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设置预防腐败“五道槛”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 翁赵力

    日前,浙江省杭州市纪委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17.8%的被调查者认为医药购销领域存在受贿行为,而在桐庐县,这项调查的结果是39.6%。这一数据引起了桐庐县纪委的高度重视。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该县率先实施了联合竞价采购新机制,规范药品进货渠道、药品进销价格,最大限度地堵塞可能导致行贿受贿的漏洞……

    此举正是杭州积极预防腐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杭州市将反腐倡廉
工作关口前移,全力构建预防腐败“五道槛”,努力防患于未然。

    阳光运行机制给权力套上“紧箍”

    最近,来自江西上饶的新婚的余女士,把“生二胎”(男方已经有一孩)的申请材料送到了上城区小营街道小营巷社区电子政务平台的窗口。当工作人员查看了所有申请资料之后,让她回家等候。余女士颇感意外:“这就行了?可是有人跟我说办这件事,要先后跑社区、街道、区计生局几家单位的。”工作人员笑着说:“我们现在已经使用电子政务平台办公,你的信息会从网上传给各个部门,不需要你自己去跑了。我们会随时发短信告知办理的进度。”在随后的几天里,余女士陆续收到“你的材料移送街道”、“进入公示程序”、“事情办结,可领二胎生育证”等告知短信。政府部门的高效率引来了余女士的由衷赞叹。

    其实,这种透明高效的服务,正是基于杭州进一步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网上行政服务中心”的开发和建设。通过“网上规范、网上办事、网上办公、网上监督”四大环节,实现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公共资源交易、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等的规范、透明、高效、廉洁。

    “数字监察”帮电子政务建“防火墙”

    前不久,杭州市卫生局监察室的监控电脑发现,一种瓶装的养阴生血合剂,招标时价格是每瓶30.2元,但医院的药品标价却是90.6元。杭州市卫生局立即与该医院联系,最后调查发现原来厂家将三瓶包成一盒,医院售价也按三瓶的价格销售。为避免发生同样问题,市卫生局规定必须按照药品招标后物价部门规定的价格和规格销售。

    杭州医用药品实时监督子系统由市纪委、监察局开发,只是杭州“数字监察”系统的一个分支。“数字监察”系统针对当前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构建起政务实时监督系统这一预防腐败的电子“防火墙”。该系统设置了预警监督、实时监督、辅助监督、视频监督四个方面功能,并与行政权力运行系统实现网上对接。一旦出现不符合规定指标的信息,该系统会自动生成红色预警或提示信息,纪检监察机关就会向被监督对象发出查询“告知单”,要求其作出处理并反馈。

    在建成针对行政许可、建设工程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土地交易、产权交易六个监督系统的基础上,杭州市监察局2009年又根据进一步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的要求,将监督的范围扩展至行政处罚、信息化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权领域。

    岗位廉政教育成干部上岗提拔“必修课”

    “街道办事处主任不得干预、影响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不得干预影响财政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这是杭州西湖区文新街道编写的《岗位廉政教育情景案例和行为准则》的部分内容。通过公职人员查找各自岗位的廉政风险点,针对这些风险点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岗位廉政行为规范,编写有针对性的情景教案,使他们了解自己的岗位风险,从而在面对风险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针对公职人员的岗位廉政教育目前已在全市范围全面推开。

    岗位廉政教育变传统教育的“千人一方”为“按需抓药”,使教育对象从群体走向个体,从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深入到具体岗位,作为公职人员上岗、转岗、提拔使用的“必修课”,增强了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防止利益冲突制度严禁私利“侵犯”公权

    杭州日前正式出台了防止利益冲突制度。该市纪委研究室的工作人员解释,“‘防止利益冲突’就是防止公职人员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可能发生的任何实在或潜在的冲突,提前阻断公职人员以权谋私的通道,使公共权力与他们的私人利益相分离,从而达到预防腐败的目的。”

    据悉,杭州几年前就开始对这个制度进行研究,如市纪委将上城区文广新局刘某某利用权力直接将手中掌握的文化市场经营许可证挂牌出卖的行为定义为“直接交易型”的利益冲突;积极抓好利益的公开,规定领导干部要对家属配偶子女就业、经商等情况进行信息公开等。目前,该制度已经开始在专项资金管理、国有资产管理、重大政府投资工程等一些隐蔽性相对较强的领域发挥作用。

    那么,2010年杭州究竟如何推进该制度的实施呢?市纪委已制定具体措施:加强防止利益冲突的教育培训;加快建立健全利益公开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利益申明制度、公职人员离职以后行为限制制度等防止利益冲突的基本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可能发生利益冲突行为的监督检查,等等。

    廉情预警为防腐装上“感知器”

    廉情预警机制,作为杭州市纪委对公共权力实施有效监督的重要手段,立足于关口前移、主动预防、超前防范,从信访举报、经济责任审计、问卷调查等相关报告中提取信息,进行分析评估,然后针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预警。

    2008年底,来自市直机关满意、不满意单位评选活动的信息显示:社会各界提出的意见建议中,有25%都是关于“三公”问题。据此,市纪委、监察局进行了专题调研,决定向群众反映强烈的“三公”问题“开刀”。2009年初,市委、市政府出台制度,明确规定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公用经费要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压缩5%,各部门公务用车采购冻结一年,各级领导出国考察经费在上年的基础上削减20%。从2009年5月开始,在市直机关单位推行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一年下来,这些规定和举措,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市公务接待费用同比减少21%,党政机关因公出国(境)人次同比下降24%。

    如今,杭州已在反腐倡廉工作的最基层、最前沿设立了数量众多的廉情直报点,“96666”机关作风和效能投诉电话,“12345”市长公开电话,市信访局以及新闻媒体等群众传递信息比较集中的地方,都是廉情信息来源渠道,预防预警机制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