网络销售,这种辐射带动作用将是非常明显的。

  第五、在向基层不断输送人才的同时,着力解决其服务期满后的着落问题。人才短缺是制约嘎查科学发展的很重要的因素,而我们这些大学生村官,承载着上级部门对我们的期望以及自己亲身参与新牧区建设事业的抱负来到基层。我们的到来给基层工作注入了活力,另一方面也锻炼了我们自己的实践能力,但是我们终究是要面对服务期满后的去向问题。就我自己来说,一方面我非常热爱基层这片热土,而另一方面我必须面对两年后的出路问题,如何找到这两个的最佳契合点?我很幸运,通过公务员考试恰巧留在了镇里,通过选举,成为嘎查党支部委员,圆了我的“村官梦”。但是仍然有很多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在两年后要离开,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关注和重视,

  第六、加强对牧民的培训力度。牧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牧民,是将牧区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我所在的嘎查充分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在嘎查中长期(2009年—2015年)发展规划当中,把牧民教育问题列为重要一章,下决心建立牧区牧民长效教育体制,开展牧民教育事业。希望上级部门加大工作力度,满足新牧区建设的需求。

  第七、基层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由于受活动经费、活动场所、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的制约,民兵、妇代会、团支部等作为嘎查重要的基层组织,作用发挥的并不是很明显。例如:嘎查妇代会除在每年“三八”节开展一些活动以外,其余时间几乎无所作为。如果能够更好地发挥这些基层组织的作用,将对新牧区建设事业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

  作为一个村官,有信心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破解发展道路上的难题,用我们的青春和热血,为推进嘎查新牧区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

  唐萨础拉,女,蒙族,1986年6月出生,兴安盟扎赉特旗人,2008年6月入党。

  2008年6月份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系。

  2008年6月参加国家大学生村官考试,9月被聘任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满都拉图镇巴彦杭盖嘎查任嘎查长助理。2009年3月参加内蒙古公务员招录考试成为满都拉图镇党委秘书。同年9月份参加苏尼特左旗第七次嘎查党支部换届选举任巴彦杭盖嘎查党支部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