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南京江宁房产局长天价烟事件、杭州飙车撞人事件、云南看守所“躲猫猫”事件、上海“钓鱼”执法事件……越来越多的热点新闻不再是通过传统媒体,而是首先通过网络被迅速炒热、放大。因此,“人肉搜索”也成了2009年的新名词。“网络曝光”的越演越烈,不仅让中国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所受的舆论压力陡然增加,同时也代表着广大市民的心声:加大“透明政府”建设。
2009年底,南京市委首次新闻发布会在南京市政府召开,来自南京市委、市委各部委(工委)、市政府各委办局党委(党组)、市各直属单位党委百余党委新闻发言人也首次亮相。市委一次性设置百余名新闻发言人的举措在全国引起轰动的同时,也彰显出了南京打造“透明政府”的决心。
如今,回望整个2009年南京民主政治的进程,不少举措都深受市民好评。
年初>>>
“天价烟”成催化剂
对于政府信息公开建设,南京市一向都是走在前列,早在2003年,南京市首次公推公选两区区长,经两轮民主推荐、演讲答辩、差额考查、市委常委会票决等程序产生推荐人选。2004年,公推公选市政府秘书长、粮食局局长人选和5名区长、熊猫集团总经理人选。2005年,联动公选包括21个市管领导职位在内的107个领导职位。2008年3月,南京市公推公选市政府组成人员人选演讲答辩阶段,便有16名参与4个局长职位竞争的候选人首次通过电视直播的方式进行了4个小时的演讲辩论。其后,2008年5月,《南京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开始实施。该《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对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规定,都应该主动公开。规定还要求,县级及以上各级政府主动对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预算、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和依据、标准等内容进行公开,保障公民知情权。
2008年底至2009年初,“人肉搜索”的始作俑者——“南京江宁房产局长天价烟事件”进入人们视线,一时间,社会各界热议不断,老百姓也强烈呼吁:加大“透明政府”建设。“天价烟”当事人、原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2009年10月因受贿100余万元,被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1年。这起事件被认为是中国“网络反腐”的标志性事件,也从另一个方面加快了南京市政府信息公开化的建设脚步。
年中>>>
“公推公选”受市民好评
“天价烟”事件之后,杭州飙车撞人事件、云南看守所“躲猫猫”事件、上海“钓鱼”执法事件等陆续通过网络被迅速炒热、放大,让“人肉搜索”成为2009年的新名词。为了应对日趋发达的网络,南京市委、市政府不断创新政务公开的平台和机制,实现了政务公开由静态向动态、由结果向过程公开的转变,并相继建成市级机关公务内网、统一公文交换平台和“中国南京”门户网站等10多个电子政务基础应用系统,各区县政府、市政府各职能部门也相应建立局域网和门户网站,与中国南京网站链接,构成了政府网站群。
为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南京依托中国南京政府门户网站建立了市委书记信箱、市长信箱、区长信箱、局长信箱,实行政府重大决策网上公示征询意见制度;运用“市民论坛”、“市长在线”、“新闻发布会”等形式,让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政府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监督,及时了解全市各项决策和动态,广泛吸纳民众智慧,充分反映和体现民意。
此外,继续加强“公推公选”制度化。去年8月,南京联动公选30名党外领导干部,8月底,南京的363个城市社区也全部采用了公推直选方式选出党委书记、副书记和委员,4562人参与了公推公选,社区居民用手中的一票选出自己信任的社区党组织当家人。党支部组织党员对通过资格审查的报名人选进行民主推荐,产生候选人。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信任投票,并经组织考察后,确定候选人预备人选。最终通过社区党员大会进行差额直选产生社区党组织领导人。在社区党员大会上,将进行岗位竞职演讲、群众提问、现场投票、计票等环节。南京还选取了一些社区的选举在当地电视台进行直播。
这种方式与以前党委书记直接由上级党组织提名和委任大不相同,深受市民好评。南京淮海路社区一名居民说,他手中的这一票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人,候选人好不好他自己选,如果这个人好,他就选对了。
年末>>>
党委发言人进高潮
2009年年底,南京市政府信息公开化进程迎来了一个高潮。先是11月,一口气推出了90个部门的网络发言人,其力度之大国内罕见,而更让人注意的是,南京还要求网络发言人针对网帖,要在24小时内予以回复,此举更被舆论评价为网络发言人制度的一大进步。接着又在年前召开首次市委新闻发布会,市委和各区县、部门党委的117名新闻发言人在会上集体亮相。这标志着南京市正式建立党委新闻发布会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同时,南京市政府又在此时召开了“2009年新闻发布情况”的相关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自2003年10月南京市政府率先在省内设置专职新闻发言人,举行首场发布以来,截至2009年底共召开新闻发布会360场。其中,2009年发布74场,月均达6.2场,平均每3.4个工作日召开1场,召开频次稳居江苏省首位,在全国各省会城市、直辖市中也位居前列。
“短时间内召开多次关于‘新闻发布情况’的发布会,这本身就显示了南京市对信息公开的重视。”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曹劲松表示,2010年,无论是政府新闻发布会还是市委新闻发布会,都将更加注重与媒体和网民的互动。将进一步做好新闻发布会后对媒体的新闻报道服务,从深入报道的角度提供新闻线索;重视网民的诉求,继续利用好电台直播与网络直播的信息传播优势,提高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的开放度,扩大新闻发布会的公众参与度和社会影响力。
专家>>>
信息公开带来双赢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认为,信息的公开一定会造成一种双赢的局面。“向民众提供信息,回应他们的请求,表面上看起来多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进行一项管理活动,你本身是要服务民众,而不是为管理而进行管理,因此如果民众不能了解你在做什么,你如何得到他的支持?所以,信息的开放其实是让民众更好地理解政府、支持政府,当然也是监督政府的一个很重要的渠道。”
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刘小冰教授也认为,信息公开对民众来说,获得了信息,可以很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对政府来说,信息的公开释放,其实表明我们政府很自信,信息公开可以获得民众的理解。在信息充分发布的基础上的交流互动,可以建立起一种良性的官民关系,民众和政府的关系,这样使我们政府出台的许多措施、发布的很多政策能够得到民众的配合、合作。这可以使政府的运行效率大大地提高。因此它是一个双赢和多赢的格局。
记者 黄蕾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编者按:南京江宁房产局长天价烟事件、杭州飙车撞人事件、云南看守所“躲猫猫”事件、上海“钓鱼”执法事件……越来越多的热点新闻不再是通过传统媒体,而是首先通过网络被迅速炒热、放大。因此,“人肉搜索”也成了2009年的新名词。“网络曝光”的越演越烈,不仅让中国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所受的舆论压力陡然增加,同时也代表着广大市民的心声:加大“透明政府”建设。
2009年底,南京市委首次新闻发布会在南京市政府召开,来自南京市委、市委各部委(工委)、市政府各委办局党委(党组)、市各直属单位党委百余党委新闻发言人也首次亮相。市委一次性设置百余名新闻发言人的举措在全国引起轰动的同时,也彰显出了南京打造“透明政府”的决心。
如今,回望整个2009年南京民主政治的进程,不少举措都深受市民好评。
年初>>>
“天价烟”成催化剂
对于政府信息公开建设,南京市一向都是走在前列,早在2003年,南京市首次公推公选两区区长,经两轮民主推荐、演讲答辩、差额考查、市委常委会票决等程序产生推荐人选。2004年,公推公选市政府秘书长、粮食局局长人选和5名区长、熊猫集团总经理人选。2005年,联动公选包括21个市管领导职位在内的107个领导职位。2008年3月,南京市公推公选市政府组成人员人选演讲答辩阶段,便有16名参与4个局长职位竞争的候选人首次通过电视直播的方式进行了4个小时的演讲辩论。其后,2008年5月,《南京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开始实施。该《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对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规定,都应该主动公开。规定还要求,县级及以上各级政府主动对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预算、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和依据、标准等内容进行公开,保障公民知情权。
2008年底至2009年初,“人肉搜索”的始作俑者——“南京江宁房产局长天价烟事件”进入人们视线,一时间,社会各界热议不断,老百姓也强烈呼吁:加大“透明政府”建设。“天价烟”当事人、原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2009年10月因受贿100余万元,被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1年。这起事件被认为是中国“网络反腐”的标志性事件,也从另一个方面加快了南京市政府信息公开化的建设脚步。
年中>>>
“公推公选”受市民好评
“天价烟”事件之后,杭州飙车撞人事件、云南看守所“躲猫猫”事件、上海“钓鱼”执法事件等陆续通过网络被迅速炒热、放大,让“人肉搜索”成为2009年的新名词。为了应对日趋发达的网络,南京市委、市政府不断创新政务公开的平台和机制,实现了政务公开由静态向动态、由结果向过程公开的转变,并相继建成市级机关公务内网、统一公文交换平台和“中国南京”门户网站等10多个电子政务基础应用系统,各区县政府、市政府各职能部门也相应建立局域网和门户网站,与中国南京网站链接,构成了政府网站群。
为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南京依托中国南京政府门户网站建立了市委书记信箱、市长信箱、区长信箱、局长信箱,实行政府重大决策网上公示征询意见制度;运用“市民论坛”、“市长在线”、“新闻发布会”等形式,让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政府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监督,及时了解全市各项决策和动态,广泛吸纳民众智慧,充分反映和体现民意。
此外,继续加强“公推公选”制度化。去年8月,南京联动公选30名党外领导干部,8月底,南京的363个城市社区也全部采用了公推直选方式选出党委书记、副书记和委员,4562人参与了公推公选,社区居民用手中的一票选出自己信任的社区党组织当家人。党支部组织党员对通过资格审查的报名人选进行民主推荐,产生候选人。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信任投票,并经组织考察后,确定候选人预备人选。最终通过社区党员大会进行差额直选产生社区党组织领导人。在社区党员大会上,将进行岗位竞职演讲、群众提问、现场投票、计票等环节。南京还选取了一些社区的选举在当地电视台进行直播。
这种方式与以前党委书记直接由上级党组织提名和委任大不相同,深受市民好评。南京淮海路社区一名居民说,他手中的这一票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人,候选人好不好他自己选,如果这个人好,他就选对了。
年末>>>
党委发言人进高潮
2009年年底,南京市政府信息公开化进程迎来了一个高潮。先是11月,一口气推出了90个部门的网络发言人,其力度之大国内罕见,而更让人注意的是,南京还要求网络发言人针对网帖,要在24小时内予以回复,此举更被舆论评价为网络发言人制度的一大进步。接着又在年前召开首次市委新闻发布会,市委和各区县、部门党委的117名新闻发言人在会上集体亮相。这标志着南京市正式建立党委新闻发布会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同时,南京市政府又在此时召开了“2009年新闻发布情况”的相关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自2003年10月南京市政府率先在省内设置专职新闻发言人,举行首场发布以来,截至2009年底共召开新闻发布会360场。其中,2009年发布74场,月均达6.2场,平均每3.4个工作日召开1场,召开频次稳居江苏省首位,在全国各省会城市、直辖市中也位居前列。
“短时间内召开多次关于‘新闻发布情况’的发布会,这本身就显示了南京市对信息公开的重视。”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曹劲松表示,2010年,无论是政府新闻发布会还是市委新闻发布会,都将更加注重与媒体和网民的互动。将进一步做好新闻发布会后对媒体的新闻报道服务,从深入报道的角度提供新闻线索;重视网民的诉求,继续利用好电台直播与网络直播的信息传播优势,提高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的开放度,扩大新闻发布会的公众参与度和社会影响力。
专家>>>
信息公开带来双赢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认为,信息的公开一定会造成一种双赢的局面。“向民众提供信息,回应他们的请求,表面上看起来多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进行一项管理活动,你本身是要服务民众,而不是为管理而进行管理,因此如果民众不能了解你在做什么,你如何得到他的支持?所以,信息的开放其实是让民众更好地理解政府、支持政府,当然也是监督政府的一个很重要的渠道。”
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刘小冰教授也认为,信息公开对民众来说,获得了信息,可以很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对政府来说,信息的公开释放,其实表明我们政府很自信,信息公开可以获得民众的理解。在信息充分发布的基础上的交流互动,可以建立起一种良性的官民关系,民众和政府的关系,这样使我们政府出台的许多措施、发布的很多政策能够得到民众的配合、合作。这可以使政府的运行效率大大地提高。因此它是一个双赢和多赢的格局。
记者 黄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