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拥有共同的“网络敌人”
来源:欧洲时报 更新时间:2010-02-03

 
 
    法国《欧洲时报》文章 原题:中美拥有共同的“网络敌人”
    从美国谷歌公司威胁退出中国市场,到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就“互联网自由”发表演说,再到美国总统奥巴马出面力挺希拉里,被中国官方淡化处理的谷歌事件,却被美国方面炒作到“总统关注”的层面。

    现代人其实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现实世界,一个是网络世界。曾几何时,现实与网络之间并无太多交集。就拿“网络战争”来说,这一概念虽已出现多年,人们却总是不以为然。不过,随着媒体不断曝光发达国家正在为建立日益完善的网络攻击武器而努力,这种状况有了改变,人们开始相信“网络战争”随时可能爆发。

    对于美国而言,打赢其所谓的“网络战争”,意义不言而喻。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如果再能在已经渗透到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互联网中独占鳌头,其对世界的掌控将达到新的高度。

    当然,美国要想达到此目的并不容易。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及美元地位越来越受到挑战;美国综合国力的衰落衬托出全球多极化格局的成型,这其中中国地位的上升又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想要维持“世界第一”的感觉,美国必须寻找下一个发力点,现在看来,互联网成为重要选择。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针对中国互联网发起的层层攻势,实际上仍然是其众多“中国威胁论”中的一种。也因此,中国依法对网络进行监管的惯常做法,在美国眼中成了限制网络自由的行为;中国适度发展互联网技术、培养相关人才的努力,在美国眼中成了“建立世界第一支信息化部队”的企图。

    近年来,很多国家都发生过利用互联网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秩序等进行破环的事件,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国加强对网络的监管也多是基于此。鉴于“网络无国界”的特质,专家和学者多次呼吁各国间加强合作,而“网络战争”的真正敌人也应该指向于此。

    如同反对恐怖主义、应对气候变化一样,在即将到来的“网络战争”中,中美拥有共同的“网络敌人”,而作为全球化时代象征的互联网更应成为双方合作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