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信息化 重庆装备制造业实现加速度
来源:中国电子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如今,随着国家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和以信息化改造传统工业进程的不断加快,尤其是“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出,我国各传统产业的信息化迎来发展的春天。这其中,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无疑是其中发展的重点之一。

      从重庆市的装备制造业发展状况来看,在汽车、摩托车等装备制造业领域,今后五年重庆将投入3500亿元来推动产业发展,预计产出将有5000亿元。到2012年,重庆市汽车产量规模将达到200万辆,摩托车产量将达到1200万辆,船舶制造、风力发电、环保设备、超高压输电设备等制造业领域也将快速发展。这其中,信息化建设将对产业发展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

      而从重庆乃至全国的装备制造产业的信息化发展状况来看,随着近年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企业在产品设计层面的信息化(如CAD)和企业管理层面的信息化(如ERP)方面已取得了显着成效,但在生产过程信息化,尤其是生产制造设备层的信息化方面一直没有很好的突破,从而致使企业信息化难以深入企业底层。也就是说,企业的两个生产主体(代表资源主体的“设备”和代表人员主体的“工人”)还在信息化系统覆盖之外,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生产过程的优化运行,还影响了整个企业信息化系统作用的发挥。因此,生产过程信息化的突破和推进已成为当前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工程推进的切入点和重要的战略任务之一。

      根据重庆市经委2007年对重庆市1000家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情况调研显示,重庆市企业制造过程信息化应用率只有11.84%。而全国制造过程信息化应用率平均为20%左右,沿海地区制造过程信息化应用率约为40%。经过近两年的努力,重庆市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信息化建设有了较大的进步,凸显了一批如南方英特空调有限公司、隆鑫通机公司等在制造过程信息化方面取得显着应用效益的企业。但总体来看,重庆市企业生产过程信息化应用率尚未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据重庆市“两化融合”指标生产过程信息化应用率达到40%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同时,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信息化的滞后,已逐渐成为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障碍之一。

      制造业生产过程信息化一般是指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各环节实施和应用MES(制造执行系统)等信息化支持系统和平台,从而提升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和生产制造能力的一个系统工程。从信息化实施效果来看,制造企业通过实施制造执行系统,可实现企业车间生产作业无纸化,生产过程管理实时化和透明化,物料和质量管理可控化和可追溯化,生产进度和过程监控可视化、异地化和远程化等显着效益,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综合竞争能力。

      一项关于国内外顶尖级制造企业的最新研究表示,使用MES的制造企业相比不用MES的制造企业有着相当大的优势,他们在3年内利润增长了400%。分析表明,使用MES的制造企业生产力更高,并且在前3年比其他制造企业具有更快的发展速度,使用MES的制造企业的生产力增长了大约70%至600%。此外,使用MES的制造企业比不用MES的制造企业能够更大幅度地减少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