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区县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漯河信息化 更新时间:2012-04-14
 
 
 
    随着上海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区县信息化作为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城市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正在日益显现。2001年年底,上海结合区县政府机构改革,在全市普遍成立了区县信息化工作机构。一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分级管理的信息化工作体制和良好的运作机制,有力地推进了区县的信息化建设,为上海信息化工作更深入地落到基层、更直接地服务市民注入了新的生机和动力。
    进入20世纪90代以后,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积极探索和完善特大型城市“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新体制,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的建设和管理。随着城市信息化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加快形成市、区县两级信息化工作管理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推进上海城市信息化进程,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城市建设和管理新体制的逐步实施,区县已经成为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各区县都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信息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引起了各区县的高度重视,以信息化带动区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成为共识。
    然而,区县信息化职能的分散、区域信息化整体性规划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区县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徐汇、长宁、虹口等5个中心城区在2001年年初先行成立了信息化办公室,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市领导明确提出要在全市普遍建立独立的区县信息化工作机构,作为区县政府主管信息化工作的职能部门。截止今年6月底,全市19个区县全部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16个区县成立了独立建制的信息化委员会,12个区县信息委(办)下设有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目前“一个领导小组,一个工作机构,下设一个事业单位”的区县信息化工作组织体制已初步形成,市、区县两级信息化管理体制基本建立。
    贴近市民,服务发展
    区县信息化工作机构组建以来,各区县紧紧围绕增强区域竞争优势,努力把信息化全方位地融入到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特别是在通过区县信息化载体的延伸,体现城市信息化“以人为本”的宗旨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对推进城市信息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1.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运作机制一是形成了项目建设和管理机制。各区县针对原先由于在项目管理、组织推进等方面缺少合理规划和责任主体,造成“重复建设”、盲目跟风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及其细则,统一规范信息化项目建设的立项审批、资金管理和评估考核,如长宁、静安、崇明等区县都建立了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加强对项目的统筹规划和协调推进。二是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的项目运作机制。在一些事关区县经济和社会整体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上,各区县通过采用政府投入,项目外包等方法,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优势推进发展。如长宁区在开展国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综合实验区的试点工作中,取得了政府和企业的“双赢”。三是形成了信息化建设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在信息化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各区县通过建立信息化专项建设基金、设立信息化引导资金、鼓励企业带资兴建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各方面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拓宽了投融资渠道,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如浦东新区政府每年拿出1000万元作为信息化建设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应用项目的开发,有效地带动了社会资金的跟进投资。
    2.信息化环境建设初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各区县建立了一系列的规范制度。在领导决策上,各区县以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形式建立了定期议事制度,虹口、长宁等区通过季度部门信息主管例会制度,加强了与各部门的联系沟通;在管理评价上,各区县结合考核工作,制定了不同形式的评价办法。如徐汇区信息化工作在区级机关部门考核中占有10%的分值,长宁区在对街道的考核中增加了信息化特色小区的验收评比;在宣传培训上,针对局级、处级、公务员、技术人员、居委会干部等不同层面,分别建立了相应的培训制度或规划。如金山区在两个月的局级干部中心组学习中增加了信息化知识讲座;在机构内部管理上,建立了机关干部守则、岗位职责等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建设,改善了区县信息化工作的发展环境。
    3.解决了一些多年来困扰和阻碍信息化发展的问题信息委成立后,各区县加强了区县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规划、指导管理、协调推进和组织落实。一是解决了市、区县在部分项目建设中上下职能部门不对口的问题。如由于在社保卡的申领、发放工作中市与区县两级的职能部门不对应造成的工作脱节问题时有发生,有些区县通过在信息委增挂“区县社会保障和市民服务信息系统管理办公室”牌子,有些区县通过工作职能的逐步转移,进而加强了统一管理和协调;二是解决了区县由于部门职能交叉造成的多头管理难以形成合力的问题。如有些区县针对信息化工作职能分属经委、科委、教委等多个部门的情况,发挥信息委作为信息化工作归口管理部门的作用,承担起了对信息化整体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和对有关部门的工作进行协调的职责,使各单位形成一般推进全区信息化的合力;三是解决了大量信息化建设基础性工作无人管的问题。信息委成立后,加强了对信息化统计指标体系研究、信息化有关政策的制定等事关区县信息化整体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为优化区县信息化的发展环境创造了条件。
    4.一批市的重大应用项目在区县得到了落实和延伸。区县信息委成立后,承担了对市信息化各项重大工程和重点工作在区县的责任分解和协调工作,保证了市的一批信息化应用项目在区县的实施。在区县信息委的协调和推进下,区县的门户网站全面开通,基本实现了对外宣传、政务公开、咨询服务、网上办事的功能。区县公务网、校校通、社保卡、社区信息化试点等一批市的重大工程都在区县得到了较好的落实。部分区县还开始在网上为市民和企业提供服务,如黄浦区的企业注册网上并联审批系统、金山区的招商网站等在区县的招商引资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5.许多具有区域性特征的应用项目相继建成。按照搞有效益信息化的要求,各区县结合自身定位和优势,在推进信息化建设、开发信息化应用项目上形成了各自鲜明的特征和优势。如长宁区的信息产业、卢湾区的社区信息化、南汇区的农业信息化、徐汇区的政务信息化等工作都为各区县开展相应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一批具有区域特征的应用项目也相继建成,如有的区县在健康保健、物业服务、家庭教育等方面开发了相应的信息系统,满足了市民多样化、多层次的信息需求。有些区县开发建设的如市民咨询服务(呼叫)中心、社情民意快速反应信息系统等,进一步增强了地区信息化为广大市民服务的能力。
    上海的经验
    我们在推进上海区县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深切地感到,信息化的使命是贴近市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信息化需求。
    1.市区联手市与区县两级信息化工作管理格局基本形成后,市信息办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集中精力从整个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制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产业发展、重大信息化应用项目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标准和法规等。而区县则能够根据市的统一部署,更多地从信息化贴近基层、服务市民等入手。通过明确职责,突出重点,市与区县两级信息化工作部门互相支持、互相配合,来达到促进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2.职能明确区县信息委(办)承担的区县信息化工作综合管理职能,由于不是站在具体工作部门的角度,因此能够从推动全区(县)信息化工作的角度加强统筹规划和协调等工作,鲜明地表明政府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提倡什么,鼓励什么,反对什么,在政府的导向下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实施对各类信息资源的有序和有效整合,防止重复建设。
    3.权责统一区县信息委(办)作为区县政府的主管职能部门,都积极争取通过一定的工作实绩确立工作地位。因此,一方面区县信息委(办)主动结合区县中心任务积极思考信息化工作如何为地区发展帮忙的问题;另一方面各区县的信息委(办)基本在同一时间成立,相互之间形成了你追我赶的态势,都争取进入全市的区县信息化工作先进前列。正是各区县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弥补了过去区县信息化工作的相对不足。
    4.承上启下区县信息委成立以后,市级层面的信息资源加快了向区县的延伸和拓展,如全市公务网建设向区县延伸,全市GIS平台向区县开放,区县门户网站的开通架起了政府与市民联系的桥梁,社区信息化工作的推进使信息化更加贴近群众。在这些项目的推进中,区县充分发挥了其面向基层、面向社会、面向居民的优势,使广大市民切身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各种便利。特别是通过以下促上、以块促条,有力地推动了条块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如在推进社区信息化试点工作中,街道提出要加快条块资源的整合,有些区县已经研究并开始解决与居民办事密切相关的公安、民政、劳动、计生等部门数据在街道层面的交换问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市与区县两级政府职能部门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共享机制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