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鸿沟”与“扫盲”(大千絮语)
来源:人民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从全球范围看,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族群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拥有和享用的程度存在着很大差别。这个被称为“数字鸿沟”的问题虽然早已为世人关注,却一直未见多少改观。发达国家是数字化信息社会的最大拥有者和受益者,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给这些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进步,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一些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与发达国家在信息技术上的差距日益扩大。

  笔者曾听说美国人足不出户,就可通过互联网交纳水电费和电话费等,但在笔者工作的地方开罗,别说收费的时间和地点不一样,就连长途电话费和市话费都要分两个地方收。笔者每月都要为交纳这些费用,花很大精力和时间。

  据权威部门报告,目前美国拥有的计算机数量相当于全球其他国家的总和,世界上95%的互联网用户集中在不到全球5%的人口中,纽约一个城市所拥有的网络服务器就超过了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国家的总量。反观阿拉伯国家,不知电脑和互联网为何物的人竟不在少数。笔者在开罗街头拍照,曾遇被拍者索要照片。笔者欲通过电子邮箱从网上传递,却令对方感到一头雾水,不知何意。据联合国的统计数字,全世界每千人平均拥有的电脑数量为79台,而阿拉伯国家每千人只有18台,互联网的普及率就更低了,只有6%。

  “数字鸿沟”实际上反映了教育的鸿沟。今年初,阿拉伯教科文组织公布了一份官方调查报告,认为阿拉伯文盲率在逐步下降,但文盲人数却不断增加,2004年估计达到7000万,约占总人口的36%,其中妇女文盲率高达46%。难怪,占世界人口5%的阿拉伯国家,出版的图书仅占世界的2%左右。对此,阿拉伯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布斯尼警告说,阿拉伯国家文盲人数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形势令人担忧”。

  再往深里说,“数字鸿沟”及教育水平的差距,归根结底还是反映了世界贫富差距拉大的现状。据专业人士统计,全球高收入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低收入国家的100倍,而在人均计算机数、人均上网人数等信息化程度指标上,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之间的差距则高达500倍,“数字鸿沟”远远超过了贫富悬殊!各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的不同,有其历史原因,同时也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关。中东有媒体认为,霸权和强权的构筑,每每是以牺牲发展中国家利益为代价的,此话颇为深刻。

  不可否认,“数字鸿沟”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有识之士指出,“数字鸿沟”在拉大南北经济和社会发展差距的同时,也使某些大国自以为是,在文化领域称霸世界的野心进一步膨胀,总体上不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也给信息化滞后的发展中国家带来更为严峻的挑战。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多次强调要缩小“数字鸿沟”,并成立了旨在弥合这一鸿沟的信息与通信技术小组。在今年的“世界扫盲日”,联合国对文盲的概念下了新的定义,并且将不会使用电脑纳入鉴别文盲的标尺之一。相信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各国通过真诚合作和密切交流,逐步缩小并填平“数字鸿沟”,共享人类现代科技文明成果,当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