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背景、现状
世界上最早开始和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是英国。到了20世纪初期,主要欧美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当前,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发达国家已处于后工业化阶段。新中国诞生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工业化,现代化进程虽已大规模展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加快发展,我国工业化水平也迅速提高。但同已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突出地表现在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水平依然较低,农业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在全社会劳动力和总人口中仍然较高;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还不高,产业结构层次低,竞争力不强;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不够高等。
对于目前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处于落后地位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信息化并不象已处于后工业化时代的发达国家那样,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需要政府坚定地去推动它。我国80%的信息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但并未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开发,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政府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水平低造成的。面对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发展,入世的挑战和网络经济的冲击,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将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举措, 20世纪90年代,相继启动了以金关、金卡和金税为代表的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成立国家信息化工组领导小组,朱鎔基同志与温家宝同志先后担任组长,确定了信息化建设指导方针;1997年,召开了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信息化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党的十六大进一步作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一次强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005年 7月26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首次发表有关国家信息化发展状况的政府文告――《 2005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系统全面总结我国信息化发展状况,指出信息化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正在稳步提升。
在整个国家信息化战略中,电子政务建设被作为应对挑战的重要手段和信息化战略重要推动力量,电子政务己经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和政府管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战略安排。 1999年,国家启动政府上网工程; 2001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 “以电子政务带动信息化”。党的十六大把电子政务改革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提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2001年12月15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作出了“启动国家电子政务工程,政府信息先行”的历史性重大战略决策。我国电子政务正是在这种信息化大背景和国家战略安排下产生和发展的。
发展阶段。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国内研究者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进行了归纳,认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经历了办公自动化系统、专业领域信息化、政府上网工程实施和全面电子政务建设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办公自动化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政府办公使用计算机、传真、打印、复印机等现代办公设备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协助处理信息,从而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第二阶段为专业领域信息化阶段,从1993年至1998年,此阶段是政府为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而提出的计算机联网、应用工程在专业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为金字工程建设。起步于1993年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金卡”,现已发展到“12金”甚至更多,即金税、金财、金盾、金审、金贸、金农、金保等;第三阶段是政府上网工程阶段,从1999至2002年。1999年1月22日由中国电信和国家经贸委联合40多家部委办局发起召开的“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大会”,标志着我国正式启动了政府上网工程,并把当年确定为“政府上网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截至2002年底,各级政府在gov. cn上注册的域名数量就达6686个,已经建成的琳琅满目的政府门户网站数量达4929个。国家各部、委、办、局以及地市级以上的地方政府都已建起了自己的网站,一些经济中心城市的政府网站已初具规模。
第四阶段为全面建设和理性发展电子政务阶段,2002年底至今。2002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以中办发[2002]17号文件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对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目标、任务和措施等作出具体部署,我国电子政务开始以战略性的地位纳入政府行动计划,即全面建设电子政务阶段。 2003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提出要抓紧推行电子政务,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整合资源、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的原则,逐步建成电子政务体系的基本框架。特别是从2004年起,各级政府相继调整了电子政务发展策略,开始实施“冷”处理。中国电于政务建设在办公自动化和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己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入了统筹规划、整合创新、稳步推进的阶段。《2005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报告》明确提出,2005年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任务是构建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明确现阶段中国电子政务的战略定位和在未来国家行政体制改革中的作用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明确中央与地方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关系原则,理顺电子政务运行管理体制。在继续推进重点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同时,逐步完善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管理体制,加快制定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规范项目立项、招投标、工程监理等,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有关部门已经启动《电子政务法》的前期调研,《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也报送国务院法制办。业内人士将2006称为“电子政务务实年”,至此,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也由此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和理性发展的阶段。业界、学界一致认为, 当前各级政府部门对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冷”处理是一种务实之举。
经验和问题
中国电子政务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各级政府普遍实现了政府上网,电子政务建设全面启动,政府办事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大幅度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逐步提升,政府行为进一步规范。明确建设原则及策略、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和法律法规、统一标准、解决行政体制障碍、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等都是我国这些年推行电子政务建设上取得的宝贵经验。
然而,从总体来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仍处于摸索阶段。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在经历了全面“热启动”之后,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总的来说,重形式轻内容;重内部轻外部;重电子轻政务;重局部轻整体;重资本轻知本。具体来讲: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法律和技术标准、政务信息安全问题突出,安全保障和培训机制不健全;政府网站管理不到位以及电子政务市场操作不规范,各自为政、重复建设;数字鸿沟普遍存在;外部环境欠完善等。而究其原因,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中,最关键的是社会信息化差距、技术瓶颈以及电子政务建设与行政体制改革的脱节,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道路依然任重道远。
发展战略与规划
广义的电子政务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战略目标设计和执行计划制定。狭义的电子政务战略规划只包括战略目标设计。战略目标设计包括在全球化背景下按个性定义本国电子政务长远发展的思路、指导原则、发展目标和方向、任务等。制定计划以后,下一步就是要制定与战略目标集相符的实施计划,如提出具体的现实可行的措施,确定项目优先次序以及必要的基础性设施建设计划和预算等。
十五期间,我国确定的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原则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政务工作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管的有效性,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通过积极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增强政府工作的科学性、协调性和民主性,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快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一年,我国的电子政务战略规划的指导思想应在十五计划的基础上,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服务现代化建设全局、和谐社会建设展开。
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工程正处于全面启动时期,它在性质上是一次全局性的渐进的政务体制创新模式,是一项与国情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与民族文化相融合的长期任务,没有先例可循,加上电子政务规划是一种长期计划,制定好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的整体规划至关重要,难度也很大。我国制定电子政务战略规划时必须选择的思路是,既要立足于我国国情,又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但又不可照搬照抄。
著名电子政务专家汪玉凯教授认为下一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总体上将呈现十个方面的特征和发展趋势:第一,行政体制改革将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一些长期以来困扰电子政务进一步发展的管理障碍、体制障碍,在某些方面可能得到解决,电子政务的行政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第二,注重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统一网络、统一平台建设,走集约化、低成本的发展道路的“大集中”建设思路将成为共识。第三,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进一步受到重视。第四,协同政务将继续引领电子政务建设的潮流。 第五,各地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将朝着构建统一门户网站的方向发展。第六,管理、技术实现整合,“条条”信息化与地区信息化将实现互动、良性发展。第七,电子政务示范工程的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第八,IT管理将受到广泛重视。第九,“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被更多的人所接受。第十,支撑电子政务发展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等也将有新的突破。
典型案例研究—北京海淀园“数字园区”建设
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数字园区”是我国第一个具有国际水平的开放交互式网上电子政务系统,是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高级阶段的典型案例之一。
2000年5月海淀园正式启动“数字园区”电子政务工程,至2000年年末,“数字园区”三期工程正式开通,通过应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建立起了开放交互式网络办公平台,实现园区政府各项管理和服务职能的网络化。
海淀园“数字园区”在技术使用、内容和管理等诸多方面都突破了现有电子政务系统的局限性,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1)根据海淀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客观需求建设“数字园区”;(2)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3)善于处理好破旧和立新的关系;(4)发挥综合效率;(5)处理好协同政务关系,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解决网上办公各部门的配合问题;(6)抓住重点,从解决主要矛盾入手;(7)采取有效手段解决各种技术难题,保证政务系统的健康运行。
“数字园区”建设取得的最根本经验是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始终将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以应用为灵魂”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由于受经济条件限制,各地电子政务发展极不平衡,电子政务措施不可能一样,但只要政府领导真正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和支持,勇于学习和借鉴,善于突破和创新,电子政府的实现不会为期太远。
要点概括:我国的电子政务在信息化大背景下成为国家行政体制改革和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安排,电子政务发展很快,但整体上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尤其是各地发展很不平衡。了解我国电子政务产生的背景、发展状况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分析先进典型,解决制约瓶颈和电子政务发展的战略规划制定问题。(来源: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