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1日在河池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市长 谢志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我市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重服务、保稳定为工作主线,采取非常办法、非常措施、非常力度、非常政策,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和“党组织服务年”活动,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坚定信心、逆势而上、共克时艰,努力化挑战为机遇,化危机为转机,有效遏制了经济增长明显下滑态势,经济形势回升向好,较好地实现了“四保”目标,较好地完成了市二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据统计,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3.70亿元,增长8.16%;财政收入40.32亿元,增长0.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7.80亿元,增长31.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07亿元,增长17.96%;外贸进出口总额4.37亿美元,增长23.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69元,增长11.02%;农民人均纯收入3268元,增长11.0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下降12.87%,增加值下降1.20%;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94.12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1.2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39.30亿元。
一年来,我们做好以下主要工作:
(一)强力推进项目投资,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全市共实施主要项目建设897个,完成投资277.80亿元,增长31.60%,是近年来我市实施项目数最多、投资额最大的一年,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255亿元的投资目标,投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70%。一是掀起交通建设新高潮。完成交通建设投资达67.24亿元,其中高速公路投资42.52亿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六寨至河池、宜州至河池两条高速公路和河池机场加快建设,河池至都安高速公路实现开工,天峨至乐业、忻城至大化二级公路等县际路网工程和通乡油路、通达工程等农村公路项目加速推进。二是开工建设一批重大项目。虎鹰年产4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广西泰星电子焊接材料有限公司锡综合回收及电子焊接工程、河池城区电网改造工程、河池市体育馆、河池市公安110指挥中心暨应急联动中心综合大楼、河池市人民医院门诊综合大楼以及市、县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等一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河池学院东校区,江缘公司缫丝厂、织绸厂扩建,南方锌铟技改项目,市城区城西大道工程等扎实推进。三是竣工投产一批重大项目。龙滩电站一期、大化电站扩建、南方年产12万吨电解锌、河化合成氨尿素装置节能降耗扩能改造、都安永鑫日压榨能力4000吨糖料蔗、东兰烈士陵园保护和扩建工程、市污水处理一期工程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其中,自治区层面重大项目竣工投产11个,市级层面重大项目竣工投产22个。四是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全市财政安排前期工作经费7500万元,是河池历史上投入最多的一年。金城江至南宁铁路、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城区北环公路、中缅油气管道(河池段)、龙滩电站二期、岩滩电站扩建、河池中心城区龙江河段综合治理及水电站工程等一批事关河池发展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五是健全项目建设保障机制。成立项目办和金融办,出台33条工作措施,强化“六个一”推进机制,建立动态督查考评机制,定期召开推进会,统筹解决用地、资金、审批、规划、环评等重大问题。六是积极争取资金用地支持。全市共争取到中央和自治区项目预算内资金15.2亿元,排在全区前列;争取到自治区财政厅政府投资项目资本金专项融资10亿元;争取到地方政府债券2亿元;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092.4公顷,是自治区年初下达我市指标的12倍。
(二)加快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调整产业结构,全力以赴帮扶企业走出困境,三次产业不断优化,新兴产业加快成长,技改投资快速增长。一是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2008年的21.85∶45.32∶32.83调整为21.94∶43.28∶34.78。旅游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发展迅速,生态、长寿、民族、红色四大特色旅游品牌初步形成,收入增长32.45%。全年接待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三项指标增幅均居全区前三位。全市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注册资金分别比上年增长3.7%、8.2%、17.9%。二是工业技改取得重大突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完成59.70亿元,增长192.36%,是我市技改力度最大、资金投入最多的一年,增速排全区前列。金河、津泰、南方、吉朗等8家企业完成技改投入1亿元以上,宜州、都安等8个县市技改投资增幅在200%以上。三是多措并举解决企业困难。第一,加强煤电油运协调和服务,为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创造条件,年初停产1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逐步恢复生产。第二,争取到上级扶持企业发展各种专项资金7431万元,比上年增长72%;市本级向金河、五吉等11家企业拨付技改贷款贴息430万元,向南方、广维等14家企业拨付流动资金贷款贴息500万元。第三,安排5000万元为中小企业、私营企业作融资担保,搭建融资平台,促进各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新增发放贷款26亿元。第四,为20多家重点企业办理土地抵押贷款手续,抵押金额8.78亿元。第五,促成广维集团与皖维集团实现强强联合,成源公司引进中国五矿公司作为合作伙伴,综合实力逐步提升。
(三)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三农”工作全面发展。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支农各项政策,农业在大灾之年仍保持增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37.76亿元,增长5.06%;农民人均纯收入3268元,增长11.00%。
一是稳定粮食生产。严格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扎实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和防灾抗灾工作,粮食播种面积稳定,总产稳中有升,预计粮食总产量107.16万吨,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任务。二是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糖料蔗种植总面积113.74万亩,增加7.22万亩,原料蔗总产量430万吨。秋冬种面积169.19万亩,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新种桑园1.07万亩,面积恢复到59.05万亩,总体规模保持稳定。菜牛、山羊、香猪和瑶鸡、乌鸡、六画山鸡及水产养殖等五大特色养殖基地建设加快,渔牧业产值占大农业总产值达44.29%。三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施广西宜州桑蚕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自治区在宜州召开现场会,向全区推广我市先进经验,并确定宜州市作为广西桑蚕产业循环经济基地。蔗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预计本榨季可产白糖50万吨、产值18亿元左右,创历史新高。林产品销量回暖,全市完成木材生产115.67万立方米,加工人造板28.43万立方米。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全年新增固定资产或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0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2个。
四是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4.98亿元,开工18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工15座,新建防洪堤8处3公里,完成水土保持治理6660公顷,新建人饮工程479处,新增5个重点小流域治理工程,解决23.3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以上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天峨县被列为全国首批400个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中央扩大内需水利投资项目和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进度排全区前列。五是抓好惠农政策落实。落实农业补贴资金达8230.42万元,重点用于水稻和玉米良种推广、渔业用油、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农机购置等,进一步调动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六是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力度。完成返乡农民工培训22805人,库区移民培训16839人。农村劳力转移培训12万人以上,帮助8.5万人转移就业。农民科技培训27万人次以上,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四)加快城乡建设步伐,统筹推进城镇化建设
全市完成城建投资43.96亿元,增长32.61%,其中中心城区8.29亿元,增长136.50%,城区建设实现“一年初见成效”目标,县域城镇建设全面展开。一是优先发展中心城区。创新项目融资平台,争取到合同贷款、地方债券、意向贷款等建设资金20.34亿元用于城区项目建设,创历年城建投资新高。“五大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城区控制性详规、重点地段景观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城西大道、城区绿化配套工程和人行道改造等一批项目竣工,城东新区南面路网一期工程、龙江七桥、“一江两岸”景观改造和生态恢复工程、金城江公园改造等一批项目加快实施,为“两年重点突破,三年较大改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统筹推进县域城镇建设。宜州、罗城、天峨、东兰、都安、大化等一批城建基础设施项目投入使用。巴马县荣膺“中国最美的小城”、“最适宜人居和最佳休闲养生十个小城”之一及“广西优秀旅游县”称号。宜州市在人民网主办的“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评选活动中荣获第二名。三是启动城乡风貌改造前期工作。坚持以规划为引导,将城乡风貌改造工程与整村推进土地治理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村寨防火改造工程有机结合,早动员、早部署、早实施,为今年城乡风貌改造的全面实施打下良好基础。
(五)深化开放合作创新,发展活力增强
一是实施招大引强战略。成功引进浙江虎鹰、广东华昱等9家投资项目超1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新签约项目340个,意向总投资209亿元,实施项目514个(含历年签约),到位资金145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实施外资项目11个,实际利用外资6351万美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增幅排全区前列。二是全方位加强对外合作。华锡集团总部回迁河池顺利推进。分别与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对外合作进一步加强。在泛珠贸洽会上与国内外客商共签约重大项目18个,意向投资总额超过40亿元。在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与国内外客商签约重大项目20个,意向投资总额66.69亿元。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4.37亿美元,增长23.98%。三是加大城乡消费。全市批发业、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销售额分别增长13.45%、19.28%和15.57%。销售各类“家电下乡”产品10.6万台(件),销售额达1.84亿元,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任务;销售“汽车摩托车下乡”产品3.8万辆(台),销售额达3.49亿元。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3.47亿元,增长128.80%,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任务。新增500个农家店改造建设,项目覆盖90%的乡镇、50%的行政村。四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政府机构、国有企业、财税、投资、资源环保收费、医药卫生、社会保障、文化和社会事业等各项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良好开局,超额完成年度林改任务,勘界、发证进度排全区前列。五是提高创新能力。实施第四轮创新计划,加强科技攻关,推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站)建设,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产值达18亿元,总利税1.3亿元,出口创汇1923万美元。六是优化发展环境。全面开展整治投资环境专项行动,全市清理各类行政审批事项619项。投入70多万元启用新的市政务服务中心办证大厅,加快推进集中办理行政审批事项,行政审批办结率排名全区前列,成为全区2个无超时办件的地级市之一。群众满意率达99.9%。
(六)加强财税金融工作,多措并举遏制财政收入下滑
受金融危机、自然灾害和国家减税减费、龙滩电站税收缴库形式改变影响,全市各项财税减收达5.5亿元以上。严峻形势面前,我们及时分析形势,强化收入监测,严格实行政府非税收入挂点联系制度和奖惩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全力扭转财政收入持续下降态势。全市财政收入从第一季度下降35.74%,到年末实现了正增长。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共压减市本级机关事业单位预算经费202万元。同时,紧紧围绕“三个年”活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助推企业发展,支持项目建设,不断加大财源培植工作力度,努力做大财政“蛋糕”。上级一次性追加各类专项补助收入31.34亿元,比2008年增长33.20%,再创历史新高。危机之年,金融部门从河池经济发展大局出发,和河池人民风雨同舟、和衷共济、共渡难关。中国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发挥了指导协调作用;河池银监分局发挥了监管引导作用;各金融机构应对危机出手快、力度大、效果好。全市信贷增量110亿元,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80亿元目标任务,新增贷款增量创历史新高,为河池经济平稳增长作出突出贡献。
(七)开展节能减排攻坚战,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先进市
针对我市未完成“十一五”减排中期目标的严峻形势,以铁的手腕严格落实责任措施,扎实开展节能减排攻坚战。重点启动南方、广维等重点耗能企业一批工程减排项目。城区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及各县(市)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加快建设,5家制糖企业减排项目通过验收,6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被淘汰,国家环保部解除了我市“区域限批”。预计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单位能耗下降4.5%左右,31家重点耗能企业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同比下降17%,完成全年任务的116%。城区山头绿化、矿区生态恢复、石漠化治理深入实施,完成人工造林31.82万亩,占总任务的105%,完成沼气池建设2.38万座。污染源普查通过自治区验收,重点流域水质保持在国家三类水质标准,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近年来第一次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
(八)加大各项社会事业投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初步统计,全年医疗卫生支出比上年增长39.4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比上年增长41.04%,教育支出比上年增长15.27%,文化体育支出比上年增长16.59%,农林水事务支出比上年增长14.37%,环境保护支出比上年增长182.86%。为民办好十件实事基本完成。
文化教育体育方面。“两基”成果得到巩固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落实职业教育攻坚中期目标,4909名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全部获得资助。出台《河池市2009-2011年文化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建成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巴马县荣获“中国书法之乡”称号。成功举办迎国庆60周年、纪念韦拔群诞辰115周年、第十一届铜鼓山歌艺术节、首届旅游商品设计与制作暨旅游商品展示大赛等大型活动。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全面发展,成功承办广西第五届老年人运动会、河池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展示活动等大型体育活动,河池籍运动员覃和在第十一届全运会获得自由式男子摔跤60公斤级第二名,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一等功一次。
就业再就业和创业方面。帮助9639名返乡农民工、1359名大中专毕业生和689名企业下岗职工实现就业创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5795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750人、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293人,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3.38%,控制在4.5%目标以内。
扶贫开发和扶持库区发展方面。扶贫投入进一步加大,全年共投入3.1亿元。都安大化大石山区大会战胜利告捷,扎实推进实施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毛南族)发展工作,第二批“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顺利通过自治区验收,广东对口帮扶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产业不断扩大,贫困状况有效缓解。贫困人口比上年减少8.5万人,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例比上年降低2.47个百分点。《岩滩水电站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规划设计报告》获国家批准实施,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6.62亿元;龙滩、乐滩水库移民补偿规划有效推进;完成新建电站水库移民前期补偿和安置投资2.7亿元;完成大中小型水库后期扶持投资1.61亿元。
社会保障方面。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实现应保尽保,城市低保标准比上年提高35元/月。“五险”参保人数超过93万人,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新(改)建廉租房2519套,建成352套。新建经济适用房4547套,竣工2035套。农村危房改造一期工程开工20844户,竣工16053户。
医疗卫生和人口计生方面。“新农合”农民参合率达90.81%,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全市实现了妇幼保健机构创等级建设上新台阶,医改工作有条不紊,成立了市级中医院。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甲型H1N1流感得到有效防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得到科学有效处置。人口计生工作全面完成全年各项指标任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
(九)全力抓好维护稳定和安全生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不断完善信访维稳机制,全市信访维稳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和“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全年群众信访总件(案)数、(人)次同比下降30%以上,排查矛盾纠纷调处率达97.84%,信访积案化解率达95%。圆满完成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韦拔群诞辰115周年和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各项重大活动期间的维护稳定工作。及时妥善处置岩滩电站库区移民“10·12”聚集静坐事件。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百日专项行动”,坚决遏制各类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全市没有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四项主要考核指标全面下降。
(十)全面夺取抗灾救灾重大胜利
2009年,我市旱涝等自然灾害交替发生。灾情发生后,我市第一时间组织力量科学抗灾救灾,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所、有病能医治,灾区秩序稳定。特别是罗城县卡马水库发生重大险情后,在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在专家的正确指导下,在武警水电一总队的大力帮助下,我市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军民团结拼搏,科学抢险,果断处置。经过6000多军民24天的日夜奋战,紧急转移避险群众36000多人(次),安置10多天,做到无一伤亡、无一重病、无一意外事故、无一治安刑事案件,确保了水库大坝下游群众、抢险人员生命安全和大坝安全,抢险工作取得了全面胜利,得到了国家防总、国务院新闻办的表扬,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肯定和人民群众的赞誉。在40年一遇的旱灾面前,全市投入抗旱人数达91.98万人,抗旱资金达4675万元,抗旱浇灌面积50万亩,解决29.01万人和19.32万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达到了“保生活、保生产、保增收”的目标。
一年来,我们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扣“建设新型产业基地,打造生态民族文化名城”主题,践行“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载体,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目标,强化科学理论武装工作,着力在应对危机上下功夫、在保障民生上下功夫、在维护稳定上下功夫,建立完善了一批制度机制,制定出台了一批符合河池实际的规范性文件,解决了一批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学习实践活动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和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实现“四保”目标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基本实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群众满意率达98.25%。
一年来,我们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和完善监督机制,自觉接受市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沟通,积极回应网民关注关切关心的问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100%。坚持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实施意见》,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奢侈浪费,整治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政府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民族、国防、双拥等工作,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工作。市人民政府等4个集体和4位个人分别荣获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荣誉称号。1人荣获广州军区第四届“国防之星”荣誉称号。我市荣获全国第三批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单位。天峨县获得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宜州市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市国土局、南丹县被评为全国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先进集体。市统计局荣获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环江县获得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大化县岩滩库区淡水养鱼科普示范基地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基地。巴马县、罗城县、都安县、市发展改革委、市林业局、市广电局、市档案局等单位获得自治区级表彰。监察、审计、工商、统计、物价、外事、侨务、宗教、税务、通讯、邮政、检验检疫、海事、农机、供销、粮食、技术监督、烟草、盐务、保险、地震、人防、水文、气象、人事编制、新闻出版、地方志、接待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步。驻河池中直、区直单位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驻河池部队、公检法司为我市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在外有危机冲击、内有灾害困扰的2009年,我们积累了在逆境中发展、在困境中崛起的重要经验。第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扩内需保增长一系列政策措施,坚定信心,勇于应对挑战,敢于战胜困难,是做好工作的根本保障。第二,以“三个年”活动为载体,采取“四个非常”的办法是实现“四保”目标的关键举措。第三,抢抓机遇,全力争取中央、自治区支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是做好工作的重要条件。第四,全力推进项目投资、技改投资、新增贷款三项目标是做好工作的重要抓手。第五,全力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第六,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改变作风、狠抓落实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这些经验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做好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政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市成为重灾区,经济社会发展遇到了不少新的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总量小,可用财力少,人均水平低。二是工业化率低、城镇化率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仍很弱。三是产业结构不优,产业程度不高,产业结构调整任务繁重。四是城乡居民收入不高,改善民生还需要做大量工作。五是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生态环境脆弱、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社会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六是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千方百计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2009年的工作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中央、自治区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和404万各族人民团结一致、攻坚克难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驻河池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驻河池中直、区直单位,向关心支持河池经济发展的国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2010年目标任务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实现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目标的最后一年,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巩固经济回升基础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各项工作,对进一步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创造良好条件至关重要。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自治区、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自治区加快构建“两区一带”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机遇,结合河池实际,继续坚持“四个非常”,深化“三个年”活动,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扩大内需、加大投资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和“十一五”规划目标,开创河池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0%、增加值增长20%;实现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1.2吨标准煤;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指标内;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3%以上,主要江河Ⅲ类水质达标率达96%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新增就业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主要工作目标是: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财政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5%、增加值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
以上目标,综合分析了发展环境存在的机遇和挑战,既考虑加快发展速度,又考虑保证发展质量,既考虑有利因素,也考虑困难条件,体现了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与中央、自治区精神吻合的原则,与“十二五”规划衔接的原则,符合我市实际。要完成以上目标,必须认清我市的基本市情和准确把握好当前发展新形势。一是国家将我市作为广西“两区一带”的资源富集区加快发展,我们要用足用好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效应,促进跨越发展。二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我市高度重视与支持,同意把我市纳入西江经济带和西江黄金水道开发建设,为我市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三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我市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我们必须加强对自由贸易区政策的学习和运用,抢抓开放合作大机遇促发展。四是我市丰富的矿电、农林、生态、旅游资源和逐步完善的综合交通网络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是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已经逐步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我们必须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规模和水平,促进经济实力提升。六是后发展欠发达仍然是我市最基本的市情,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发展。
三、2010年主要工作措施
今年,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十一个方面工作,继续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和扩大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
(一)加大投资和消费力度,千方百计扩内需促增长
1.全力推动项目建设。继续实施“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市安排1000万元以上的主要建设项目510个,总投资1701亿元,年度投资301亿元。一是继续掀起交通建设新高潮。全年要完成投资96.8亿元。公路方面:建成河池至宜州高速公路;加快六寨至河池、河池至都安高速公路建设;争取开工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城区北环公路;加快续建天峨至乐业、忻城至大化二级公路等路网工程;全面推进城西一级客运站、环江县大安至英豪四级油路、都安加脉至永乐公路等一批农村公路和场站建设,抓好县乡断头路建设。铁路方面:开工建设金城江至南宁铁路;做好黔桂铁路增建复线、河池至百色铁路的前期工作。机场方面:加快河池机场和机场市区综合服务区项目建设。水运方面:抓住国家将红水河纳入“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规划机遇,争取龙滩水电站通航设施尽快建设,争取上级支持加快实施红水河复航工程。二是加大对产业项目的投入和建设。全年安排279个产业项目,年度投资130.72亿元。力争开工建设龙滩二期、广维生物质制5万吨/年聚乙烯醇等项目;加快推进中国五矿公司与成源合作技改、南丹金山100万吨氧化矿综合回收、大化艾格菲公司美国瘦肉型生猪养殖基地等项目建设。三是加大对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加快岩滩电站库区移民遗留问题处理规划项目、市人民医院门诊综合大楼、河池学院东校区扩建、市职教中心新校区、龙江河综合整治、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等项目建设。四是全力抓好征地拆迁。统筹安排用地计划,切实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安置,做到文明征地、和谐拆迁,确保项目用地需求。五是推进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加大前期工作经费的投入,市本级安排2000万元,各县(市、区)不低于500万元;进一步完善部门集中联合审批制度和工作机制,减少环节,提高效率。六是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继续保持和发挥各级“项目建设办”的作用,加大力度争取更多的中央、自治区投资项目。坚持从早、从快将年度计划下达,把任务和责任层层落实到位,落实到具体人。严格执行重大项目稽查办法,把项目建设成效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七是做好项目储备。要积极做好天峨(下老)至百色,贺州至巴马,桂林至河池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快项目早日开工建设,继续全力推进环江火电厂项目申报工作。同时,重点在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做好项目储备。
2.积极扩大消费需求。一是加快房地产开发。抓紧编制今后三年城乡住房建设规划。适当提高中小户型、中低价格普通商品房供给,盘活住房租赁市场。加快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鼓励房地产开发向乡镇发展,引导房地产企业参与城乡风貌改造建设,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鼓励农民拆旧建新。二是健全农村市场。认真贯彻落实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深入实施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简称“新网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扎实推进“家电下乡”工作,推动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三是积极发展服务业。放宽市场准入,拓展服务领域,大力发展餐饮、休闲娱乐业,重点培育家政服务、信息服务、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消费热点。
(二)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千方百计做大做强做优工业
充分发挥我市资源富集区优势,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的决定》,重技改、重服务、促调整、强企业、兴产业,下大力气提高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全年要确保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0%、增加值增长20%。
1.加大技改力度。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技术改造,集中力量抓好一批重点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尤其是要突出具有产业化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项目,能突破传统产业技术瓶颈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项目等。2010年,要完成技改投资30亿元,力促南方、成源、广维、博庆、博冠、泰星、南丹锡冶炼厂等10家企业亿元以上技改项目按计划开工,促成一批重大技改项目竣工投产。
2.加快实施“三百工程”。紧紧围绕全市产业振兴计划,加快实施“三百工程”,实现工业经济跨越发展。一是百亿产业工程:加快有色金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努力在高新技术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方面有新突破,推进初级产品向“高、精、深”的高端产品延伸,推进有色金属尾矿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要深度开展矿产资源勘查,摸清矿产资源家底,新增矿产资源储量,扩大矿产资源基地,为有色金属产业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年内有色金属产业工业总产值达150亿元以上。努力争取龙滩二期工程早日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岩滩电站的扩容工程,做大电力产业。力争今年实现电力产业工业总产值达100亿元。二是百亿企业工程:通过市场运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生产要素向强优企业集聚,重点支持南方公司、华锡集团、成源公司、广维公司等重点企业联合重组、做大做强,打造河池工业产值超百亿元企业。今年,南方公司、华锡集团要实现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龙滩电站要实现年销售收入40亿元以上;成源要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河池供电局、金河公司、博庆公司要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三是百里工业长廊工程:以市级四个工业园区和五圩工业园区为主要平台,优化园区发展环境,吸引一批外延关联度高、集聚效应高、产业带动强的项目向园区集中,力争在引资扩容、发展产业集群上实现新突破,加快把“丹宜百里工业长廊”建设成为有色金属、化工建材、食品加工、茧丝绸、机械等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集聚长廊,实现企业集群化、项目配套化、产品精细化。今年,四个市级工业园区要完成工业总产值60亿元,同比增长40%,完成工业增加值15亿元,同比增长50%。
3.积极发展新型工业。立足现有基础,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打造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竞争能力强、带动效应强的新型工业企业,走出一条工业实力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工业创新为主要动力,推动创新型河池建设。一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托人才小高地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冶炼、印染、加工等方面的自主创新,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为中心,降低资源型工业的资源成本。积极引进专利技术,加快推进尾矿、废渣规模化综合利用。以采用先进资源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技术为重点,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加速有色金属、化工、桑蚕和蔗糖等产业链条延伸。支持华锡集团、南方公司、金河公司等强优企业,重点研发生产锡合金材料、铟锡化合物材料、纳米氧化锌等高附加值产品,发展有色金属高新技术材料制造业,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三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以做强主导产业为目标,努力推动有色金属、电力、化工建材、桑蚕丝绸、绿色长寿食品等五大产业发展。整合优质饮用水资源,引导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出品牌,做大做强优质饮用水产业,力争年内形成100万吨优质饮用水产能。
4.全力做好企业服务。继续深化“服务企业年”活动,下大力气解决企业运输难、用地难、融资难、项目审批难等问题,促进工业企业持续健康运行。一是充分发挥领导联系企业“六个一”机制的作用,主动帮助企业和项目业主解决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并制定重大项目进度表和企业服务事项落实情况,抓好跟踪落实。二是实行联合审批、现场办公等多种形式,坚持“特事特办”,开辟“绿色通道”,为项目、企业实行“一站式”服务,凡重大项目、重点工业企业在我市申办事项的手续,做到优先办理,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三是加强政银企合作交流,采取技改贷款贴息、流动资金贷款贴息等办法,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四是加强与铁路运输部门沟通、协调,努力解决企业原料、产品运输难题。通过以上有效的措施,推动18家停产企业尽快恢复生产,50多家半停产企业正常生产,确保全市工业企业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加快工业健康发展。
(三)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要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自治区主席马飚视察河池时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做好山水文章,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培育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
1.全力稳定粮食生产。推行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强粮食流通设施建设和维修改造,完善粮食储备体系。严格耕地保护,坚守32.87万公顷耕地红线。落实种粮优惠政策,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加快良种良法配套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推广优质稻130万亩、单交玉米130万亩,粮食播种稳定在421万亩左右、总产量稳定在106万吨左右。
2.做大做强农业“三特产业”。第一,做大做强特色种植业。糖料蔗稳定在110万亩左右,原料蔗总产量500万吨左右;扩种桑园3万亩,桑园总面积达60万亩以上,桑蚕鲜茧产量6.5万吨左右;扩种特色水果3万亩以上,水果总面积发展到158万亩以上;蔬菜种植发展到130万亩以上,毛葡萄种植稳定在10万亩左右,中药材种植发展到10万亩左右。第二,做大做强特色养殖业。着力扩大优势养殖业规模,全市库区大水面渔业开发33万亩,产量2.3万吨;其中网箱养鱼200万平方米,产量1.1万吨;出栏牛20万头,出栏山羊70万只,出栏香猪110万头,出笼瑶鸡400万羽、乌鸡80万羽、六画山鸡150万羽,力争带动水产畜牧业实现产值增长3%以上。要大力推广天峨县结合移民搬迁实施庭院生态循环农业开发模式。第三,做大做强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围绕糖料蔗、桑蚕、果蔬、毛葡萄、油茶、八角、中草药、畜牧等特色产业培育发展加工企业,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对主营产品销售收入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比上年增加20%以上、新获得自治区级以上名牌农产品称号的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给予奖励扶持。支持龙头企业做强做大,打造生态、绿色、长寿农产品品牌,加快形成“大产业、大基地、大市场”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3.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宜州桑蚕茧丝绸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积极引进印染技术和企业,延长产业链,打造中国西部最大的桑蚕产业大市,带动桑蚕产业率先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格局。全市桑枝食用菌生产规模要比去年翻一番,达4000万棒以上,实现产值1亿元以上;商品材产量达到190万立方米,人造板产量达到38万立方米。力争增加固定资产或销售收入达500万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家以上,新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以上。
4.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兴修水利长效机制,加快水利建设,完成12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建防洪排涝工程10处5公里,解决18万人饮水安全和困难问题。扩大土地整治和中低产田改造,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和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00公顷,新增恢复灌溉面积3.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万亩。要加大农村道路建设、农村电网改造等惠民工程,开展水、电、路、房、医、教、能、保等农村公共事业综合建设。全市要完成1000个屯屯内道路硬化任务。
5.大力促进农民就业。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和稳定现有就业岗位,扶持农民就业创业,坚持外输内转创业并举,大力培训新型农民,鼓励农民工就近就业,促进“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培训骨干农民2万人以上、返乡农民工1万人以上。
(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动特色城镇化进程
以规划为龙头,强调快节奏,按照“三高”要求,强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全年完成91个城镇建设项目,投资37.17亿元,力争全市城镇化率达34%以上。
1.高起点做好城乡规划。以黔桂走廊城镇带和红水河流域城镇带为主轴,以融入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为发展方向,重点抓好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河池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专项规划、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的编制;加快实施县域村镇体系规划,进一步完善以小城镇为依托、中心村为节点的县域村镇规划布局。
2.高标准推进城镇建设。中心城区方面:切实按照“一年初见成效,两年重点突破,三年较大改观”的工作目标,重点围绕“两区一江一改”(即城东城西新区、一江两岸、旧城改造),倒排工期,快节奏、强动力、高效率,加速推进道路桥梁、城区防洪、给排水、供气供电、公共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能快就不要慢,具备条件开工就马上开工。加快盘活土地存量,储备一批建设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实现中心城区建设大推进、大突破、大改观。特色城镇带方面:以中心城区为轴心,推动宜州、罗城、环江、南丹等丹宜工业走廊城镇带优先发展。以红水河流域纳入西江经济带建设为契机,加快天峨、凤山、巴马、东兰、大化、都安等红水河流域城镇带建设。要充分挖掘城镇历史文化内涵,加强城镇特色塑造,在城镇化建设上做出自己的特色,彰显自己的风格。城乡风貌改造方面:按照全区城乡风貌改造工作部署,年内要完成南宁至都安高速公路、柳州至宜州高速公路沿线中的都安县安阳镇苏利社区百才屯和登金移民点、地苏乡南江村南新移民点,宜州市庆远镇宜畔村圳岭屯、洛东乡寻田村社村屯、洛西镇枫木村洛寿屯等6个试点村屯的风貌综合整治。其余县(区)要同时启动2个以上村屯作为综合整治示范点,利用示范点经验,统筹推进面上新农村建设。
3.高水平加强城市管理。要完善城区管理长效机制,加大城区管理综合执法力度,突出重点区域、重点时段、交通秩序、经营秩序、环境保洁、违章搭建专项治理,实施小区巷道、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综合整治,全面清理“五乱”现象,免费开放城区公厕。要加速推进生态城区建设,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都要立体绿化、见缝插绿、垂直挂绿、拆墙透绿,特别要抓好城区公园绿地、街头绿地、广场绿地、山头绿化和沿江、沿路、小区等绿色景观工程建设。要不断提高城市亮化水平,完成城区12条路和10个小区巷等道路路灯安装及改造,打造一个五彩缤纷的城市。要提高市民文明程度,创建文明、优美、清洁的城市环境。
(五)加快生态旅游基地建设,促进旅游产业大发展
要把旅游业作为我市新兴战略产业加快培育,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着力提升文化内涵,认真实施“1346”工作规划,促进旅游业跨越发展。全年力争接待国内外旅游者同比增长25%以上;接待入境旅游者同比增长43%;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21%以上。
1.抓好一个规划。即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自治区关于建设红水河流域国际旅游目的地的要求,上半年制定完成我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统揽全市旅游发展。
2.实施三大提升:一是提升旅游产品开发。尽快启动河池市红水河流域旅游集散中心的建设,积极推动“一江两岸”景观工程和城区周边的生态、人文景观(区)的建设,把市区作为全市旅游的集散中心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来打造;加快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全力做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工作,着力推进景区升级提档;加快开发旅游纪念品、工艺品、民族手工艺品等衍生消费品,推进成行成市,刺激旅游“二次消费”。二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以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为抓手,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的规范与监督管理,着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大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三是提升旅游营销水平。要加强旅游整体宣传促销力度,高品位策划旅游大篷车、推介会,高立意策划“一县一节”、“一月一节”活动,做到以节促游、以游促销。
3.打造四大特色品牌。突出“生态、长寿、民族、红色”四大特色,着力打造河池特色旅游品牌,努力构建“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新格局。一是挖掘红水河特有文化内涵,整合开发天峨龙滩天湖,东兰大同垂钓天堂、红水河第一湾,大化八十里画廊、奇石博物馆、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都安红水河英雄大峡谷等景区(点),着力打造“红水河生态”品牌;二是以长寿养生文化为依托,整合开发巴马长寿水晶宫、盘阳河,凤山国家地质公园、凤山三门海等景区(点),着力打造“长寿养生”品牌;三是整合少数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加快开发宜州下枧河、南丹甘河白裤瑶民俗文化村、罗城仫佬族博物馆、环江毛南族博物馆等景区(点),着力打造“刘三姐故乡”品牌;四是以东巴凤是百色起义的策源地和指挥所为依托,整合魁星楼、列宁岩、东兰烈士陵园、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部旧址、红七军标语楼等革命遗址,着力打造“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品牌。
4.构建六条精品线路。要在《河池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框架下,构建六条旅游精品线路。一是红水河流域生态观光旅游线;二是世界地质公园探险旅游线;三是世界长寿之乡休闲养生旅游线;四是刘三姐民族民俗风情旅游线;五是白裤瑶原生态民族文化体验旅游线;六是东巴凤红色旅游线。
(六)加大财源培植力度,增强金融支撑,增加财政收入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深入挖掘税源潜力,培植重点财源、新兴财源、后备财源,培育增长新亮点,加强财税征收监管,勤俭办一切事业,促进财税增收增效,努力完成财政收入45.56亿元,增长13%,力争达到46.38亿元,增长15%。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市本级财政安排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专项支出8566万元,比上年增长42.27%。
——加强做好金融工作,努力破解融资难题。进一步加强政银企合作,积极引导银行金融机构灵活运用货币信贷政策,继续加大支持我市支柱产业、优势行业、重点企业发展的力度。一是认真规划组织各类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和贷款贴息补助。二是通过增加地方配套经费、项目前期经费以及技改补助资金等方式,全力支持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加快投融资体制建设。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发挥财政资金的“孵化”作用,吸引和盘活银行资金和民间资本;积极创造条件,争取金融信贷加大对我市项目和企业的支持,力争全市信贷增量再创新高,为财政增收打牢基础;建立信用担保机构,搭建社会融资平台;最大限度开放投资领域,鼓励外资、民间资金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公路交通、旅游业建设和开发,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新机制。
(七)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高开放合作水平
1.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资源性产品价格、污水处理收费等改革,深化国有企业、财税体制等改革,加快释放发展活力。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保完成林改任务60%以上。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农民进城落户条件,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2.着力提高开放合作水平。要紧紧抓住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等机遇,积极参与和推动多区域合作,认真研究珠三角、长三角、西南地区等区域产业发展和转移趋势,组织开展利用外资系列招商推介活动、国内合作系列招商推介活动、招商引资项目大兑现系列活动,瞄准国内外知名企业,实施交通、能源、旅游、农业等领域的重点合作项目,引进一批有利于促进产业发展和优化升级的战略投资者,招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
3.着力扩大对外贸易规模。用好用足国家鼓励进出口支持政策,以稀缺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为重点,支持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加强境外资源合作开发,建立境外稳定的进口渠道,带动其他产品出口,千方百计扩大进出口业务。重点组织企业参加境外知名展览会和其他重要的展览会。加快企业“走出去”,培育壮大和扶持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龙头企业。今年要确保实现进出口总额增长15%。
(八)狠抓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先进市建设
在保增长、保发展的同时,要严格对照建设生态文明先进市的各项指标要求,全面铺开生态文明先进市的建设。今年全市务必完成净减排化学需氧量1万吨、二氧化硫1万吨的任务,全面实现“十一五”期间污染减排目标。
1.突出抓好节能降耗工作。严格“一票否决制”,突出抓好重点耗能行业企业的节能降耗。全面推行企业清洁生产,组织实施清洁生产重点工艺技术示范工程。继续抓好南方、广维、金河、南丹工业园区等循环经济示范单位建设。加强重点耗能企业工业节能降耗专项督查活动。全市推广使用6万只高效节能照明灯。在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自治区下达的节能降耗目标的基础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5.8%,努力构建绿色河池、人文河池。
2.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力开展污染减排攻坚战,各县(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必须按攻坚责任状要求在2010年4月30日前按质完成建设任务并投入试运行,确保2010年6月份起形成减排量。河化、河池南方、全江等三家企业的二氧化硫减排项目以及河化集团废水末端治理工程必须于2010年6月30日前投入运行;河池鑫华冶炼有限公司要完善治理设施确保达标排放。市委、市政府计划用5年时间,分两期实施,对中心城区影响居民生活环境的冶炼企业进行搬迁。通过全面整治,还市民一个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抓住自治区将刁江南丹段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纳入今年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前期工作重大项目和列入“十二五”规划大纲的机遇,加速推进刁江污染治理,加强水、空气、土壤和重金属等污染防治,确保辖区环境安全。采取恢复自然植被、封山育林育草、小流域水土保持等综合措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稳步推进石漠化治理。全面推进城乡绿化、城区生态恢复和农村沼气池建设,全年植树造林30万亩,全民义务植树600万株,新建沼气池2万座,力争创建“森林城市”。
(九)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1.优先发展教育。积极争取国家教育扶贫试点,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成果;加快市职教中心新校区建设,完成全市职业教育攻坚目标;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支持河池学院高标准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坚持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统筹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2.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坚持把支持就业再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000人,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73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3.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把产业扶贫放在首位,结合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继续深化广东对口帮扶工作,继续组织实施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毛南族)发展工作。争取将河池列入国家特殊贫困地区综合治理示范市。加大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大石山区、高寒山区等贫困区域综合开发的投入,力争每个县(市、区)新增1-2个带动力强的扶贫产业企业。完成第三批“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任务和东莞市援建的15所学校建设项目,解决3万人以上贫困人口饮水困难问题,减少贫困人口8万人以上。
4.抓好库区移民扶持。积极稳妥实施岩滩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规划,在全面完成应急启动的岩滩库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35个,投资5026万元的基础上,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今年投资2.2亿元的岩滩库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库区移民口粮补助款兑现和教育、就业扶持工作。抓好新建电站移民搬迁安置、库区移民基础设施建设、移民新村建设、移民教育培训等七大工程,加大移民后期扶持力度,发展库区特色优势产业,继续执行库区移民包村帮扶责任制,建立库区移民逐步走向富裕的长效机制,维护库区和谐稳定。
5.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新农合”医疗和网络建设,确保参合率达95%以上,实现参合农民在市内就诊“一卡通”。完成在校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0万人、覆盖率95%,实现“五险”参保人数88万人以上。加强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大力帮扶新失地农民、五保、残疾人员等弱势群体,关注老年人生活。
6.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快河池民族剧院、河池民族博物馆和县、乡、村三级文化项目建设,加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体育工程”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努力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7.着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优化城乡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中医药特色优势示范窗口建设,推进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提高联防联控重大传染性疾病能力,加强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
8.抓好人口普查和计生工作。今年是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关键年,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广泛发动、扎实推进,确保普查工作顺利开展。严格执行生育政策和目标管理责任制,推进人口计生体制机制创新,抓好“诚信计生”工作,加强县乡服务站所建设,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综合治理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9.坚持为民办实事。今年要做好下面十项惠民便民工程:
(1)实施教育惠民工程。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改善中小校舍安全状况;对就读普通高中的库区移民子女和在国家级贫困县就读的普通高中学生免除学费;对进入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习的库区移民家庭、扶贫异地安置家庭、城镇低保户、农村特困户等特定人员给予学费资助。
(2)实施医疗卫生保障惠民工程。实施基本公共卫生保障工程,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母婴健康“一免二补”幸福工程,对符合条件准备办理结婚登记的人员及新婚夫妇实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对孕妇产前筛查及新生儿疾病筛查给予补助,以控制出生缺陷高发状态,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3)实施社会保障惠民工程。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95%以上;继续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保率达95%以上;实施五保村建设一期工程。
(4)继续实施文化惠农工程。实施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示范项目工程,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成农民广场、村屯文化活动中心和农村群众的精神家园;农村电影公益性放映,每月每个行政村放映一场电影;继续实施20户以上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
(5)实施安居工程。实施农村危房、茅草房改造工程,解决和改善少数民族聚居区及革命老区农村部分贫困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继续实施少数民族聚居村寨防火工程和廉租住房工程。
(6)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解困工程、村屯通路、沼气池建设工程。
(7)实施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解决库区移民交通、饮水、危旧房改造等困难问题,建设一批水库移民新村。
(8)实施超级稻种子补贴项目工程。全市推广超级稻面积55万亩。
(9)实施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工程。加快农资流通网络建设,建设农资配送中心,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支持万村千乡农家店和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建设。
(10)实施“放心肉”工程。加强乡镇屠宰场硬件设施、设备建设改造,改善乡镇生猪定点屠宰工作条件和环境,确保广大农村地区肉品质量安全;开展定点屠宰场病害猪无害化处理,保证上市生猪产品质量安全。
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继续做好民族、外事、侨务、宗教、统计、气象、地震、人防、水文、广播电视、档案、老龄等工作。扎实做好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力争今年获得自治区“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组织力量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
(十)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1.加强信访维稳工作。按照“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公正廉洁执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强化抓源治本,深入开展大排查、大调处、大接访、大防控和“矛盾纠纷化解年”活动,充分发挥乡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的作用,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2.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坚定“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两个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完善市、县、乡、村四级隐患整治管理制度,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健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事故总量总体下降,事故伤亡人数下降,不发生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保持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3.加强平安河池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努力提高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开展和谐单位、和谐乡镇、和谐村屯、和谐街道、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和谐学校、和谐企业、和谐邻里等“和谐建设在基层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和谐安定的良好环境。
(十一)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保障
1.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扎实开展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和政府信息公开,全面履行职能,把该管的切实管好、管到位,把不该管的真正放开,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高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激发社会创造活力。
2.进一步提高执行能力。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转变工作作风,整顿文山会海,强化工作措施,把抓落实作为工作的起点,集中精力抓落实,一门心思抓落实,一以贯之抓落实,在落实上下工夫,在落实上求实效,切实做到戒空、戒虚、戒假、戒骄、戒懒、戒奢。
3.进一步加强学习研究。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结合形势和任务,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领域,提升知识层次,提高理论思维、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水平。善于研究和分析,及时抓住发展机遇,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4.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建立健全联合督查、专项督查等行之有效的督查机制,对已部署的重点工作要重点督查、跟踪到底;对一些关键的、重要的环节,各级领导要亲自拿在手上,紧抓不放,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检查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主动维护发展大局。
5.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筑牢廉洁自律的防线,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自尊、自省、自警、自励、慎微、慎独,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做廉洁从政的模范。
各位代表,我市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新的征程任重道远,新的形势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市政协的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以更加宽广的视野谋划发展,以更加昂扬的斗志迎接挑战,为圆满完成本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加快河池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