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全面提升交通管理水平
来源:哈尔滨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全力破解交通难题 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哈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撰文/李晓慧 李伟 马亮 摄影/李进胜

  2009年,哈尔滨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勇挑重担、艰苦拼搏,全力破解交通难题,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全年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全面下降,大型活动期间交通警务任务万无一失,综合整治实现重大突破,“三项建设”步入新台阶,交警队伍形象得到社会各界普遍认可。

  1.领导高度重视每年划拨3000万资金用于交通管理工作

  2009年,省、市各级领导多次就加强交通安全、预防交通事故作出重要批示;新一届市委把改善交通环境作为三大任务之一统筹推进;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盖如垠,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效廉等多次深入交警部门、街路一线检查慰问指导工作;市委常委会多次集体研究交通秩序问题,作出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完善机制等决策;市委、市政府追加1000万元资金用于哈尔滨市交通设施建设和交警工作补助,并决定今后每年划拨3000万资金用于交通管理工作;成立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维绪,副市长王小溪,市政协副主席魏伟任职的哈尔滨市综合整治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作为市委、市政府下设的改善交通环境的最高权威机构,全面指挥交通综合整治工作;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支持交管工作,为交警部门提建议、想对策,呼吁各方联手解决交通难题和顽症,使人行天桥建设、断头路打通等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2.压事故保畅通全年交通事故数量同比下降43.37%

  交警部门实行“管、防、控、处”四位一体抓秩序、降事故的工作机制。

  ———突出“路管”,打响年初的春运交通安全保卫战,加强交通管理“三项行动”和预防冬季交通事故百日会战等战役。强化对城区主干道、交通枢纽和事故“黑点”、高危点段的昼夜管控。全面铺开警区巡控制度和包括机关干部在内的全员岗勤“实名制”,百名女交警走上岗台第一线,确保路面不失管、不失控。

  ———突出“防范”,完善出台夜间事故管控、恶劣天气及突发事件处置、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等4项制度和预案,全市确定79处隐患“黑点”,加强整改44处。针对县市及哈同高速等公路重特大事故高发实际,与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安全隐患问题,成立专项督导组统筹整改检查。

  ———突出“处置”,以公正、公开、高效、快速为原则,推行简易程序快速处理轻微交通事故,启用支队交通事故检验鉴定中心,在南岗、松北等4个大队建立交通事故巡回法庭。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率达到了85.7%。

  2009年,全市共发生交通事故572起、死亡329人,受伤617人、财产损失252万元,与去年同比分别下降了43.37%、22.59%、43.24%和68.33%。

  3.改善交通环境年内取缔各类交通违法行为近百万件

  交警部门抓住机遇,把改善交通秩序作为政治任务和第一责任,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全面打响综合整治交通秩序的大会战,采取“十个一律”、“十个坚决”严管重罚措施,开展整治公交车、港田摩的、出租车违法等6个攻坚战役,突出体现动作快、震慑强、处罚严、出重拳的特点,向社会表明了整治交通秩序不见成效不罢休的态度。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齐抓共管交通秩序为主要内容的联动机制初步建立,依法整治酒后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管理模式形成长效机制。

  今年以来,共取缔各类交通违法行为91.7万件,警告教育轻微交通违法者23.2万人次,罚款1.13亿元,扣留违法车辆14402台,公开销毁报废车1304台,拘留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人3145名。

  4.智能管理交通建成机动车驾驶人IC卡管理系统

  交警部门“移动警务信息平台”获得2009年公安部应用创新计划立项殊荣,目前正在全面落实公安部交通管理科技评价体系,力争在全省考核中位列前茅。同时积极筹建哈市现代化智能交通指挥中心,全面启动数字化执法工程,建成机动车驾驶人IC卡管理系统,发放IC管理卡12000余张。哈尔滨市还实行《警用移动执法终端操作及适用规范》,为基层配发执法POS机825部、执法记录仪1400部;完成了GIS/GPS硬件系统升级和96台警车GPS安装维修工作;完成全市40处路口GPRS无线网络组建工作,对185处交通信号灯配时进行调研调整,增设路口交通信号灯9处、交通诱导屏4块,调整和增设交通标志2300块、护栏6500延长米,施划常温标线33万延长米、热熔标线15.4万平方米;广泛开展信息化应用技能培训测试,90%以上的民警达到了计算机“三懂四会”的要求。

  5.优化区域交通形成“六纵两横”和“轴线对称”交通格局

  交警部门突出“调控”,立足构建大交通格局和优化区域交通组织,以综合整治交通秩序“年底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为目标,大力推进单向交通规划,对道里区中心区的尚志大街、地段街、石头道街、森林街,南岗区果戈里大街区域,师范附小周边的振兴街、中兴街,宣化街沿线的平准街、平公街、芦家街、宣威街,配合浮桥建设的河梁街、河洲街,分流地铁施工区域车流的繁荣街、木介街等六个区域的68条街路实施单向交通组织规划,使全市共有七个区域182条街路实施单向通行,初步形成了道里区“六纵两横”和南岗区“轴线对称”的交通格局,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哈尔滨市交通的压力。

  同时,在27条街路增设2530个停车泊位,迁移20处严重影响人车通行的占道市场摊区,在全市实施货车限行引导夜间运输,配合完成15座人行过街天桥建设,全力保障地铁建设和市民出行,堵乱问题明显改善。

  6.安保经受考验全年完成交通警卫任务1700余项

  在特定时期,拿出特定办法,作为政治任务落实维稳创安责任。大冬会期间,交警部门开展了6次交通疏导、外围封控等全方位大型演练,实施了“黄、橙、红”三级交通风险应急处置,筑起以7个赛场为基点、43条赛会重点街路为中轴、“护城河工程”为环绕的三道管控屏障,受到了中央、省、市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国庆节期间,举全警之力,围绕社会稳定开展了打防管控百日竞赛,全方位做好交通管控处置和各类矛盾问题的化解工作,确保交通顺畅有序。哈市交警部门齐心协力,全年完成交通警卫任务1700余项。

  7.广泛宣传教育向全市发出倡议信217万份

  深化宣传延伸服务,社会舆论和便民举措进一步贴近民生。交警部门主动征得党委、政府的支持,积极与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全力协作,不断发动宣传攻势。向学生、机关干部、驾驶人等群体发出倡议信217万份,印发“冰城单行交通全景地图”40万份,在全市开展“车让人”主题宣传活动,深入全市183家客运企业、35个客运场站、506所学校、市直党政机关8个协作区和政法系统,进行主题宣教730余次。采取女警宣讲、媒体跟踪报道等措施强化交通宣传氛围。依托市公安局“1060”便民服务工程,严格落实公安部便民要求,推出交通事故理赔中心、异地违法办理、网上自选号牌等十项便民措施,实行车管分所和违法处罚站周六照常工作制,向社会公开全市电子交警和违法抓拍点位,提高执法工作透明度。坚持开门评警,开展“大走访大服务”、“关注民生服务发展”、行风评议座谈研讨、警营开放等活动,征求意见建议,改进加强工作,密切警民关系。全年受理承办“市长热线”2906件,受理人大、政协提案建议138件,服务网民意见307件,完成市委、市政府和市局督办事项69件,兑现回复率达到100%。

  8.勤于调研思考提交货车白天限行等45份建议报告

  交警部门注重把问题研判的触角落到各项工作中,善于把战略性、全局性的意见建议向上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汇报,赢得支持,树立交管部门威信。全年交警部门共开展大规模调研活动三次,向公安部、省交警总队和市公安局报送百余篇调研文章,有36篇被公安部、省交警总队转发交流;根据调研成果,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货车白天限行、高峰错时上下班、整改哈同高速公路交通隐患、组建哈同高速公路大队、治理港田摩的非法营运、整治改变用途地下停车场等45份建议报告。同时,主动承担起市交委会的主力军任务,从交委会组建到运行全程跟踪推进,起草《哈市城市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哈市改善交通环境宣传工作方案》等20余份报告,协调有关部门整治路面交通秩序,努力取得部门联动整治交通作用的最大发挥,形成了部门协作、相互支持的良性发展势头,综合整治工作取得实质突破。

  9.执法水平提高设立9处标准化手势指挥形象岗

  加强民警队伍正规化建设,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全面提升。交警部门大力推行“引导、约束、凝聚、激励”为框架的警队管理模式。强化“引导”,以大走访、学创建、月读一书、比武训练、调查研究、书法摄影展、健康咨询讲座等活动为载体,提高干警思想、文化和业务素质,不断活跃警营文化生活,全力打造学习型、调研型、知识型、创新型警队,全警开展纪律作风整肃,层层签订责任状,严格落实干部“一岗双责”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强化“激励”,从树立交警形象入手,在市区启动了形象岗工程,设立9处标准化手势指挥岗,在全市设立157处机关内勤岗、286处外勤岗,推行领导干部带头执勤制度,展示交警全新的面貌和良好的作为,年内共有26个集体、238人受到上级机关表彰奖励。

  10.加强队伍建设查处违法违纪案件6起17人

  针对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交警支队党委下狠茬整改,年内调整重点岗位民警20人,查处违法违纪案件6起17人,对于当事人一律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同时,大胆提拔重用工作业绩突出、德才兼备的民警,对苦干实干的干警给予重奖,分批组织600余名干警赴外地拓展学习和考察;把市委划拨的200万元资金全部补助给一线外勤干警,使队伍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

  2009年,交管部门涌现出了一大批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尽职尽责的优秀基层民警,哈西大队王永刚、方正大队王晓军在执勤中壮烈牺牲,有4名同志因公受伤致残;涌现出以王士奇为旗帜的一批勇挑重担、尽心竭力的基层优秀领导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