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将力推生产经营信息化
来源:人民邮电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近年来,农业部组织开发了“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直通车”系统,该系统能对供求信息自动配对、撮合交易。系统自2005年起启用以来,已经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农机跨区作业信息发布平台,引导近40万台联合收割机有序流动作
业。农业部还大力推动动物标志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以二维码耳标识别方式,采用专用移动智能终端,记录各环节的全程信息,为动物疫病防控和食品安全提供技术保障。截至2009年1月,动物溯源已在北京、天津等12个省市推广应用,耳标已突破15亿个,终端达8万台。

这是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五届农业网站发展论坛暨全国农业信息中心主任座谈会上透露的信息。就此,农业部总经济师张玉香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信息技术应用必须从国情出发,坚持以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为重点展开,全方位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下一步,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将着力推动以下应用:

一是积极推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射频识别系统等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设施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发展精准农业。

二是积极开发应用作物生长、畜禽水产养殖、节水灌溉等农业智能系统,改革农业耕作制度和种植养殖方式,推行标准化生产。利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诊断施肥和精准施肥,进一步提高肥料施用效益。

三是加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预测预报,提高农业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预警水平,建立和完善主要农产品安全预警体系。建立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动物标志及疫病可追溯信息系统,健全饲料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积极推行健康养殖方式。

四是完善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络和农村市场供求信息系统,建立国际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系统。与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大力促进农村网络增值服务、促进产销衔接,推动农产品贸易。大力促进电子金融、连锁经营、专业信息服务等新型服务业务发展,改造提升传统农村市场服务业。开发应用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五是加快农业应急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对突发事件的监控、决策和应急处理的能力。建立农机监理服务信息平台,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提高农机服务水平。促进农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水平及信息服务能力。

同时,要加强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各类信息系统的建设,特别是努力探索农业电子商务应用。近年来,农业领域已在探索农业电子商务应用,如吉林玉米、广西蔗糖等一些农产品销售的做法;如中华粮网(郑州)对托市小麦等提供网络交易服务平台的做法;如福建超大农业,实现了采购、生产、加工、销售全程网上供应链管理。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农业小规模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导致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与市场的对接困难,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非常突出。在物流环节,很多农产品具有季节性、不易储存的特点,在保鲜、运输等处理上较为困难,这使得物流环节顺畅相对于工业品更难于实现。另外,农产品的质量标准相对滞后,也加大了农业电子商务开展的困难。这些原因导致开展农业电子商务步履维艰,真正成功的农业电子商务公司可谓凤毛麟角。怎样突破农业电子商务瓶颈,为用户(包括农业生产加工、农产品流通企业,农民和农产品消费者)提供比传统方式更有效的服务,创造出传统方式所不能提供、提供不了的产品和服务,尽快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要整合社会资源,依托基层信息员、农民经纪人、种植养殖大户、涉农企业、通信公司、网络公司等,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电子商务建设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