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关于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的通知
来源:白银新闻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广州市人民政府文件
关于加快全市电子政务建设的通知
穗府办〔2009〕49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信息广州”建设的意见》(穗字〔2009〕5号),加快推行电子政务,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强化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全省宜居城乡“首善之区”的地位,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加快全市电子政务建设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举办亚运会为契机,以服务市民和企业为宗旨,以提高政府整体效能为主线,坚持需求导向、统筹规划、改革先行、突出应用、重点突破的原则,加快构建我市电子政务框架体系,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深入推行电子政务管理和网上服务,带动全社会信息化的普及和应用,实现政府管理和服务从传统模式向网络化模式转变,从分散、被动、粗放向协同、主动、精细转变,有效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建立服务型政府,为建设“信息广州”、创建文明城市、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设目标
  到2010年底,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重点实现四个方面的突破:一是在有效提高政府重大公共事务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方面取得突破,政府信息网上公开指数达到90%;二是在有效解决市民和企业办事难方面取得突破,实现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网上办理率和公共服务网上办理率达到80%,80%面向市民的服务事项实现社区一站式就近受理;三是在有效解决行政运作成本高方面取得突破,实现80%的政府公文可在网上流转;四是在有效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上取得突破,80%的部门的相关业务信息实现共享。通过推行一站办理、一网连通、一号服务、一卡通行的电子政务服务,促进市民办事便捷化和行政运作高效化,提升政府整体效能和社会公众满意度,加快建成服务型政府。
  三、重点工作
  (一)构建电子政务框架体系。
  加强统筹规划和体制机制创新,构建统一协同、资源共享的电子政务框架体系。围绕居民和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扫除体制性障碍,理顺部门内部、跨部门的工作机制,梳理、整合、精简、优化政府各部门的业务流程,实现跨部门政府业务的畅通、高效运转,形成电子政务业务体系和服务体系;深化电子政务应用,集约建设市、区(县级市)两级公共网络、数据、服务和安全平台,建设完整一致的基础数据库、业务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等数据库群,完善电子政务的技术体系和数据体系;加强中国特色的城市电子政务理论研究,通过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投资效益、运行效率和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估模型,完善绩效评估机制,创新电子政务绩效体系。(由市信息办、市府办公厅、市政务办牵头,各部门、各区、县级市政府负责)
  (二)推行无纸化办公。
  统筹全市办公自动化建设,建立全市统一的公文交换、督办催办、移动办公和数字证书、电子印章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以政府内部运作涉及的公文处理、会议召集和公务员管理、资金管理等为主线,优化行政运作机制,规范行政办公流程,实现各部门、各区(县级市)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无缝对接和行政办公业务协同,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办公效率。(由市府办公厅牵头,各部门配合)
  (三)建设视频会议系统。
  整合视频、音频、数据等多媒体资源,建设统一的市政府视频会议系统,连通各部门、各区(县级市),并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相融合,制定全市视频会议技术标准,推动多级视频会议互联互通,实时采集和显示数据、图像、声音等各种资料,为市领导及各部门、各区(县级市)主要领导提供音、视频会议、会商和决策支持服务,提高决策效率和应急指挥能力。除涉密会议外,提倡采用电视电话会议和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由市府办公厅牵头,各部门、各区、县级市政府负责)
  (四)建设企业网上办事大厅。
  依托市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企业网上办事大厅。以企业为中心,围绕企业在设立准营、年审年检、资质认证、财税征缴、基建审批、司法公证、公安消防、金融保险、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人力资源、环境保护、市政建设、外贸交流、社会保障、知识产权、交通运输、历史文化、教育管理、新闻出版、破产申办等事项,梳理业务流程,优化办事程序,推行网上审批,促进并联审批,面向企业的行政审批业务,100%在网上提供办事指南、表格下载、业务咨询和网上预约服务,80%以上实现网上申请和结果查询功能。重点在设立准营、年审年检、基建审批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过程、全天候、个性化的网上服务,使政府网站真正成为企业办事的窗口和渠道。(由市政务办、法制办、信息办牵头,各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部门配合)
  (五)建设市民网上服务中心。
  整合各部门网上服务系统和延伸到街道、社区的服务事项,依托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和社区综合应用平台,以市民为中心,以政府对市民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为主线,重点梳理户籍登记、婚姻登记、人口计生、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交通、出入境等业务,面向市民提供各类服务事项的“一站式”网上办事大厅和就近受理,实现“随时随地得到服务”和“服务就在家门口”。重点围绕适龄青年婚育服务需求,实现网上预约登记结婚、网上接受五期教育、计划生育服务证和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网上预受理、计划生育奖励网上申请等,为适龄青年提供婚育网上一条龙服务;围绕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需求建设、完善和整合市发展改革委、人事局、公安局等各部门的相关业务系统,为高校毕业生求职、推荐、就业、入户、参保提供就业直通车网上服务;围绕弱势群体提供低收入困难家庭生活保障、老年人优待证、残疾人证、失业证、退休人员年审等网上在线服务。充分利用和整合呼叫中心、手机短信、社保(市民)卡、市民电子邮箱、数字电视的服务手段,进一步拓宽公共服务渠道,使市民办事前可以全面准确了解相关程序、办理时可以尽可能减少往返次数、办理后可以及时跟踪办理状态和评价结果,实现市民能够享受“事前清楚、办事少走”的便捷化服务。(由市信息办、法制办牵头,市人口计生局、民政局、人事局、公安局、残联、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办公室,各区、县级市政府负责)
  (六)推进“平安广州”信息化。
  推进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健全视频监控系统规范化运行和维护机制,实现全市治安卡口建设、亚运安保视频补点和视频监控系统进村进社区,促进视频资源整合共享、综合管理应用和智能化应用,打造全面网络化、高度智能化的视频监控环境。深入推进政法领域信息化统筹建设与协同应用,加大治安管理、案件侦破、消防和出入境管理等应用。加快建设城市突发事件应急联动系统,形成快速精确、协同高效的调度指挥和应急处理机制。(由市公安局、信息办、应急办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七)深化政府网上信息公开。
  建设统一的政府信息发布系统,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完善政府信息网上公开制度,明确责任和要求,统一流程和规范,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加强财政资金、人事任免、重大项目信息、公共安全事件信息的主动公开,大力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街(镇)政务信息网上公开。完善网上依申请公开机制,拓展依申请公开栏目功能,提高依申请公开效率,利用市民电子邮箱、手机短信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培训,开展评估考核,提高工作人员队伍业务水平,提升网上政府信息公开水平。(由市府办公厅、市信息办牵头,各部门、各区、县级市政府负责)
  (八)积极推进网上政民互动。
  进一步发挥互联网作用,扩宽政民互动渠道。建设网上民意征集系统,对各部门公开征集的内容进行统一管理,并及时公开征集结果,为政府科学决策服务;整合优化书记市长电子信箱、百姓热线、政风行风热线的功能,完善运行管理机制,提高答复市民的质量和时效;开设网上实时访谈、听政议政栏目,定期组织政府领导与市民开展网上实时交流;推行涉及民生的重大决策事项网上公示和政府服务网上评议,提高政府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由市府办公厅、市信访局、信息办牵头,各部门负责)
  (九)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在广州市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数据中心的基础上扩展建设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数据中心,为跨部门业务系统的建设运行,提供数据交换共享服务,促进政务信息资源深度利用。建立完善政务信息共享机制,制订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明确各部门信息共享责任。建立完善全市统一的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扩展自然人、法人和宏观经济基础信息资源库,建设全市统一的地理空间基础库,加快建设各类证照数据库、行政审批和处罚结果数据库、企业信用数据库等专项数据库。推进综合治税、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政务服务中心、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等跨部门的专题共享应用,实现政府联合监管和综合服务。(由市信息办、法制办牵头,各部门、各区、县级市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
  (十)加强运行维护和信息安全保障。
  建立规范化的运行维护和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是确保电子政务建设取得应用成效的重要保证。对通过验收已正式投入运行的电子政务项目和系统,必须建立运行维护的管理规范和服务流程,明确机构和职责,制定运维规划,明确运维模式,落实运维经费,开展运维资产管理,加强运维项目实施监督和绩效考核。制定电子政务外包管理办法,推行电子政务运维服务外包,提升电子政务运维专业化、社会化水平。统筹管理全市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数据共享平台和信息安全等设施的运行维护。做好亚运会信息化投资赛后再利用工作。(由市信息办、财政局、亚组委信息技术部负责)
  完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信息安全责任制,建立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工作绩效评估机制和考核机制,定期开展信息安全保障培训和学习。建立和实施全市电子政务安全态势分析和风险评估机制,完善信息安全事故报告机制。加强电子政务内网的安全保密防范与管理,做好计算机和移动存储介质的保密管理。逐步统一互联网出口,统一规划建设信息安全测评、监控、应急预案。实施安全等级保护,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建设全市统一的安全认证体系和容灾备份体系,为政府信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保障。(由市信息办牵头,市公安局、国安局、保密局配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加强统筹协调,及时解决电子政务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市科技和信息化局要加强管理和统筹规划,重点做好网上服务流程优化、工程立项与管理、电子政务监督与考核等工作;各部门要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机构,抓好落实,加强本部门业务流程梳理优化、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建设和运维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整合和管理等工作。各区(县级市)要加快理顺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加大区级电子政务的工作力度。
  (二)建立协调推进机制。
  突破体制性障碍,重构责任体系,建立跨部门协调推进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确保电子政务有序、有效开展。由市法制办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委政研室、市府研究室、市政务办、市信息办等参与,各业务部门配合,梳理优化各部门业务,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明确各级机关和人员的权限和责任,确保网上办事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切实解决公众办事多头联系、反复提供证明材料等问题;市、区两级信息化主管部门牵头,各部门配合,统筹建设市、区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和标准规范体系,为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提供支撑;各业务部门根据业务优化成果,完善各自的业务应用系统,并统一接入公共平台;牵头部门负责协调推进跨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市监察局、信息办、财政局、审计局按各自职能,加强对业务优化、平台建设、系统接入、信息共享、重点工程等工作的效能监察和评价。
  (三)保障建设和运维资金。
  在现有的财政投资信息化项目年度预算中落实资金2亿元,各区(县级市)落实配套资金1亿元,保障上述重点工作的实施建设,确保在亚运会前完成并达到预期目标。加强重点项目管理,除了实行日常管理外,建立重点项目全程跟踪备案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和定期通报制度,从资金和制度上保证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已建成运行的电子政务项目,必须制订运维经费预算,落实运维资金,确保各级电子政务系统正常运作。
  (四)制定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
  加强电子政务政策法规建设。制订《广州市电子政务管理办法》,配套制订电子政务业务应用、服务流程、项目管理、信息资源采集共享管理、公共设施利用、系统运行维护、信息安全保障、绩效评估等方面的政策法规。遵照国家标准,加快制订自然人与法人信息共享、公共平台接入等相关标准,规范应用系统接入电子政务平台的接口开发和实施,规范数据采集、维护、更新、管理和使用。制订网上办事优惠政策,降低公众网上办理业务成本。制订系统运行维护费用标准,完善公共财政采购软件应用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等机制。研究制订电子政务服务外包管理办法,鼓励企业和社会机构参与电子政务项目的投资和运营。
  (五)加强项目管理和绩效评估。
  市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负责全市财政投资信息化项目管理,全面实施财政投资信息化项目的立项审核、资金安排、招投标、监理、测评、验收、运维、绩效评估等管理机制,建立相应管理制度,保证全市电子政务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切实提高电子政务建设质量和应用效果。加强电子政务建设项目和部门应用绩效评估,完善和创新信息化绩效评估机制和评估指标体系,开展电子政务项目审计监督和绩效评估管理,重点以政府信息化项目和网站为对象,考核信息化投资、建设、应用、运维、效益等方面的成效,考核信息公开、信息更新和信息共享责任的落实情况,对电子政务公众认知度和公众满意度进行第三方评估。电子政务绩效考核结果纳入部门实绩考核内容,并作为下一年度电子政务项目立项审核的依据。建立项目问责制,对绩效考核不合格的依照有关法规予以问责。
  (六)大力开展宣传培训。
  加大宣传力度,开展“网上服务全民参与计划”活动,设立电子政务体验中心,提高电子政务的社会公众认知度、应用能力和使用率。实施干部信息能力提升工程,通过举办讲座、开展培训和学历教育等,造就一批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政府管理服务难题的复合型人才,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推行电子政务的认识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