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信息化建设成就综述
来源:北方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十年磨砺,天津城市信息化走在全国前列

  政府决策,信息化先行

  当今时代,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共识。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信息经济关系着一个地区的整体实力。党中央站在时代的前列,提出了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伟大方针。

  天津,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位于渤海之滨,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最早的沿海开放城市,环渤海地区的经济、金融中心,世界十大港口之一,首都的海上门户。先进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强大的信息产业群体,较高的信息服务水平,合理的信息经济结构和良好的信息社会环境是天津发展强盛的必要条件。如今,全市人民正在共同努力,把天津建设成为区域性和国际性的信息、经济、金融、贸易和物流中心,独具信息化活力的国际大都市,使之跻身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

  天津市委、市政府领导一直高度重视并把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和推动天津经济增长的战略举措,紧抓不放。在信息化兴起之际,天津市即制定了信息化发展战略,成为全国率先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城市之一。第一届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于1996年7月正式成立,时任市长的张立昌同志任组长。当年11月,领导小组推出了《天津信息港工程规划总体框架》。在天津历史上第一次把信息化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作为天津市社会经济发展跨世纪的战略任务,拉开了天津信息化建设的序幕。

  统筹规划,信息化建设连上新台阶

  “九五”和“十五”以来,天津市坚持统筹规划,应用主导,联合建设,资源共享,服务经济的指导方针,采取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方式,建骨干工程,抓重点项目,攻关键技术,带信息产业,促良性发展。

  “九五”规划的“2119”工程,即:建设公共通信网和信息交互网,建设经济、科教、政务、税收、商业、金融等11个应用系统和与之对应的9大信息资源库,初步构建了天津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框架。在此期间,天津市在全国率先设立了每年2000万的政府信息化专项资金,充分发挥了政府引导作用;第一个建成了信息交互网,实现了“同城信息,本地交换”;信息产业规模从不到200亿元,发展到744亿元,成为全市第一支柱产业。

  2000年,天津市编制了天津信息港工程“十五”计划纲要,2001年经市政府批转作为全市规划的十个专项规划之一付诸实施。这个规划,反映了天津市信息化建设从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到以信息技术普及应用为主的新发展,标志着天津信息化的进程已经从启动探索、示范引路迈向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信息化成就硕果累累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天津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以建成宽带城域网为标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初步构成了适应天津实际的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体系,信息化已渗透到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社区信息化取得了新进展;信息产业继续保持了全市第一支柱产业的地位;信息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人才队伍建设健康发展;信息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带动性作用日益显著。天津已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先进地区之一,并被列入2005年度世界七大智能城市。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建设完成宽带城域网,光缆覆盖全市

  根据天津实际和未来网络发展的趋势,天津市提出了“抓紧两头、整合中间、立体交叉”的信息网络建设思路,整合电信、广电、计算机、无线等资源,形成了一个以光纤为主,无线为辅的大容量、安全可靠的立体宽带信息网络,可满足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家庭的宽带接入需求。经过三年努力,“十五”期间宽带城域网建设任务,已于2003年底提前两年建成。到(目前)为止,光缆已覆盖全市,从2000年底的7000千米发展到2万千米,核心交换能力从20G发展到2000G,城市出口带宽从930M发展到60G,宽带无线微波已覆盖市区。固定电话用户达到413万户,移动电话达到430万户,互联网用户达到280万户,其中宽带用户从2002年底不足2万户发展到目前已突破了60万户,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达到34.1台,有线电视发展到190万户。

  众多信息基础功能性平台,全面提升社会信息服务能力

  一批重大信息基础功能平台相继投入使用,提升了面向社会和公众的信息服务能力。建成了汇聚北方九省市的天津电信通信枢纽工程,成为中国电信北方信息交换和管理中心;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在天津通信公司和开发区相继建成运营;电子商务平台的数字密钥中心通过国家国密办的安全审查,正式投入使用;国家防病毒中心、“南开之星”超级计算机等一批已建和在建信息基础设施进展顺利,面向社会和公众的信息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一批宽带网络内容服务已开始发挥作用,新闻浏览、视频点播、信息查询、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视频会议、网络游戏等宽带应用已逐渐被社会和百姓广为接受和使用。天津热线Ⅱ和广电在线紧密合作,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电信和广电宽带资源共享。以网络运营商、网络设备制造商、软件与信息内容服务机构为支撑的基于互联网的产业链正在形成。全市城市居民信息消费已占总支出的23%,成为拉动内需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初步构成了适应天津实际的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体系

  电子政务促进和谐发展

  天津结合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着力建设和完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在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上取得突破,为政府依法行政、加强有效监管、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优质服务,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发挥了重大作用。

  天津市行政许可服务中心信息系统投入运行,这是第一个投入使用的省级行政审批信息系统;电子政务机关专网一期建设和市党政机关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建设完成;经过连续三年三个网上办公“百项工程”的实施,全市累计上网办公项目350项;金盾、金审、金水等工程建设不断推进;数字天津城市空间资源信息平台数据库建设项目各项设计任务圆满完成,城市空间资源信息平台的应用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为民服务的功能不断扩展,在二代身份证和户籍管理系统、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医保系统等应用中发挥了作用。

  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发展稳健

  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实效,企业信息化综合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九五”期间,天津市企业信息化快速发展,被列为国家“CAD应用工程”和“CIMS应用示范工程”试点城市,有上千家企业应用了CAD技术,上百家大企业应用了ERP技术。“CAD应用工程”覆盖了汽车、电子、化工、机械等5个重点行业。进入“十五”,天津市企业信息化开始走向规范化发展阶段,先后实施了“万、千、百、十企业上网工程”,“企业信息化工程”、“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迅速拓展到汽车、机电、冶金、轻工、纺织、医药等行业300余家试点企业。

  天津市在全国率先组织了千家企业信息化调查,出台了《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和《电子商务发展总体规划》,在制造业、服务业、物流业、现代医药、现代农业等领域,选取了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试点。在单项或局部应用的基础上,出现了向全面、集成化的高水平应用发展的趋势。在全国企业信息化评比中,天津铁厂等7家企业进入500强。

 依托天津海港、空港优势,结合物流园区的建设,天津市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天津港储运、天津邮政等企业物流信息化项目进展顺利。电子商务取得稳步发展。“国际手机采购网”、“天津建材物流网”、“天津环保产业网”等一批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取得明显成效,其中“国际手机采购网”在世界上同类网站中点击率第一。

 天津市金卡工程取得重大进展。银行卡在商业、旅游和餐饮等服务行业、医院等与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支付领域的广泛应用,受理环境日趋完善。截至2004年底,天津市累计发行各类银行卡1600万张;城市“公交卡”发卡近50万张;天津市电力公司市区居民磁卡表装表162万块。通过金卡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天津市信息产业的发展,现已形成年产磁条卡2亿片、IC卡3000万片、电话IC卡5000万张、读写机具万余套的生产规模。

  社会信息化惠及千家万户

  社会信息化工作深入开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以“校校通”、校园网和远程教育为主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迅速,全市所有高校和1500多所中小学实现了“校校通”,其中800多所学校通了光纤网。公共、高校和科技三大数字图书馆进展顺利,目录共享系统投入试运行。农村信息化进程加快,城乡信息不对称状况得到改善。列入2004年市政府为改善城乡人民生活20项实事之一的“村村通”工程全面超额完成,计算机网络普及到全市95%以上的乡镇和自然村,将农业生产经营、市场销售、科技致富信息延伸到田间地头,并搭建了农村卫生防疫系统。农业部农业指挥调度卫星系统在津落地,开通了农村供求信息全国联播系统。

  ★信息产业成为天津第一支柱产业

  信息产业成为天津市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和不断开拓,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有了较快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五个特色鲜明、生产相对集中的产业密集区:即以移动通信设备及终端产品制造、集成电路和正在兴起的汽车电子为主体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绿色能源、软件及系统集成为主导的天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片式元件、显示器及数字家电生产为主体的西青开发区和微电子小区;以电真空器件为龙头产品的武清开发区;以加工配套为主的中心城区电子区。

  以五大产业密集区为依托,形成了移动通信、集成电路、绿色能源、片式元件、显示器、电子器件、数字家电、汽车电子、软件及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等十大专业产业园。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五区十园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信息产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连续跨越了几个大台阶,从1996年不足200亿,到2000年的744亿,2002年突破1000亿,2004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额达到1630亿元,比2000年翻一番,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以上,连续6年成为全市第一支柱产业。

  多项统计数据居全国前列

  据信息产业部对电子信息60种重点产品的统计,天津市有40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五位,其中17种产品位列第一。我国生产的基础元器件产品大类共有22种,天津排名前三位的产品有11种。天津市信息产业总规模占全国2.65万亿的5.66%,但利税总额占全国1500亿的10.83%,跃升为全国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区。2004年天津市成为国家首批认定的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首批国家软件出口基地。2005年5月,天津市通信、片式元件、集成电路、化学与物理电源四个产业园又被信息产业部认定为国家级信息产业园,认定数居全国前列。

  ★建设有利于信息化发展的社会环境

  政策法规建设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

  天津市的信息化法制环境建设从“九五”起步,到目前为止,共开展了近30项政策法规的研究和编制。已制定并颁布《天津市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工业、商业系统)》、《天津市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暂行)》、《天津市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试行)》等多项规章和政策性文件,其中,《天津市电子政务管理办法》是全国第一部综合性的电子政务建设政府规章。同时,天津市政府发布了《批转市科委关于加快我市软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天津市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企业认定标准及管理办法》等大量软件产业的相关政策,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

  信息化人才建设体系初步形成

  人才是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天津历来坚持把人才的培养放在第一位,大力培养各层次信息技术人才,在市民中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能。随着天津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以高等院校为主体,以职业技术教育为补充,以全社会的普及教育为支撑的信息技术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全市37所大学、1500多所中小学全部实现了信息网络“校校通”,从小学起就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在市民中开展了信息技术普及教育,10年累计培训市民超过150万人,其中100万人拿到各级各类信息技术证书。

  信息安全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

  天津市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市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天津市数字证书认证应用和管理的意见》等文件,对加强全市信息安全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管理,推动全市信息安全工作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2005年1月,天津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正式成立,协调跨部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信息化办。

  2004年10月,天津市数字证书认证中心正式建成。中心将充分发挥其安全性、公正性、不可抵赖和唯一性的作用,极大地推动全市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非涉密网上业务的发展。2005年1月,天津市数字证书认证中心和密钥管理中心顺利通过了国家国密办组织的技术鉴定,标志着两个中心正式投入应用。天津市数字证书认证中心作为天津地区唯一由国家和天津市政府授权的数字证书认证权威机构,已经对3万余户网上纳税户发放数字证书,使天津成为全国第一个在重点行业全面实现CA证书应用的城市。

  对外宣传与交流取得新成绩

  多次成功组织国家信息化主题论坛,论坛主题紧贴当前国家发展的重大课题,引起了国内外产学研政等多方面的关注。2004年10月举办了“太平洋电信组织(PTC)2004年中会议和PTC博览会暨第九届中国(天津)信息技术博览会”,对天津乃至中国今后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的发展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天津还举办了环渤海信息产业高层圆桌会议。北京、河北、山东等10省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领导签署了《环渤海信息产业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环渤海信息产业联席会议制度。

  在2005年1月9日召开的“世界智能化城市评选揭晓新闻发布会”上,天津市从100多个参选城市中脱颖而出,进入2005年度世界七大智能城市行列,引起众多世界知名媒体的关注。2004年6月13日至14日,天津市代表团出席了在美国纽约召开的“世界智能城市论坛”,一个发展速度快、技术含量高的智能化城市,一个美丽和谐的天津呈现在世界面前。

  ★ “十一五”规划打造“智能天津”

  信息化发展水平达到发达国家中心城市的平均水平

  天津将建成信息基础设施先进,信息技术深入应用,电子政务公开透明,电子商务市场活跃,公共信息服务便捷,城市管理智能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资源总量丰富,信息安全保障有力,经济与社会运行信息化程度高的城市,率先基本实现信息化与现代化。

  具体目标为:宽带骨干网覆盖全市,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5%,家庭宽带接入率达到60%,每百人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75%,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数达到80%,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达到80%,企业上网率达到85%,政府机关全部实现网络化办公,建成全市统一的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及其支撑体系。

  建成国内一流水平的信息产业基地

  天津将以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为契机,建成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西青开发区微电子小区、武清开发区、中心城区五大产业聚集区为依托的我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无线移动宽带通信、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显示器、数字视听、汽车电子、软件出口、新型电源等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品门类,形成国内配套水平一流、集聚效应显著、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信息产业发展布局。

  电子信息产业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年均增长率在17%左右,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950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3550亿元、软件业150亿元、信息服务业250亿元),争取达到4200亿元;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销售收入占全市工业总收入的比重保持在25%以上,产业规模在全国同行业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建设信息化样板区,推动滨海新区开放开发

  为适应滨海新区开放开发的新形势,天津计划从多方面努力,加快全区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一是建设滨海新区信息化样板区,以信息化推动滨海新区的开放开发,建设先进的滨海新区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成以人为本、要素集聚的最适宜创业和人居的智能化、现代化滨海生态城市,信息化建设达到发达国家中心城市的水平。二是以建成北方国际航运中心为目标,建设滨海新区电子口岸系统,与环渤海地区、国内和世界主要口岸联网,实现“大通关”。三是以实现“港区联动”和建成国际物流中心为目标,发挥滨海新区的区位、交通和产业优势,建设以港口为中心、海陆空相结合的物流运输体系,构建全市现代物流信息系统,推进物流网络化和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