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作为传统制造业,由于行业特点和生产类型的差异性,信息系统建设的难度大于其他行业,而企业规模和投资规模又很难和金融、电信、交通等行业相比。由于纺织工业上世纪九十年代连续6年亏损,企业资金困难,和其他行业相比,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有些信息系统由于种种原因,比如观念和认识的问题、选择开发商和软件的失误、企业的技术人才流失等等,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2000年以来信息化投入有了显着增长,但短期内很难改变资金不足的状况。要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作用,其突破口是培 育示范项目,开发行业适用的软件产品,在同行业推广。具体做法是:
先选择重点行业(如棉纺、化纤、服装、纺机等)和有条件的重点企业,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对提高我国纺织工业综合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的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硬件、软件产品,尤其是适合我国纺织行业特点的应用软件产品,包括面向纺织各个专业行业的ERP、SCM、CRM、三维服装CAD,印染全过程控制软件、纺织品电子商务平台等。通过培育示范应用项目和示范企业,积累典型案例,在同行业或纺织产业集群地区推广,形成较大的用户群,从而提高有限资金的利用率,调动广大企业投入的积极性,带动整个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当前,纺织企业选择信息化项目更加注重实效,决策往往更加谨慎、日趋成熟和理性;但另一方面,又对项目的效果、产品选择感到难以把握,对开发商的各种方案无所适从。因此,如果有同行业企业成功实施的活生生的案例,通过实地考察,必然会增强他们对信息化的信心。通过案例积累、总结经验,可以大大降低项目风险,减少低水平重复劳动,提高资金利用率。
在我国纺织业发达省,如浙江、江苏、广东,近年逐步形成了产业集群现象。这些拥有结构特色和发展活力的市、镇产业集群有明显的内部和外部的规模经济效益,相当一批企业从彼此竞争的关系转变为上下游配套的伙伴关系,形成了市场细分、优势互补的新格局。示范项目的效应在这样的城镇更为明显,推广往往更加顺利,获得的经济效益也更为显着,从而促进在更大范围的相关产业形成产业链。
要达到行业和地区推广的目的,IT公司等开发单位是主要力量,但这远远不够。还要结合行业协会组织、研究机构、咨询公司和其他信息化专家队伍,还有试点企业的信息化部门,围绕成功的产品和技术,组建熟悉纺织行业特点的企业信息化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撑机构,做到利益和风险分担。能针对纺织企业的需求,提供信息化战略规划、管理业务咨询、整体解决方案、关键技术支持、信息系统实施服务等,最终形成专业的现代集成制造技术咨询服务网络,覆盖重点行业和纺织业集中的地区。
要开展全行业的推广,建立有效的信息化项目推广机制就十分重要。
政府在制造业信息化中发挥着指导和重要的支撑作用,包括宣传引导、计划协调、制定政策与标准、组织关键技术攻关和培育应用示范企业等。
行业协会发挥熟悉行业的优势,协助政府选择示范企业,组织涉及行业信息化的共性关键技术课题,指导和培育典型示范应用工程,并进行推广。
企业是实施信息化项目的投资主体,也是实施主体和受益主体。所以,企业实施信息化应该成为企业自觉的行动,实施信息化的资金主要由企业自己承担。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目前,国家发改委的国债项目、信息产业部的倍增计划、科技部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等对纺织信息化项目都有支持,地方政府也有投入。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国家拨款的有效合理使用,所以调整国家相关部门对企业信息化项目支持经费的办法是必要的。从过去的先投资、后验收的做法改成国家通过对企业申报的信息化项目先立项,企业自行投资进行实施,国家组织对项目进行评价验收,再根据完成情况确定支持的经费。目前有的政府部门已经这样做,收到初步的效果,开始纠正某些企业将上信息化项目作为向国家申请经费的理由,国家有支持就上,没有支持就不上的做法。
国家有限的拨款对于纺织信息化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调动广大企业投入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示范应用项目和示范企业的作用十分重要。在选择试点项目和企业时,要充分考虑行业分布和地区分布,考虑企业的信息化基础和需求,考虑参与开发实施单位的技术实力。通过试点,形成针对不同行业的整体解决方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合行业特点的应用软件产品,确实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