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来源:人民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論社會信息化對新聞傳媒業的影響
王玉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长足进步。中国的新闻传媒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停顿和倒退是没有出路的。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对近30年我国新闻传媒业改革开放最好的概括。研究探讨三十年来信息化浪潮对新闻事业带来的作用和影响,对于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与基本内涵,对于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更加坚定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社会信息化及对新闻传媒业的影响

  信息化是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通讯、信息处理)等高科技技术为依托的一种新技术扩散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经济结构从以物质与能量为重心向以信息与知识为重心转变,同时引起整个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使得信息唾手可得,极大地提高生产力和生活质量。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并逐步向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演进。进入21世纪,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信息网络更加普及并日趋融合。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重塑全球经济竞争格局。互联网加剧了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成为信息传播和知识扩散的新载体。电子政务在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政府效能、扩大民主参与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信息化使现代战争形态发生重大变化,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核心内容。全球数字鸿沟呈现扩大趋势,发展失衡现象日趋严重。发达国家信息化发展目标更加清晰,正在出现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趋向;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主动迎接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力争跟上时代潮流。全球信息化正在引发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重塑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的新格局。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相继启动了以金关、金卡和金税为代表的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1997年,召开了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十五"期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对信息化发展重点进行了全面部署,做出了推行电子政务、振兴软件产业、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等一系列重要决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中,全面部署了我国在该时期信息化发展的主要任务,明确了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的方针重点,是新时期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2008年3月,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这是当前我国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为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新闻是信息领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新闻传播工具 (news media) :传递新闻信息的载体;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新闻纪录影片和新闻性期刊的总称。西方称为新闻媒介(News media)或大众传播媒介(Mass media)。

  人类历史上,新闻传播活动经历了 4种方式:原始传播方式、手抄传播方式、印刷传播方式、电子传播方式。在书写工具问世以前,信息的传递是通过语言手势图记、烟火等方式进行,受到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当新闻传播工具出现后,新闻传播才成为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活动。新闻传播工具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交往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传播方式不断变化,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效果也越来越大。各种形态的新闻传播工具,都有其优势和不足。广播、电视利用现代化的电子技术传播新闻,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传播迅速,范围广泛,问世几十年来,其发展速度和规模,超过了报纸。但是,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报纸并没有被淘汰,因为报纸是文字的记载,读者可以慢读细看,有思考的余地,又可以长期保存,便于查找。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报纸是最常见的新闻传播工具。三中全会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中国新闻事业的功能有了重大突破。第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是1981年前后新闻界关于新闻语言多样化问题的提出。这标志着我国大众传播媒介开始从过去较为单一的"政治教科书"的功能和角色扮演中走了出来,开始向着履行多种功能、扮演多种角色的方向转型。第二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是1991年前后兴起于报刊界的"周末版"大潮。这场大潮给中国传媒带来的革命性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它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深刻内涵在于,开始突出和强调"读者喜欢什么"、"读者想知道什么",从而在选题、采访、编辑方针等诸多新闻要素的把握上首次向着受众本位的方向发生了转移。第三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是1993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的开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焦点访谈"以及紧随其来的各种新闻专题节目。这些新闻类节目的走红表征着我国新闻媒介第一次以新闻作为自己的"第一要素"。在此之前,我国大众媒介尤其是电视媒介主要是宣传教化的工具、文化传承的工具以及娱乐消遣的工具;而从这时起,大众传播媒介的首要功能回归。其动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社会已经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至此,我国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和角色体系得到了系统性的恢复和重建。

  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本质

  信息理论作为自然科学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世纪。20世纪开始,信息开始作为一门科学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信息论、系统论与控制论自从问世以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科学地解释了发展变化中的全新的世界。

  目前,学术界有关信息的定义至少有几十种。其中比较权威的是美国数学家申农的定义:"信息就是消除或减少接收一方认识上的不确定性。"宇宙间的事物,如果是单一的、孤立静止的,其中没有任何差异和变化,宇宙就会处于死一般的寂静状态。然而,我们所生活的大千世界是复杂多样,它们处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状态之中,而表征这种联系、变化、差异的,就是信息。信息代表了有序。信息代表了负熵。大千世界的一切都是以其信息告诉我们它处于什么样的新的状态的。这就是广义的信息(information)。

  整个自然界由三大部分组成:即物质、能源和信息。从物质到能源到信息,人类对这一发展历程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相应地,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从体力的延长到达了脑力的延伸。人类正从一种分散孤立的状态走向相互联系、相互协同的高度有机化、整体化状态。全球性的经济相互作用和影响,社会生活多方面的联系和发展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人类社会的这种整体化、有机化的发展,正是由于信息的充分流动而促成的。人类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人类脑力和智力的延长。而信息流动的是否充分,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社会进步和文明的程度。

  信息代表了什么?信息代表了资源,信息代表了生产力。这里并不是说信息能代替物质资源,而是说它可以转化为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是用信息产品给人类生产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比如,世界公认的资源匮乏的国家日本,二战后初期科学技术比世界先进水平大约落后20至30年,于是政府和企业提出"吸收性战略"。1950年至1975年,日本共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25777项,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本一位经济学家说,我们国家缺少资源,但是我们重视信息这一资源,才使我们国家发家致富。的确,当千里飞骑送信成为一种记忆,当条码代替货币成为有价物,当中国已有6329万人在网络上购物,当卫星定位能够精准到一块石头,有谁还能否认信息的重要作用呢?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改变,最终是由社会生产力所决定,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作用日益凸现,信息科学技术作为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体系中的前导要素,它所引发的社会信息化则将迅速改变社会的面貌、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信息就其含义而言,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即信息的内容;二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即信息载体,如符号、声音、文字、图形等都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技术则是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存储、显示和应用技术,如遥感技术、遥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盘技术、各种显示终端技术等。信息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的生产和应用两个方面。信息技术的生产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产业,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电信设备、微电子生产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则是体现在信息技术的扩散上,包括信息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等。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传媒业的面貌越来越精彩。传统媒体广告的传播模式是以大众传播单向性为基础的,信息从媒体向受众单向流动,传统媒体广告的诉求策略和表现形式因此受到限制。报纸、杂志广告主要是运用文字和图像两种静态的传播符号来表现广告内容;广播广告通过调动人的听觉和想象力来传递广告内容;而电视广告则运用图像、声音、文字、音响等多种传播符号来表现广告创意。但它们都会因为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只能传达有限的内容。而新媒体使用数字压缩技术将印刷、广播、电视、电子出版、计算机通信等各种信息媒体联成一体,对声音、影像、文字、数据等进行一元化高速处理,全方位立体地为用户提供双向信息系统。随着网络带宽的问题得以解决,大量的视觉形象将取代现在以文字为主的传播方式,新媒体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信息传递形式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快速发展变化,呈现出来日新月异的多种形态,对人们的视觉、听觉、感觉等带来多种冲击,信息化社会传媒业的缤纷色彩令人目不暇接,是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人类社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新闻传媒业面对社会信息化的历史抉择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技术的发展兴起,传统新闻传媒业受到严重挑战。

  2008年7月24日,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最新的统计公布, 2001年中国网站规模仅为23万个,到2006年中国网站规模达到了84.3万个,截至2008年7月,中国网站数量已经达到191.9万个。年增长率达到46.3%。并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2.53亿,首次大幅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

  以网络媒体为首的新媒体已经把原来的传媒生态搅得天翻地覆。 首先是各类新媒体如网站、播客、博客、社区论坛等抢走了年轻读者。报纸一直在努力吸引年轻读者,但效果并不理想,而新媒体几乎没有花多大力气,就把几亿年轻人吸引过去了。其次是读者越来越小众化。全国性的综合大报经营遇到困难。倒是以某一领域为报道重点的专业报,还经营得有声有色。由于网络的影响,城市年轻人正在逐渐养成新的阅读习惯。他们已经习惯了网络阅读,并正在慢慢远离传统阅读方式。这些生态中的"软"变化,加上以技术发展进步为标志的"硬"变化(如已有IT公司在研制便于携带和阅读的电子报,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传统媒体遇到了从工业化时代快步迈进网络时代不二选择。电脑、手机等媒介由于使用了网络、短信、即时聊天等功能成为一批新媒体,由于信息及时、即时互动、终端分散、囊括了平面信息和音频视频等特点,将各种传统媒体的主要特性融为一体,从而在传媒市场上迅猛崛起。

  随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闻在个人网站上的实际发布就是世界传媒领域遇到的新问题。截至2007年4月5日,中国这类网站数目达到81个。个人新闻发布在网络的无穷空间里,改变着中国的媒体生态。这些个人新闻发布者处在一个灰色地带。这的确是中国新闻界目前面临的新问题。传统的新闻观念,已在受到挑战。个人新闻发布者试图在客观、真实的钢丝上行走,但他们缺乏应有的制约。新闻业的历史长河中,客观、公正、严谨的准则,是这个群体难以承担的。新闻的两个任务,一是报道,二是引导。报道靠事实,引导靠思想。这两大任务也是个人新闻发布者目前不可能胜任的。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和引导,也应该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正如有的传播学教授所言,谣言借助各种先进的传播手段进行快速、广泛的传播,已成为今天新闻传播领域中的一大公害。加上网络的"人肉搜索"等新的功能,网络对社会的影响力、干预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传媒范畴。手机上网人数急剧增加,2008年已经达到7305万人。《南方传媒研究》刊登文章说,中国现在新媒体已经"新"到了、推进到了手机时代。真正到了手机时代,中国的媒体差不多就进入了公民时代。到了公民时代,差不多每一个人都可以做记者,每个人都可以报道身边的新闻。那将是我们这个社会遇到的更大的信息流传播难题。

  给我们传统新闻管理带来的另外的新问题还有:2007年7月6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一些网站上有很多明显按照新闻样式来写的"行业动态",这时,界定工作就会变得很复杂。数字化传媒会产生负面作用和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假新闻及不良信息泛滥、公民的隐私权更易遭到侵犯、著作权保护面临困难等等。以个人新闻博客为例,如果记者在个人博客上发表未被原单位采用的稿件,到底是个人的感受记录还是向社会发布新闻?严格地说这是新闻,但以网站日记的方式发布,能被检索到,也能被好友、粉丝链接,越传越远,实际上达到一个广泛传播的结果。可是,这种行为既不是商业性的,也不是主动发布的新闻,相关部门不可能按对新闻的规定来处置。

  当前,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全球传统新闻业面临新的困境。以美国报业为例,首先是发行量下降。据美国发行审计局公布的行业数据分析显示,在过去10年间,美国报纸读者群共下降近2%。与此同时,报纸的广告收入也在滑坡,截至2007年6月30日的这一季度,美国报纸广告总收入为113亿美元,同比下滑8.6%,已经是连续第四个季度出现下滑。电视面临的冲击虽然没有这么严重,但是收视率的持续下滑也让经营者们挠头,三大电视网晚间新闻的收视人数1993年为4070万人,到2003年已经下降到了2930万,并且下滑的势头仍在持续。在美国,各大传媒公司正在积极应对社会信息化带来的挑战,积极向数字媒体、网络媒体转型,力求与新的媒体形式融合。总体来说,这种转型主要有三种途径:建立传统媒体的网络版,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平台对接;传统媒体并购新媒体,扩展新业务,进行跨媒体融合;根据新媒体的特点,探索新的赢利模式。

  在我国,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信息化工作。1984年,邓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指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江泽民同志指出"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六大提出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举措。十七大又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对推进信息化做出新的部署。2007年1月23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网络技术发展和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讲求引导艺术,积极运用新技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加快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切实维护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形成与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相适应的管理队伍、舆论引导队伍"。 2007年9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信息传递和获取越来越快捷,新闻舆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充分认识新闻宣传工作的重大意义,更好地发挥新闻宣传工作在推动经济发展、引导人民思想、培育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胡锦涛总书记还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为应对社会信息化带来的各种影响,我国许多新闻传媒机构都在做着各种积极努力的探索。面对网络、电视等媒介的激烈竞争,报社单纯发行"纸质"报纸已不能适应读者需求,利用电子技术对报纸呈现介质进行全新包装,推进报纸"多媒质化"发展成为必需。近年来,国内大多数报社对以往电子版进行改版和升级,推出了"PDF"版式,保留报纸的原版原式,图文并茂,还有标题导航。广州日报移动数字报纸率先推出无线微波传输发行,使《广州日报》在广州任何一个空间里"无处不在",用户只要拥有阅读器,就可以实现随时享受报纸阅读所带来的快乐。2007年手机报发行获得重大进展,浙江日报、广州日报等报社手机报的付费用户突破15万,开始给报社带来经济收益。此外,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等中央新闻机构也推出手机报,面向全国手机用户开展强力营销。据信息产业部统计数据,全国手机用户突破5亿户,手机普及率达到每百人38.3部,因而手机报尚有广阔的挖掘空间。手机报发行日益看好,成为传统报业向数字报业战略转型的重要路径。

  2007年11月26日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到2007年5月,全国已经推出或者正在实施数字报纸的报社共有88家,报纸约250种,其中中央级、省级、报业集团等有41家,占该类型总数的65%;都市类报纸约有40家,行业专业企业等产业类报社约17家。国内有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烟台日报报业集团等4家报业集团开始尝试推出带阅读器的电子报纸。

  解放日报集团自2006年12月11日起,由集团所属各报选出24名精干记者,在完成报纸写稿任务的同时,每天必须从新闻现场把最新的新闻以最快的速度用电话、电邮、短信、MSN等方式发给数字传播中心,然后由数媒中心编辑、配发到解放网、I-news等新媒体上,通过网媒让新闻滚动起来。处理好即时播报和报纸报道的关系,就是处理好速度和深度的关系,通过即时播报,报纸和网络相辅相成、优势互补。这一首创被认为是解放日报集团发展新媒体的又一战略性举措。解放日报社长尹明华认为"发展新媒体是为了拉动传统媒体的转变和增长,促使报纸能够在互联网和宽频技术发展的背景下获得新的进步"。

  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我国新闻传媒业已经进行了很多成功有益的实践。相信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各级各类新闻机构一定能够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中国信息化社会初起和发展壮大的时期,也是中国新闻传媒业发展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研究信息化社会对新闻传媒的影响,探索其发展规律,对于我们抓住机遇,把握时代脉搏,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做好新时期的社会信息流引导和调控,发展壮大党的新闻传媒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是极为重要的。让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继续努力探索,为人类社会认识论的不断深化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