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推进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璞的积极倡导和亲力亲为下,晋中市发展环境建设在政务环境、金融生态环境、城乡基础环境、生态环境、法制环境、人才成长集聚环境、安全环境等7个方面取得了整体性突破,为全市赶超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12月2日,张璞接受了山西日报记者的专访,就晋中市优化发展环境、打造区域性环境品牌作了科学、全面的阐述。12月14日,山西日报刊发了专访内容,本报现予全文转载,敬请读者关注。
11月27日,晋中市城区新建路建设工程、龙湖立交桥一期建设工程、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建设工程、潇河南关景观带建设工程、中都路拓宽改造工程、顺城街街景整治工程等一批市政建设重点项目竣工,与此同时,晋中市政府承诺的10件实事各项工程也陆续竣工。但是,在晋中市,有一项更加浩大的工程,如火如荼,永不竣工,这就是优化发展环境工程。
12月2日,记者就优化发展环境这个话题与晋中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璞进行了对话。
晋中在赶路
优化发展环境刻不容缓
记者:近年来,晋中市持之以恒开展“环境建设年”活动,而且这项活动在不断延伸和升温。“优化发展环境”已经成为干部群众中最热门的词汇,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张璞: 是这样。这几年,我们矢志不移地推进环境建设,着力在七个方面争创一流环境,即一流的政务环境、金融生态环境、城乡基础环境、法制环境、安全环境、生态环境和人才成长环境,努力打造区域性环境品牌。现在看来,全市发展环境达到了明显优化,“洼地效应”逐步显现,为我们战胜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条件。实践证明,优化发展环境是一项事关发展全局的系统工程,也是政府转变职能推动工作落实的“发力点”,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实实在在地抓,抓实抓深,就能事半功倍。
记者: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推进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我们明显地感觉到,晋中市委、市政府在发展环境的建设上有一种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是不是优化发展环境对晋中市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张璞:因为我们在赶路。同兄弟市相比,晋中包袱重,欠账多,落下了步子,我们不想失去新的机遇,所以,只能负重赶超,跑步前进。
晋中作为山西中部地区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能否抓住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资源和基础优势,依托“大太原经济圈”,拓宽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这是市委、市政府面临的严峻挑战。在这个关键时期,如果抢抓机遇快一步,就会促活做大;如果按部就班慢一拍,就会错失良机。
去年,晋中市委二届三次全会作出了赶超发展战略,今年,晋中市委二届四次全会上进一步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赶超发展目标,力争主要经济和社会民生指标在全省实现晋位,到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回位到全省“三甲”水平,到2020年达到全国中游发展水平。实现赶超发展的目标,任务相当艰巨,如果不咬住这个目标往前赶,晋中很可能在新一轮竞争中落得更远。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居危思进,奋力赶超。
晋中要实现赶超发展战略,环境建设首先要赶超,因为发展环境已经成为区域间竞争的核心内容,环境建设败下阵来,经济赶超就无从谈起。对晋中来说,一般性地抓环境远远不够,必须创新思维,常超运作,高起点、高标准推动。所以,我们把环境建设定位到打造区域性“环境品牌”这个高度,只有这样,才能支撑起赶超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记者: 优化发展环境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一朝一夕不行,一招一式也不行,晋中是从哪些方面入手的?
张璞:环境建设必须出组合拳,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我们坚持7个环境互动互促,力争实现整体突破。
一是全面优化政务环境。突出审批瘦身、服务提速两大重点,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网络,率先在全省开通移动电话会议系统和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开通“百件实事网上办”专栏和12345便民服务热线,政务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全面提升。特别是针对当前特殊的经济形势,坚持靠前服务、主动服务、一线服务,建立每月一次工业调度例会、经济分析例会、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实行领导包点责任制和市级领导与企业结对子制度,对重点企业跟踪服务,对招商引资、项目推进、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渡难关。
二是努力创建金融生态环境。围绕集聚资金、激活市场,在引进浦发、兴业两家股份制银行和组建晋中商业银行的基础上,又成立13个政策性担保公司,发展27个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积极支持优质中小企业上市,支持企业发行债券融资;加大对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的考评力度,全面加强政银企互动合作,调动了银行放贷积极性。
三是大力改善城乡基础环境。围绕“四城联创”目标,强化城乡建设和环境整治,连续开展城市建设年和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大力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和农村“创三优”工程,全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69%,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燃气普及率达81%,提高8个百分点;市城区和各县(区市)垃圾处理厂3个建成、8个在建,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运行基本正常;双峰水库等6个骨干水源项目同时铺开,供电能力大大提高,电网结构更加合理,公路建设和养护在全省领先;按照“大太原休闲商务区”的战略定位和“山西旅游门户、省府商务新城”的功能定位,规划启动了晋中北部新城建设,并在引黄自来水共用、电视媒体互相覆盖、城市道路延伸拓展等方面加大与太原同城化对接力度。去年,市城区和11个县(区市)一次性通过省级卫生城市验收。今年在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四是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坚持节能减排、去污增绿,实施蓝天碧水工程,今年前3季度全市二氧化硫净减排2200吨、化学需氧量净减排810吨,年底可完成省、市目标任务,并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1月至10月,市城区二级以上天数299天,较上年同期增加15天,综合污染指数1.71,较上年下降12.8%,稳定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在全省11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二,其他各县(市)的二级以上天数均达280天以上,目前已提前实现年度空气质量目标。实施造林绿化六大工程,今年完成造林合格面积35.9万亩,市城区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0平方米,比上年提高1平方米。
五是积极营造良好法制环境。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近年来,晋中市着重在各级政府中强化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效能政府“四种理念”,并结合工作实际,坚持从制度建设抓起,探索建立依法决策保障机制,建立了重大决策法律顾问制度、重大决策听证制度、文件合法性审核制度;全面加强政府工作规范建设,出台了《加强自身建设的若干规定》,制定了《政府工作规则》,建立健全了涉及行政许可、政务公开、政务督查、办文办会等13个方面的103项制度;实施目标考核和行政问责制度,将依法行政内容量化分解到各级各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逐年提高政府法制工作考核比重,对一些部门和干部不作为、慢作为、甚至乱作为问题进行了严肃查处。今年以来,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在全市上下深入开展了以“知责、履责、问责”为主题的“三责”教育活动,全市各级干部依法行政理念得到强化,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政府工作水平和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
六是不断创新人才成长集聚环境。一手抓人才引进培养,探索构建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才机制,积极采取咨询、讲学、短期聘用、技术合作、技术入股、合作经营、人才租赁等多种形式引进人才;一手抓本土人才的培养使用,鼓励引导本土院校人才到企业兼职服务,同时要求各级各部门和企业都要下大力气集聚各类人才,保证现有人才不流失、重点人才引得进,为经济复苏做好人才储备。今年以来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8人,其中1人入选山西省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
七是全力确保安全环境。强化抓安全就是抓发展、抓收入、抓民生理念,扎实在组织、制度、教育、管理、监督等方面下大工夫,坚持“村日乡周县半月市每月”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认真落实各级政府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并从今年11月起由市政府组织100名业务骨干向全市所有煤矿派驻安全监管小组,实行全程跟踪监管和督导,确保安全监管不断档、安全生产不放松。同时,积极稳妥地处置各类突发性事件,较好地开展了应急管理系统建设以及平安晋中创建、领导干部大接访等活动,努力堵塞漏洞,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打造环境品牌
政府责无旁贷
记者:可以看出,晋中市优化发展环境指导思想非常明确,不是一般性地抓,而是立足实际,立足长远,立足根本,扎扎实实地抓,系统性地抓,摆开了几大方阵,建立了一整套机制。相信只要这样一以贯之地抓下去,晋中的经济社会发展肯定会有一个大的飞跃。不过也有人觉得,抓环境建设是个细工慢活,短期内不可能推动GDP快速增长,您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
张璞: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三个发展”,实现“三保”目标,第一要务是发展。政府如何促发展?最基础性的工作,最根本性的工作,就是营造发展环境,建设发展环境,优化发展环境。为了克服世界金融危机造成的困难,我们抓投资、上项目、促消费,能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环境建设的力度,必须坚持长远目标和眼前任务相兼顾,一手抓项目、抓投入、抓增长,一手抓环境建设,二者相辅相成。我认为,我们这样做的整体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从项目上讲,目前,全市总投资1250亿元的582项重点工程,已开工547项,开工率94%。累计亿元投资项目144个,同比增长19%,完成投资171.4亿元,同比增长62.6%。特别是7月份以来,全市重点工程已连续4个月月均完成投资超过37亿元。从招商上讲,我们通过参加“第四届中博会”“渝洽会”“厦洽会”“北京、上海、深圳推介会”等各类展会,全方位、大力度开展招商。今年1月至10月,全市新增招商引资项目75个,总投资145.2亿元;新开工招商引资项目59个,新投产项目71个,完成投资108.9亿元,资金到位113.3亿元,其中引资到位109.6亿元。1月至10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0.3亿元,居全省第4位。这既是项目建设的成果,也是环境建设的成果。
记者:打造区域性环境品牌是晋中市提出的响亮口号和奋斗目标,经过近年来的努力,现在可以说初显端倪了吧?
张璞:商品品牌靠企业去打造,环境品牌主要靠政府去打造,当然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响应。晋中市委、市政府全力以赴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区域性环境品牌,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响应。现在,环境是生产力,环境是竞争力,环境是品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全市人民爱护发展环境、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识空前高涨。这是开展环境建设以来取得的重要成果。我们在一些领域取得突破性发展,区域性环境品牌效应初步显现。比如,晋中电子政务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引起了各方关注。我们的政务办公系统以其科技含量高、实用性强受到业内好评。2008年,第二届中国政府CIO推进信息化应用大会上,该系统荣获“2008政府信息化应用推进奖”。省政府办公厅专门对晋中市政务办公系统进行了考察和调研,推广应用。比如,我们在金融危机来临之前就全面开展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构建“金融洼地”和“信用高地”,使晋中的金融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提升。再比如,我们在全市范围开展“四城联创”活动,全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文明城市。这项活动的持续开展,对增强城市功能、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我们开展文化晋中建设活动,提升“软实力”,进一步弘扬晋商精神、太行精神、大寨精神,所有这些都已成为区域性环境品牌的重要内涵。
优化环境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是一个有始无终、绝无止境的发展过程。我们将持续不断地培育环境、优化环境、挖掘环境,全力打造一流发展环境,让产业成长、让企业滋润、让百姓受益,为实现全市赶超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山西日报记者 苗武军 通讯员 郝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