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民合作组织信息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水平,增强合作社经营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我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培训合作社信息员,整合资源,多方参与,合作组织信息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启动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工程
近年来,我市农民合作组织得到快速发展,由2007年的381个增加到今年1006个,随着农民合作组织规模不断扩大,农民合作组组生产的产品,供货的原料等都需要通过市场提供大量的信息进行供销,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信息化服务滞后,市场信息不灵通,合作社生产的农产品销路不畅,供货不足,合作社难以做大做强,功能难以发挥,必须尽快建立现代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服务体系。今年我们根据省农委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从5月份开始,启动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工程,在全市选择定远县、凤阳县、天长市3个农民合作组组发展比较好的县作为试点县,开展先期试点。试点的指导主题是以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信息化水平为基础,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统筹规划,加强引导、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增加投入,合力打造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服务平台,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水平,做大做强合作社。
二、利用省信息平台,抓好信息员队伍培训
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必须由一个服务平台,省农委建立了”安徽农民专业合作社网“ 和”畜牧养殖协同平台“我们利用省里的信息服务平台,聘请相关专家,对信息员进行信息化培训,天长市、凤阳县各选择10个基础比较好的合作社作为试点,10月低前,20个合作社的信息员全部培训结束。定远县是我市的生猪养殖大县,农民建立了很多养猪合作社,但由于市场信息不灵通,生猪在淡季时合作社找不到销路,经常造成亏本,同时在生猪饲养过程中,没有成长记录,生产核算不准确,今年我们将定远县列入合作社信息化建设试点县,选择37个合作社进行信息化试点建设,举办二期信息员电脑知识培训班,培训合作社信息员近100人,在此基础上省农委对每个合作社进行电脑设备投入,为每个合作社购置配备一台电脑、一台连体打字机。为做好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县市区在做好信息化建设、规划、培训等基础上,加大对信息员的业务指导,市里利用滁州三农网,对做的比较好的合作社进行宣传报道,同时召开会议进行推介和表彰,上下联动促进合作社信息化建设。目前全市57个先期试点的合作社,已全部统一配备电脑和打字机,每个合作社已培训3名信息员。大部分合作社已能够进行网页浏览,部分合作社已能够在安徽农民专业合作社网发布信息,达到”四会“(会操作、会收集、会传播)。天长市芡实合作社通过在网站上发布信息,吸引南京等地的客商多次打电话,上门采购芡实,寻求种源。定远县养猪合作社通过省畜牧养殖协同平台,建立生猪养殖档案,建立科学养殖,降低生猪成本,提高合作社农民的收入。
三、合作社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
我市农民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只是刚刚起步,与上级要求、与农村农业工作的需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1、重视不够。合作组织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新生事物,基层组织和合作社都还没有看到信息化的好处,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2、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农村电脑普及率较低,群众应用信息的主动性、接受能力有限,虽然进行电脑知识培训,但相当一部分合作社还是难以熟练掌握。
3、缺乏项目支撑,投入不足。合作社信息员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不仅合作社本身需要投入人力、财力,县级和市级等都需要实施信息化建设和搭建信息网络平台,加大信息采集、处理、发布量,目前的投入仅仅是省里的支持,市、县等财政在信息化上尚未拿出资金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全省农民合作组织信息化建设意见的要求,进一步扩大全市农民合作组织信息化建设范围,强化组织领导,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列入各级政府工作内容,成立机构,确定专人,加大财政投入,将农民合作社信息化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大合作社信息员队伍建设,狠抓培训和网上电子商务,把信息化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延伸。整合信息资源,巩固推广现有成功模式,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扎实工作,用三年到五年的时间,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比较完整的农民合作组织信息化建设服务体系。实现合作组织致富增收,通过合作社解决农业信息传输最后一公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