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网络发言人论坛近日悄然出现在南京市政府官方网站上。42个政府工作部门、16个市政府直属单位、9个重要部门、13个区县……南京一口气推出了90个部门的网络发言人,其力度之大国内罕见。而更让人注意的是,南京还要求网络发言人针对网帖,要在24小时内予以回复,此举更被舆论评价为网络发言人制度的一大进步。(12月6日《现代快报》)
对于政府的每一项新举措,相信作为普通民众而言一般是不会去怀疑政府的意图的,毕竟政府的新措施基本上都是为了更好的履行政府职责,完成政府使命。如同网络发言人制度一样,虽然并非南京首创,但是政府各部门单位大规模的推行这一制度还是让人看到了政府对于信息公开和维护舆情畅通的努力和决心。最为明显的是,为了让发言人制度得到有效实施,政府要求网络发言人针对网贴必须在24小时内回复。
总而言之,对于网络发言人制度,南京政府的决心不可谓不大,具体要求不可谓不详尽,但是对于这样一项新举措,笔者认为政府还应该重点考虑的是让其能够得到长期有效的贯彻和实施,避免新制度“火一把就死”的困局。
犹记得本世纪之初,在来势汹汹的网络面前,政府推出了大规模的“政府上网工程”,在推动网上办公、信息公开的口号下,一时间各级地方政府纷纷热火朝天般建立自己的网站。舆论和民众也对此报以巨大期待,希望政府的信息公开和对政府的网络监督通过政府上网而得以顺利实现。建立之初的政府网站也的确给民众带来了政府信息获得与网络监督的种种便利,然而“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兴盛一时的政府网站在短暂的行使其使命之后更多的就迅速沦为一个徒有虚名的空壳,多数政府网站长期不更新,对于民众意见长久不回复,典型的“火一把就死”。
因此,新兴的网络发言人制度同样需要避免“政府上网工程”那样的尴尬。而要避免新举措“火一把就死”,政府首先应当摆脱作秀心理。一项新举措的推出能够带给民众切实的益处,也能够为政府博得美名与口碑。因此,有些地方政府推出新举措不是为了更好的去为民众服务,而是为了标榜自身的与时俱进,或者迫于形势及舆论压力。政府也是将其作为一项政绩工程来完成而不是考虑将其作为一项有效举措长久贯彻实施。政府并非真心诚意推行新措施,那么再好的举措都将难以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