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加快建设柴达木新兴工业基地是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十一五”时期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根据地区发展初步规划,“十一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0年达到185亿元,比2005年增长2.2倍,占到全州经济总量的70%以上,占到全省工业经济总量的45%左右,实现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的跨越。2020年前后,把柴达木地区建设成为青海循环型工业示范区。为实现以上远景目标,从现在起,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做好规划和项目工作。做好规划和项目工作是加快工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此,要加强对柴达木地区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性研究,在“十一五”规划乃至更长远的规划中,将推进资源的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和循环利用作为规划的一条主线,突出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统筹考虑资源开发以及相关产业的形成和要素支撑问题,明确各种资源开发利用的阶段性目标和主要项目布局,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紧紧抓住柴达木地区已列为国家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地区的重大机遇,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争取支持,制定、调整、完善更加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需要的建设规划和配套政策,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原则来规划工业发展的全局。坚持把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同优势资源开发、特色工业发展结合起来,在发展规划、招商引资、工程配套、项目建设过程中,努力体现循环经济的理念和要求,既重视源头项目,更重视下游项目,以项目为载体,促进资源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和产业链条的延伸,加大对重点项目的前期费用投入,加快项目库建设,精心规划一批符合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市场需求的项目,重点抓好纯碱二期、西台钾锂硼资源开发二期、焦化工业园、油气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等优势资源开发项目。
二、推进资源的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和循环利用。依托已有的基础和优势,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和循环利用,既是构建循环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必须下大力气抓紧抓好。要大力推进资源的综合开发,加快资源由单向开发向综合开发利用转型,延长产品的产业链,增加资源开采的附加值,实现资源开发利用效益的最大化。构建延伸油气化工、盐湖化工、煤化工、有色金属及其相互结合的产业链,提高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促进各种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进一步改善矿业结构,大力发展深加工产业,合理控制开发规模和开发密度,提高中低品位、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推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永续使用。要大力推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配置效益,依法加强对资源的管理,引导资源向优势产业和企业流动,进一步提高矿山企业准入门槛,规范探矿权、采矿权转让行为,确保优势资源和重点资源配置给经济实力强、科技含量高、有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能够真正促进资源综合开发、循环利用的骨干企业。加快建立资源二次配置机制,逐步关闭、整合规模设置不合理、破坏浪费资源的企业,对圈而不开、占而不用、随意转让以及开发方式粗放、破坏浪费资源的企业,依法收回采矿权。引导资源开发企业采取合资、合作、并购、联合经营等方式,实现由分散开发向集约开发、小型开发向规模开发转变,避免无序开采、浪费资源和恶性竞争。要大力推进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各产业体系之间原料、产品、废弃物的相互利用,构建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的循环经济模式。进一步提升产业关联度,以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为重点,推进现有产业的融合和聚集,加快延伸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链和盐湖化工产业链,积极构建有色金属加工产业链和煤炭深加工产业链,不断优化矿电联产产业链和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多产业横向扩展与资源深加工纵向延伸相结合的循环型工业。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解决工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为重点,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基本建立起更加稳定的能源支撑体系、更加便利的交通运输体系和更加便捷的信息网络体系,努力实现基础设施与工业布局相配套、与优势资源开发规划相协调,为加快工业发展提供保障。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引导企业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对不需要政府投资解决或政府投资难以解决、无力解决的,通过政府规划、财政扶持、项目业主参与、多元化筹资的方式来解决。铁路方面,重点建设青藏铁路西格段复线电气化项目,加快现有站点改造步伐,做好干线铁路的延伸工作,完善地方支线、专线铁路网络。公路方面,重点加快完善重要资源集中区域的公路网络,积极争取国家改建丹拉国道高速公路,穿越柴达木盆地北部和中部地区,在改建215、315国道和格茫公路时,向资源开发地连接和延伸;在现有的省道公路、县乡公路的线路设计中,充分考虑资源开发的需要,尽量让公路途经重要的资源开发地。电力方面,重点加强支撑电源和专属供电区电网建设,扩大电网覆盖面,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引导和支持大电网覆盖重点资源开发地,并努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和运营。水资源方面,重点搞好水资源的规划、开发、保护和利用,将柴达木地区划为青海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试点地区,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做好地表水、地下水的开发利用规划,指导和明确水资源在城市生活、工业、农业、生态四个方面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进一步加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建设水源调蓄工程、输配水工程和节水灌溉工程,提高供水能力和用水效率。
四、调整优化工业布局。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加快建设三大化工产业基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快发展区域特色工业。坚持油气并举,扩大规模,以发展基础原料化工为重点,大力发展下游延伸产品,建成青藏高原现代油气化工产业基地;以发展化肥工业、无机盐化工、氯碱化工为重点,加快盐湖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大力开发以镁、锂、锶、钾、硼等元素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着力提高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和加工增值水平,建成全国重要的盐湖化工产业基地;加快煤炭资源开发,以煤电联产和发展煤化工为重点,提高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建成全国重要的煤炭及煤化工产业基地。在此基础上,促进油气化工、盐湖化工、煤化工联产,形成带动力强、竞争优势明显的生产力布局。加快培育发展以格尔木油气盐化工业带、察尔汗马海湖大浪滩盐湖工业带、德令哈纯碱工业带、锡铁山铅锌工业带、天峻乌兰煤焦化工业带、大柴旦硼酸工业带、都兰金属工业带为重点的循环经济产业群,形成以做大做强做长石油天然气工业和盐湖工业、加快发展金属工业和煤炭工业,积极发展以建材工业和农畜产品加工工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大企业、大集团在资金、技术、品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的配套协作和产业对接,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依托工业园区、工业功能区和城镇,加快发展一批参与分工协作的中小企业,形成一批竞争力较强的中小企业集群。
五、稳步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建设。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围绕以格尔木、德令哈两个中心城市的发展辐射带动东西两个经济区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加快两个中心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强化其区域中心地位和综合服务功能,全力打造“中国盐湖城”和“中国碱业基地”两大特色品牌,使之成为辐射区域经济发展的“两个中心”,带动全州工业发展的“两大基地”,吸纳城乡劳动力就业的“两大极核”。进一步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配套建设,建设好城市工业园区和城郊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努力把格尔木建成联结青藏两省区的矿产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和旅游基地,把德令哈建成联结东西经济区的盐碱化工基地,提升中心城市主导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工业化”的思路,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在承载产业聚集和工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明确各类工业园区功能定位,突出产业特色,注重互补发展,形成产业聚集、项目汇聚优势,加快发展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特色工业园区。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加大对工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园区社会服务水平和承载能力,增强园区的聚集和整合功能,降低配套服务设施投资成本,建成具有较强带动力的示范园区。依托青藏铁路大动脉,加强与西藏等周边省区的经济合作,充分利用进藏和出藏资源的中转和加工,探索建立青藏经济合作机制,规划建设西藏矿产品加工基地,实现西藏矿产品资源与柴达木地区资源、能源以及格尔木区位优势的互补互促。进一步培育壮大县域工业经济体系,促进有条件的县镇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经济转变,促进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向城镇集中,有重点地加快各县城所在地和重点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逐步建设一批优势产业突出、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具有区域特色的重点城镇,增强城镇吸纳农牧业人口、带动农牧区发展的能力,形成以中心城市带动重点城镇发展,以重点城镇带动农牧区发展的新格局,不断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人力资源开发和信息化水平。要加强科技进步、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逐步缓解智力资源不足和技术创新能力弱的矛盾,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与技术创新,进一步增强科技开发能力,针对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技术瓶颈,整合各种科研力量,采取扶持、补贴等方式,支持企业同省内外有实力的科研院所联合协作,开展重点技术攻关,推进资源深加工技术的研发,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项目和产品。坚持自主开发、委托开发和引进消化相结合,加快建立循环经济技术体系,以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为重点,在延伸和构建资源加工产业链等重点领域,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工作,进一步创新人才开发利用机制,抓好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和人才使用三个环节,建立健全人才投入、创业、评价、激励体系,提高人才资源的聚集能力和市场化配置程度。进一步加快企业家队伍建设,推进企业经营者职业化进程,加大社会招聘力度,营造灵活的企业家引进和成长机制,建设一支符合市场竞争要求的高素质的企业经营者队伍。积极探索和完善政府、企业、社会之间形成合力的培训机制,加快实用技术人才和后续产业工人的培养,加大职业技术教育投入,建设技术工人培训基地,培养高素质的技工队伍和适应新型工业化要求的产业工人队伍。要高度重视加强信息化建设,以推进企业信息化为切入点,加快实施一批企业管理信息化示范工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流程,实现重点骨干企业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的规范化。以发展信息服务业为重点,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作者系中共青海海西州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