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79项行政处罚事项的裁量标准细化拆分、3000多项办事服务事项上网接受社会监督、推行电子监察对行政权力进行实时监督、用无情的电脑管住有情的人脑……种种措施,把重要领域行政权力全部放在网上运行,使权力行使“大小有边界、运行能公开、网上留痕迹、全程受监控”,有效防范了腐败问题的发生。这是青岛市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效果之一。
近年来,青岛市在全面清理规范行政权力的基础上,把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作为深化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推动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目前已建设了涵盖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公共资金管理、公共资源交易、扩大内需项目等重要行政权力领域的网络公开透明运行业务系统和综合行政电子监察系统,实现了行政权力全程网络化运行和监控,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3000项办事服务“晒”到网上
这几年,青岛市全面清理行政权力,通过取消、合并、规范等措施,使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的1263项减至109项,减幅达到91%;非许可审批事项则由原来的322项减至116项,减幅达到63.9%。同时,全面实施了行政处罚基准制度,对行政处罚事项的裁量标准进行了细化拆分。对于保留的行政权力实行统一编码,编制行政职权目录,规定凡未经核定、报备,不在行政权力目录的行政职权一律不得行使。
为了促进行政权力的公开透明,青岛市积极借助网络的力量。目前,全市行政职权在青岛政务网和各部门、各区市网站全面公开,各区市、各部门将3000多项办事服务事项上网,接受社会监督。
电子监察全程监控行政权力
为提高行政效率、规范行政权力的行使,青岛市针对各领域权力运行的特点,组织相关部门逐项分析权力运行流程,对原有的流程环节和办事时限进行了大幅调整和压缩,办事流程环节减少30%以上,办事时限压缩40%以上。特别是对行政处罚、建筑工程招投标等公共资源交易、社保基金等社会公共资金、规划容积率变更等群众关注的事项,制订了明确的工作规则和程序。为加强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公共资源交易、公共资金管理等方面的权力运行监控,青岛市建设了8700平方米的行政审批服务大厅、5400平方米的公共资源交易大厅,将行政审批、建设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全部纳入大厅统一集中交易和监督,实现了公平交易、阳光运行;在此基础上,建设了业务网络管理系统,除涉密事项外,相关事项流转办理均在网上进行,同时运用网络技术对每一项行政权力运行、窗口服务进行同步“录像”式监控,让工作的任何时段都留下痕迹,办理过程全程“留痕”,可控可查。特别是将国家和公众高度关注的扩大内需项目建设全部纳入网上实施全过程管理监督,通过网络监管系统,扩大内需项目进展到什么程度、有什么问题、整改情况如何都可以实时掌握,在第一时间督促纠正;对涉及拆迁、医疗和涉农惠农方面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全面在政府门户网站、报纸、电视上公开。为了构筑立体的行政权力运行监督网络,在市级、区市和部门全面规划建设电子监察系统,明确规定各级各部门的监察职责,使电子监察系统与业务系统无缝连接,从行政权力运行业务网络系统中实时抓取关键数据,对权力运行全过程进行实时监督和绩效考核,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预警纠错,确保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截止到目前,共监督审批事项10万多件,发现问题140余次,促进了入驻大厅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审批行为的规范,超时办理、程序不规范现象基本杜绝,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审批平均提速58%,群众满意率达98.6%。
电子政务公开终端直通社区
为了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交流,青岛市建立了政府在线、在线访谈、行风在线、纠风网等政民互动窗口,每天组织一个政府部门或区市政府领导干部上线与群众交流;定期组织开展在线访谈活动。今年以来,政府在线受理各界来信14222件,办结13737件;举办行风在线74期,在线访谈31次,回答和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4536件,群众满意率98.9%。青岛市还建立了联结社区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将政务公开的终端直通社区、村庄,为群众办事和日常生活提供方便。
通过推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青岛市政务公开工作不断深化延伸,电子政务网络体系不断完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领域不断拓展延伸,呈现出市、区(市)、镇(街)、村(居)四级联动,点、线、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记者 王社民 特约记者 刘子玉 王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