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档案馆50华诞:拓展档案信息化公共服务
来源:中新网 更新时间:2010-01-03

 
    12月31日电(郑莹莹)上海市档案馆建馆50周年纪念大会30日召开。建立于1959年12月31日的上海市档案馆,目前馆藏档案总量达到280多万卷,拥有包括600万条检索数据、6000万页全文信息在内的档案数据库,已向社会开放档案21批共80多万卷,提供政府公开信息4.85万件,成为本市重要档案的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档案史料的利用中心、政府信息公开的查阅服务中心。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启用为标志,科普教育基地、市级机关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研究型教学基地、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市档案馆服务点以及中外游客的旅游景点陆续“登陆”该馆,实现了向现代化公共档案馆的转型,个人利用档案占利用总数的比例从2001年的13%上升至现在的77%,2004年4月至今到馆查档、参观、参加活动的已经超过130万人次。


    上海市档案馆不断探索档案公共服务新形式,拍摄百集电视系列专题片《追忆——档案里的故事》在上海电视台播出并发行DVD取得良好市场效果,主办全国第一本综合类档案文化期刊《档案春秋》赢得读者赞誉,出版档案读物和图册30多种总字数超过3000万字,举办“东方讲坛”受到市民热情欢迎,组织“上海市档案馆日”活动让档案走入寻常百姓,建立“上海档案信息网”访问人次已超过1000万,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档案网站之一。


    上海市档案馆与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是国际档案理事会城市档案馆委员会成员单位,与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等数十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档案界相互开展考察、学习、举办展览等活动,先后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委员会执行局会议、城市档案馆执委会等多个国际档案组织会议和面向未来的城市档案馆等档案学术研讨会。2006年在全国31家都市类媒体举办的“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评选活动中上海市档案馆获得银奖。今年11月,国家档案局在对上海市档案事业发展进行综合评估时对上海市档案馆取得的这一奖项给予了特殊加分。上海市档案馆早在1997年成为国家一级档案馆,在全国省级档案馆中名列前茅。


     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市档案馆将按照档案信息资源和档案利用服务覆盖人民群众的“两个体系”建设的目标,面向全市启动建设“城市数字记忆工程”,分步搭建市和区县档案馆以及其他各类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平台,尝试建立本市档案资源接收和查阅利用的调度服务中心,探索多样化便民利用方式,为推动档案馆、室联动的公共服务创造条件。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