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张掖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市人民政府市长 栾克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充满挑战和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也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迎难而上、共克时艰、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上的决策部署,努力拓宽“三条路子”,深入推进“十大工程”,抢抓政策机遇扩投资,培育特色产业调结构,深化改革开放增活力,统筹城乡发展惠民生,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实现生产总值182.7 亿元,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5.2亿元,增长21.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3亿元,增长18.7%。大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完成15亿元和6.3亿元,增长18.3%和13.4%;财政支出完成53.1亿元,增长41.2%。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838 元,达到10153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 501元,达到5016元。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项目投资创近年最好水平。抢抓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机遇,千方百计争取项目投资,多措并举改善投资环境,通力协作加快建设进度,全年开工建设各类项目663项,比年初计划增加243项,是“十一五”以来开工项目最多、投资增幅最大的一年。打破常规抢抓项目,争取中央新增投资项目417项,落实资金9.1亿元,水利、交通、教育、卫生领域项目投资创近年最好水平。创新思路谋划项目,军民合用机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祁连山腹地环线旅游、城市天然气管网等一批全市人民长期盼望、事关张掖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完成,进入建设施工阶段。立足特色扩张项目,“十大工程”支撑条件、项目储备进一步强化,黑河湿地保护、500万千瓦发电、百万头肉牛、现代农业示范等工程建设成效明显。突出项目建设,拓宽融资渠道,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6亿元,银行贷款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净增25亿元。
──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迈上新台阶。采取政策扶持、市场驱动、科技服务、技能培训等措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综合实力,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业增加值52.4亿元,增长6.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粮食生产全面丰收,总产超过100万吨。特色产业强劲发展,玉米制种、加工型马铃薯、高原夏菜、设施葡萄面积达到160万亩,肉牛饲养量达到71.7万头,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深入推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132户,带动订单农业面积达到225万亩,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254.8万亩;“金张掖玉米种子”、“金张掖肉牛”商标注册进入评审程序,“金张掖红提”获“中华名果”称号。争取财政支农资金2.3亿元,落实各项惠农补贴2.8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劳动力技能培训不断加强,劳务经济质量进一步提高,输转劳动力24.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9.4亿元。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2.6万户,建成小康住宅楼233栋、户用沼气3.2万户,农村面貌和生活条件显著改善,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工业经济在困难中回升向好。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上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制定出台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的具体措施,加大水泥、铁合金等行业产能整合和技术改造力度,及时协调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解决原料收购、产品外运等困难和问题,支持优势企业扩张规模,帮助停产半停产企业恢复生产,工业经济回升势头逐步增强。加快推进工业项目建设,黑河三道湾电站等30个重点项目建成26项,有效带动了工业增长。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民乐30万吨电石生产线、庆华集团40亿立方米煤制气、华电集团5万千瓦光热发电、国电集团1万千瓦光伏发电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在改造提升县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的同时,投入2500万元,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张掖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为引导优势产业、新办企业向园区集中,打造产业集群提供了有效载体。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5.6亿元,增长16.2%。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坚持规划先行,完成了张掖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和3个县城、11个乡镇、74个村庄修建规划编制工作。采取政策推动、市场运作、项目融资等措施,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滨河新区和黑河湿地防洪堤坝、水源涵养、绿化灌溉、水系疏浚工程快速推进,路网框架基本形成。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评审,张掖城郊湿地被正式命名为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城区地下水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改拓建城区道路17.5公里,新增供热面积70万平方米,改造背街小巷15.7公里。黑河治理剩余项目完成投资2.4亿元,改建衬砌干支渠138公里。建成通乡公路144公里,通村公路719公里。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编制实施祁连山环线旅游规划,大佛寺、马蹄寺、骆驼城遗址3个“申遗”备选点的保护修缮有了新进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高台红西路军纪念馆建成开放,祁连山冰川、丹霞地貌、山丹马场、肃南草原、黑河湿地等优质资源保护性开发力度加大,商贸物流、餐饮娱乐等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实现增加值62.6亿元,增长12%。
──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开工建设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项目122项,完成投资11.2 亿元,投资规模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星火产业带建设和科技富民强县行动计划深入推进,院地、院企合作取得新的进展,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新扩建城区初中5所,建成农村寄宿制初中3所,调整农村小学12所,排除危房6.4万平方米,招考210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教育布局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高考再创佳绩,中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城市语言文字工作通过省政府评估验收。张掖医专新校区建成使用,人才培养工作通过教育部评估。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对全市210个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配套建设,招考录用450名大学生充实乡镇卫生院,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控措施得到有效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实现翻番,全市参合农民92.6万人,参合率96.5%,住院费报销比例提高到44.2%。数字电视转换工程全面启动,县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深入推进,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全民健身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建成2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新建514个“农家书屋”,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全覆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低生育水平得到巩固,人口计划全面完成。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创建、藏区维稳、国庆安保、严打整治、信访接待处理、矛盾纠纷排查等工作部署周密、措施得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加大行政执法和监管力度,矿山、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市场商品供应充足,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民族宗教、双拥共建、外事侨务、扶贫助残、审计统计、工商物价、防震减灾、老龄妇幼、人防气象、史志档案等工作都有新的进步。
——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重要进展。从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工作措施,全面完成了省市承诺的21件31项实事。投资5170万元,解决了9.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投资1800多万元,为31个乡镇、66个行政村的近3000户偏远乡村群众解决了用电难题;投资1000多万元,为104所农村寄宿制学校配备了标准灶具;

免费为3.3万名女职工进行了健康体检;城镇职工和参保居民住院费报销比例提高10%,分别达到65.7%和55.3%;争取保障补助资金1.1亿元,建设廉租住房12.9万平方米,为1.2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赁补贴2300多万元;落实优惠政策,建设经济适用住房8万平方米。投资270多万元,建成市县城区水冲式公厕23座。全面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其中大中专毕业生4000多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累计发放低保金1.6亿元、五保供养金1100多万元、特困家庭冬季取暖补助520万元。全面启动村干部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全市用于办实事的资金达到9亿多元,受益群众60多万人。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全面落实,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政府执行和落实能力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与谋划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找定位、求突破,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机遇。配合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对支持张掖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调研,举办全国性的马铃薯、肉牛、设施葡萄产业发展高端研讨,主动加强与国家和省上有关部门的汇报衔接,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使一些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变成了现实。深入开展“行政效能建设年”活动,采取政务督查、效能监察、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季度督查通报、新闻媒体公示、现场观摩评比等措施,加强对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保持经济增长、改善民生保障政策措施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十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和省市承诺实事的督查考核,促进了政府执行力和落实力的全面提升。严格执行政府议事规则和相关工作程序,坚持重大决策集体讨论、专家咨询、合法性审查、新闻发布等制度,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政府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有了新进展。
在金融危机冲击和经济环境困难的形势下,我们能够取得这些成绩实属不易,这是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省委、省政府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市委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人士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广大干部群众、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驻张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中央和省属驻张单位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张掖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面对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面对全市各族人民的新期待,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薄弱环节,主要是:大项目、好项目接续不足,生产性投资规模偏小,经济增长缺乏强劲的内生动力;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突出,与周边地区的发展差距在拉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任务紧迫;中心城市带动能力不强,城镇化进程缓慢,支撑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够坚实,统筹城乡发展难度较大;税源结构单一,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许多想办、应办的惠民实事难以付诸实施;机关作风建设还不完全适应加快发展的要求,政府效能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以对张掖发展负责、对张掖人民负责的态度和决心,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努力把张掖经济社会发展推向更高水平。
2010年政府工作的目标任务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全球经济逐步回暖,国内经济整体向好,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继续改善。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基本稳定,财政资金重点支持民生保障、社会事业 、“三农”和西部欠发达地区,信贷投放重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节能环保等方面倾斜,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第二个10年规划的实施和国务院支持甘肃加快发展指导意见的出台,为我们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财力支持提供了新机遇。省委、省政府“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我们发挥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市委二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确立的“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经济通道”的发展背景和基本定位,把张掖发展的方向、路径、重点更加紧密地融入国家产业政策和全省区域发展布局之中,进一步拓宽了“三条路子”,强化了“十大工程”,将使我们的工业强市有基础,现代农业有支撑,城镇化有特色,对进一步凸显区位优势、扩大对外开放、承接产业转移、增强发展活力产生重大推动作用。同时我们也看到,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失,经济增长中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国家在调结构、促转变的主基调下,强调保持投资适度增长,重点用于完成在建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将给我们增加项目投资带来一定难度;我市经济增长对国家投入的依赖程度高,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将突出面对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同时显现、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和压力同在的复杂局面。为此,我们既要充分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增强机遇意识,坚定发展信心,又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更加周全地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准备。
总体上看,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好转,随着中央促进经济增长一揽子计划的进一步实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将好于去年。只要我们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上的总体要求上来,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抓住主要矛盾,突破重点难题,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和困难,不断开创张掖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经济通道的发展定位,突出生态建设、现代农业、通道经济三个重点,在国家宏观政策导向中抢抓机遇,在全省区域发展布局中抢占先机,在走好“三条路子”、推进“十大工程”中再求突破,着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加快项目建设和投资增长,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环境保护,着力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实现上述工作目标,必须更加注重把国家政策机遇、全省区域发展战略与张掖发展实际结合起来,与时俱进走好张掖特色发展之路;更加注重把加快优势资源转化、发展特色产业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结合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更加注重把加强城乡基础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结合起来,大力拓展发展空间;更加注重把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加强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突出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千方百计扩大项目投资,力促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紧紧抓住国家继续扩大内需、实施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和支持甘肃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力争在实施“十大工程”、开发优势资源、培育特色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等方面再上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确保开工各类项目470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3亿元,生产性投资达到50%以上,努力实现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双突破。主动做好土地征用、拆迁安置等工作,确保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军民合用机场、祁连山腹地环线旅游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全力抓好40亿立方米煤制气一期等17个投资亿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积极推进云鹏公司10万吨菊芋生产线等10个列入国家支持的重点技改项目,形成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组织实施投资60亿元的176项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山丹马营河、民乐大堵麻两个大型灌区续建,高台新坝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等水利工程建设;配合750千伏过境段建设,实施高台330千伏、甘州110千伏输变电等24项电网建设和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国道227线至飞机场、甘州至肃南110公里二级公路,完成上年结转的143公里乡镇公路,建成400公里通村油路(水泥路),实施张掖火车站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水、电、路等基础条件。着力抓好投资6.9亿元的88项社会事业及旅游项目,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分层抓项目的工作机制,县区重点抓一批体现特色优势、增强发展后劲的大项目,确保新开工年度投资上亿元的工业项目1项、甘州区2项,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拉动。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监管,切实提高项目建设质量。结合编制“十二五”规划,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发掘项目,积极做好中央新增投资项目争取工作,推动项目投资再上新台阶。
二、大力发展新兴工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
坚持扩张总量和调整结构相结合、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兴工业相结合、承接产业转移和增强内生动力相结合,借助交通枢纽、经济通道和园区平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夯实工业强市基础,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加快黑河宝瓶、陶莱河三道湾等14个电站建设和火电二期项目审核进度,继续做好黑河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紧紧抓住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机遇,推进风能、太阳能资源勘测评估,加快平山湖风电场、高台八坝滩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启动1至2个装机5万千瓦的风电项目,开工建设甘州区南滩1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加强同华电集团、航天研究院等央企的战略协作,全力以赴促成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设备制造项目落户张掖。坚持技改、续建、新上并举,改造提升采矿冶炼、建材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加快山丹4万吨中低碳锰铁、甘州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民乐30万吨电石、临泽100吨阿维菌素等项目建设;抓好有年集团1万吨淀粉生产线改造等重点农畜产品加工项目,力争在肉牛屠宰和肉食品精深加工方面实现新突破。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提升园区功能,重点推进钨钼冶金新材料、煤制气多联产项目,拉长资源精深加工和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努力把张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打造成具有较强带动力、体现集聚效应的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加强对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扶持服务,认真落实土地、财税、信贷、出口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优化创业服务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快速成长。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力争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17%。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探索建立节水农业与生态保护相生相伴的耦合体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做大做强制种、肉牛、马铃薯、设施蔬菜、设施葡萄等特色优势产业,整顿规范种子生产经营秩序,稳定玉米制种面积;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扩大肉牛养殖规模,促进加工增值;加快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扩张基地规模,提高加工转化能力;强化科技指导服务,提高品质效益,拓展销售市场,新增设施蔬菜、葡萄1万亩。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公益性农技服务网络。围绕重点产业,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定向培训300名村干部、种养大户,聘请400名“土专家”、“田秀才”,引进100名高层次农业技术人才,为农民群众提供留得住、用得上的科技服务。落实与中国农科院签订的框架协议,加快编制张掖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建设规划,高标准配套完善渠、路、林、田等基础设施,打造绿洲农业试验示范新基地;加强与中核五院的联系协作,积极配合建立航天育种基地,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大力推行农产品技术、质量和卫生安全标准,加强动植物防疫检疫、农产品质量检测和农业预警体系建设,推广标准化生产面积260万亩,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140个,进一步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达标率;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申报,完成“金张掖”玉米种子、肉牛、红提葡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产销对接,开拓特色农产品国内外市场。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创新产业化经营模式,规范利益联结机制,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认真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整合黑河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扶持等项目资金,用好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加大财政专项投入,重点扶持发展肉牛产业和设施农业。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培训机制,完成6.5万农村劳动力培训任务,带动劳务输转26 万人,实现收入22亿元。抓好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确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动员社会力量,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产业支撑,加快沿山地区脱贫致富步伐。
四、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建设,重点抓好城乡规划修编、湿地保护利用、新城区配套建设、老城区改造提升和城市综合管理,全面完成总投资45亿元的133个城镇建设项目,进一步彰显张掖历史文化名城、塞上江南的城市特色。充分发挥城镇规划的龙头作用,加快国家湿地公园、滨河新区、老城区改造、重点小城镇等城乡规划修编,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创造条件。按照市区城市建设事权划分原则和工作要求,强力推进滨河新区开发和湿地保护,完成滨河大道等主干道路和水源涵养工程,加快宁和园三期和滨河小镇一期住宅建设,配套完善供暖、供水、垃圾处理、美化绿化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为吸引项目投资、聚集生产要素搭建平台。加快推进老城区平房、背街小巷和西、南、北三条大街综合改造,完成西一路、东环路向南延伸段拓建和张火公路设施配套,建设鼓楼四周地下人行通道。完善供排水管网,实施天然气入户工程,扩大集中供热面积,加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进一步提高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等公共服务质量。支持五县县城发挥自身特色优势,科学调整城镇空间结构,抓好道路交通、垃圾填埋、污水处理、集中供热、特色街区、文体场馆、物流服务等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城镇生态环境,不断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用足用活国家放宽城镇户籍限制等促进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增加城镇人口,扩张城市规模。建立健全加强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继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和示范街区创建活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
五、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壮大三产实力
充分发挥张掖在河西地区“居中四向”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枢纽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以旅游业和物流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做好发展通道经济大文章,提高三产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顺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把旅游业作为我市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整合旅游资源和工作力量,建立旅游产业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构建大旅游格局;围绕祁连山腹地环线旅游,修编完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景区建设开发规划,加大以大佛寺、马蹄寺、骆驼城遗址为重点的人文景观建设力度,大力开发祁连山冰川、黑河湿地、红色旅游、丹霞地貌、山丹马场、肃南草原等优质资源,着力打造富有魅力的特色旅游区和目的地;强化宣传促销、市场拓展,进一步完善“优秀旅游城市”服务功能,打响金张掖旅游品牌,提高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以建设河西物流中心为目标,加快城乡市场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商贸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交易平台。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完成西二环路等重点集贸市场改造任务,新建标准化农家店200家,进一步畅通商流物流渠道,改善城乡消费环境。认真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力争产品销售额比上年提高30%以上。扎实推进便民服务进家庭、便民商业进社区工程,鼓励发展金融保险、咨询中介、物流配送、文化教育、康复健身等新型服务业态,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效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新建商品房60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旧房1.5万户。整顿市场秩序,规范竞争环境,保持全市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鼓励支持外贸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扩大特色产品的市场份额。
六、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和普惠制的原则,继续兴办一批惠民实事。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广拓就业渠道,推进全民创业,加强对退役军人、残疾人、零就业家庭和低保户等困难群体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继续实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行动计划,确保全市80%以上的毕业生实现就业(见习);把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30万劳动力技能培训结合起来,促进城乡新生劳动力创业就业;增加城镇小额担保贷款投放,鼓励和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强化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和农村残疾人养老保险试点,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深入开展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和市级统筹专项行动,重点做好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工作,着力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地方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老工伤”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等遗留问题。落实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政策,建设经济适用住房3.3万平方米、廉租住房12.5万平方米。进一步完善城乡困难群众低保、医疗、教育、法律援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做好老龄妇幼、扶残助残工作,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坚持和完善领导接访、首办责任、信访督办制度,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加强行政复议能力建设,认真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整治安全生产隐患,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深入推进“平安张掖”建设,充分发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作用,强化综合治理和专项整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营造共建共享的和谐社会环境。
七、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调整学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完成危房改造14万平方米,建设4所规模3000人以上的城区初级中学,建成7个乡镇寄宿制中学学生公寓,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水平,做好中等职业教育二期规划和项目争取工作,支持河西学院和张掖医专健康发展。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推进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完成市中医院门诊综合楼、甘州区医院住院部等11所医疗保健机构、10个乡镇中心卫生院、80个村(社区)卫生所改造建设任务;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认真抓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严防疫情扩散蔓延。加快公共文化、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建设,抓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重视发挥“农家书屋”作用,加强丝路“申遗”、文物普查、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完成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完善群众体育服务设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搞好第六次人口普查。深化国防教育,加大拥军优属、双拥共建力度,积极做好转业退伍军人优抚和驻军部队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推动民兵、预备役和国防动员力量建设,积极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加强社区工作,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充分发挥社区促进就业、化解矛盾、维护治安和保障民生的重要作用。继续做好人防、气象、地方志、防震减灾、外事侨务、档案管理等工作。
八、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加快发展的活力动力
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能人大户参与土地流转,培育一批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典型样板。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全面完成市、县(区)政府机构改革,大力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规范完善教育、卫生系统绩效工资制。完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扎实推进“双选双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激励人才干事创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做好高台县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在基层医疗机构推行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强化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财政管理改革,巩固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果,继续做好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工作,严格预算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建立健全民生投入保障机制。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全面开展税源动态监控和税收信息化管理,确保实现应收尽收。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逐步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市县(区)两级政府土地出让、抵押担保贷款等多渠道融资格局。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大力实施金融带动战略,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十大工程”、重点项目、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支持兰州银行设立分支机构,扩大服务业务。加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力度,鼓励支持多领域的院地、校地、企地合作,为资金、项目、人才引进开辟广阔通道。规划建设“园中园”,开辟“项目特区”,以优惠的条件、优质的服务,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吸引周边地区建设资源转化加工园区,推动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
九、强化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切实抓好祁连山冰川、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防沙治沙等生态环境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前期工作,强化张掖生态安全屏障的功能定位。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以农业节水为重点,加大节水技术推广应用,为工业发展、城镇化建设和生态保护腾出用水空间,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认真落实全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严格执行新建项目节能环保准入标准,推进建筑、交通运输、商业民用以及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推进土地整理和农村宅基地置换复垦,保持耕地总量占补平衡。坚持开发、利用、保护并重的原则,充分利用国家对祁连山西段重点找矿区的扶持政策,用好市级地质勘查专项资金,支持重点资源勘查项目,整顿规范开发秩序,增强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加强调查研究,科学编制全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建设为民、务实、高效、清廉政府,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盼,是加快张掖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全体政府工作人员的努力方向。
继续解放思想,强化发展责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发展大势,深化市情认识,破解瓶颈制约,增强创新勇气。紧密结合科学发展实践继续解放思想,勇于冲破束缚发展的条条框框,注重从不断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发展机遇,在困难交织的环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科学发展的重大决策。立足张掖追赶型发展的基本市情,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加快发展作为最大的政治和最紧迫的任务,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奋发有为的使命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坚持依法行政,推进科学决策。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各个环节,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继续完善重大决策专家咨询论证、社会公示听证、合法性审查和责任追究等制度,规范政府议事规则和办事程序,确保政府决策符合发展实际、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群众愿望。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自觉接受监督。完善与市政协的联系和协商制度,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界群众的意见建议,扩大政务公开覆盖面,进一步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切实改进作风,提高行政效能。结合政府机构改革,着力解决职能交叉、权责不清、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问题,做到权责明确,运转协调,便民高效。牢固树立发展为先、民生为重、实干为本的工作理念,突出“十大工程”、重点项目和民生实事,进一步完善任务分解、挂项承诺、公开公示、督查督办、定期通报、绩效考核制度,把强化责任变会风、崇尚实干变作风的要求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重视发挥监察、审计、新闻媒体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作用,及时纠正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严肃整治办事拖拉、纪律松懈、滥用职权、吃拿卡要等不良行为,促进机关作风进一步好转。
严格制度约束,促进廉洁从政。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教育管理,建设勤政为民、务实廉洁的公务员队伍。认真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高度重视土地出让、政府采购、医药购销、产权交易等领域各项制度的监督落实,坚持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大行风政风专项治理力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资金监督检查,严格控制会议、接待、考察、培训、购车等支出,把艰苦奋斗、勤俭办事业的理念落实到各级政府机关和广大干部的实际行动之中,树立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张掖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