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才有:解读2010年卫生信息化工作要点
来源:卫生部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在2010年1月5日召开的“2010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提出了2010年十二项卫生工作要点,对卫生信息化工作做出了部署(来源于卫生部网站www.moh.gov.cn)。2010年是深化卫生体制改革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一年,工作任务头绪很多。但是在其工作要点中所提出的卫生信息化建设任务,其内容之深刻和范围之广泛,却是前所未有的。这体现出卫生部领导对实现科学化决策和进行科学化管理的真知灼见,同时彰显出其贯彻落实卫生体制改革任务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五大任务

      文件中有关卫生信息化的任务既有集中描述,也有分散说明,可概括为以下五部分。

      第一,在“加快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任务中提出: “做好总体设计,按照整体设计、系统集成、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实用高效的原则,对医药卫生信息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尽快制定全国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 加强信息标准化研究,完善数据标准和通讯标准体系,促进信息互认共享; 抓好平台建设和连点成面工作,重点建设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医院信息平台。逐步将传染病报告、卫生应急、卫生监督、医疗服务、新农合、妇幼卫生、社区卫生、采供血等方面的信息系统进行对接,连点成面,促进医药卫生信息系统整体建设,防止和减少‘信息孤岛’的问题; 加强卫生信息的分析研究和利用; 利用信息化手段改进监管,注重发挥信息化在改善监管绩效中的作用,增强卫生工作的透明度,提高监管效率。”

      第二,在“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任务中提出: “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探索建立电子病历。”

      第三,在“努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和其他重大事件处置工作”中提出: “尽快制订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 积极推进省级、地市级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建设。”

      第四,在“大力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提出: “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机构,完善网络,建立覆盖省、市、县并逐步延伸到农村的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提高监测能力。”

      第五,文件中还提出: 要“做好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工作,要抓紧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提高覆盖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居民提供连续全面的健康服务。”

      任务梳理和分析

      2010年卫生信息化任务内容很多,关系也很复杂,但是按信息化特点梳理后,其脉络就变得十分清晰。这些任务可归纳为: 卫生信息化长远发展蓝图设计、卫生信息化持续发展基础和本年度卫生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等三方面内容。

      1. 卫生信息化长远发展蓝图设计

      文件中提出: “做好总体设计,按照整体设计、系统集成、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实用高效的原则,对医药卫生信息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尽快制定全国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这方面内容的核心是做好我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蓝图设计工作。信息化是一个发展过程,信息化建设目标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通过一个工程一次完成,特别是由于卫生信息化具有参与者多、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和需求变化快等方面的特点,为此特别需要一个好的发展蓝图作为指引,引导各个系统、各个领域和各个单位在不同层级上,按照顶层设计要求,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

      例如,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对于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费用和提高治疗水平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果要建立一个容纳13亿人健康记录的数据库,并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让医生通过网络及时地查询和处理其服务对象的病历内容,非但我国目前办不到,即使是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应用最发达的国家也都难以实现。美国政府2004年提出了想用10年时间,为其每个居民建立一个电子化的健康记录的计划,但是在经过5年努力实践后却发现,目前实现这个目标要求还相差甚远。

      设计我国卫生信息化长远发展蓝图的目的是,明确其发展方向,界定阶段目标,制定发展策略,分解工作任务,落实相关措施,保证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在正确的道路上,快速、高效和可持续地向前发展。

      2. 卫生信息化基础建设任务

      文件提出要“加强信息标准化研究,完善数据标准和通讯标准体系,促进信息互认共享”。

      众所周知,信息标准与技术规范是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有了标准才能更好地实现信息互认和共享。但是没有标准也并不是一定不能进行信息共享,不过是要增加共享成本。例如目前医院信息系统各不相同,标准也不统一,为了实现医院与医保系统费用结算要求,大家采用数据接口方式也能解决问题。但是我们看到,每年医保政策调整或报销项目变化后,大家又必须再次开发数据接口。随着卫生信息化向深度和广度的迅速发展,如果长期没有统一的标准,必然导致信息交换共享成本迅速飙升,甚至成为卫生信息化发展的障碍。
     
      信息标准研究和信息标准体系建设是卫生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基础建设工作越快越好、越早越好。但是卫生信息标准这个基础工作又是非常艰巨和复杂的,一是由于卫生信息的内容复杂,二是由于使用这些信息的相关机构和人员多,大家都会从各自的业务需要,提出各种各样的信息标准要求。2010年卫生部提出了要加强信息化基础工作,就是利用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发展优势,推进基础建设,促进信息共享。

      3. 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2010年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内容较多,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维度: 一是“点”上的工作,指一个机构内部的信息化工作,如医院电子病历应用、社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二是“线”上的工作,指一个业务领域内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如卫生应急指挥决策信息系统建设、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的信息系统建设等; 三是“面”上的,指一定层面上相关系统和机构之间的信息平台建设,如基于居民个体健康信息共享的区域卫生平台以及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正如文件所讲的“抓好平台建设和连点成面工作,重点建设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医院信息平台”。

      上述各个维度的工作将在2010年分层次、分地区逐步展开,支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项中心工作,实现用信息化手段对医改任务监管,进行绩效评估,促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打基础  求飞跃

      2010年信息化建设工作任务层次之多、项目之广是史无前例的,但是从其内容和目标要求来看,既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在我国卫生信息化近30年发展基础上的一次飞跃。

      我国医疗机构信息化已经进入普及和深入发展阶段,医院管理和临床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大多数医院业务工作的必要支撑。经历过2003年“非典”之后,我国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得到了加强,卫生统计网络直报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与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卫生监督信息系统、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等在全国范围内的不同地区层次展开。随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思路的日益清晰,基层卫生工作任务逐步得到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以及基层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得以快速发展。

      这种雨后春笋般的卫生信息化应用项目,对于提高具体业务系统的工作能力,改进单位内部工作效率和质量问题,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卫生信息内容深、范围广,系统之间数据共享以及系统与单位之间信息交换的困难日益严重。卫生部十分注重信息标准和规范等基础建设工作,先后成立了“卫生信息学会信息标准专业委员会”、“电子病历研究委员会”和“卫生部卫生信息标准专业委员会”等组织,研究卫生信息标准内容和方法。先后开发出《医院信息基本数据集标准》、《公共卫生基本数据集标准》和《社区卫生信息基本数据集标准》。2009年卫生部以征求意见稿或试行稿的方式发布了《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卫生系统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电子病历基本规范》等技术标准和规范。正是这些研究成果和工作的基础,为2010年卫生信息化建设任务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分析和理解2020年卫生信息化建设任务,既令人振奋,又让人充满信心,我们相信在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下,按照科学的方法,群策群力,这些任务一定能够完成,信息化发展成果一定能为促进、深化医药卫生改革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卫生服务需求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动态:一周之内,卫生部连发五道“金牌”

      在2009年年底到2010年初的一周内,卫生部密集下发了五道“金牌”,规范和指导卫生信息化建设。

      1.《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此举旨在推进信息标准化和省级、国家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

      2.《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试行)》。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是新医改的重点工作,此方案出台必将促进区域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整合。

      3.《国家卫生数据字典与元数据管理系统(试用)》。数据字典是信息共享的基础,目的就是要解决共享难的问题,以实现卫生领域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当然,具体内容还有待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4.《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以居民个人为主线”是电子病历的核心,电子病历所产生的信息资源要进行科学分类和抽象描述,要可被查询、分析和共享。只有标准化的数据才能方便共享,否则难以逾越“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因此业界对于电子病历的标准期待已久。该《标准》出台后,原有的电子病历厂商恐怕要有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

      5.《卫生系统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由于卫生系统业务复杂,卫生信息系统在身份认证、授权管理、责任认定等方面的信息安全需求日益强烈。

      陈竺: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2010年卫生系统的中心工作

      在1月5日召开的“2010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2010年是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卫生工作,对于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目标、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至关重要。2010年卫生工作要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贯彻落实《医改意见》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卫生系统的中心工作,积极推进卫生事业科学发展。

      围绕这一中心工作,陈竺提出了十二项具体的工作任务: 一是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二是稳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建设; 三是健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五是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着力加强医疗管理; 六是努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和其他重大事件处置工作; 七是大力加强食品药品监管; 八是积极做好卫生监督工作; 九是全力推进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 十是认真做好重大规划工作; 十一是加快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建设; 十二是认真抓好关系民生的几项重点卫生工作。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将出台

      1月4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透露,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以及遴选试点地区的方案都已经准备就绪,很快就会出台。

      毛群安表示,从医改方案出台到目前为止,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这个问题,已经经过了长时间的酝酿和充分的、反复的讨论。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公立医院的改革是备受关注的热点,也是医改五项重点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公立医院到底能否改变以营收为目标的本质、如何进行利益分配,恐怕是改革的重点。

      成都医管局成立

      成都市医院管理局是全国首家副省级城市医院管理局,它的成立备受社会关注。1月5日下午,成都医管局召开第一次工作会,局班子成员与全市15家市属公立医院班子成员见面,这意味着“管办分离”的成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始破冰前行。

      成立医管局的初衷是好的,正如成都医管局局长娄进所说: “医管局代表政府,以出资人身份负责医院业绩考核和国有产权监督,行使投融资决策权、院长选聘考核权,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成都医管局承诺今年的工作目标是: 服务好一点,排队短一点,质量高一点,费用低一点; 管理要上去,成本要下来; 服务要上去,纠纷要下来; 质量要上去,收费要下来。

      北京10家医院试点“临床路径”

      1月10日,北京10家医院已被确定为卫生部临床路径试点医院,今后患者在这些医院看某一种或几种病时,其具体步骤和所做检查项目都将有标准流程。

      以往医生给病人做什么检查、用哪类药物,凭的是经验和习惯,而临床路径管理指的是,针对一个病种,制定医务人员必须遵循的诊疗模式,使病人依照该模式接受检查、手术、治疗、护理。

      “临床路径与(医疗)费用有直接关系。”北大人民医院院长王杉表示,临床路径的制定可以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减少不合理的检查和治疗,同时也要添加、完善必须的诊疗环节,以确保医疗质量,提高诊疗的卫生经济学效果,最终使患者受益。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 王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