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地理信息系统:一图胜千言
来源:中国信息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统计地理信息系统:一图胜千言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发布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成果时指出,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是普查后续工作的重点之一,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对提升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加强社会经济活动单位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国家统计局普查中心分别在北京市统计局、四川省统计局及成都市武侯区进行试点,并取得了重要成果。

成都市武侯区:科学统筹  系统构建

    成都市武侯区经济社会地理信息系统以3S技术为基础,整合了武侯区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及关联的各类经济社会信息,建立起大尺度、高分辨率且及时更新的空间基础数据库,利用ArcGIS服务器产品构建完成空间信息交换和共享在线服务体系,是经济社会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县级的全新探索和应用试点。
    ——武侯区试点工作独具特色。一是充分展示了该区“一园六区两带”的发展特色、经济发展项目情况。二是全面实现资源共享:面向政府部门提供数据下载、数据更新、地图标注、地图打印、专题图层的更新等功能,并为专业应用系统的建设提供相关功能。三是深度挖掘统计数据,在数据的选择上提出完善历史和综合数据的有机结合的思路。四是动态维护数据系统,系统根据不同的专业报表时间进行及时维护更新。五是灵活应用系统功能。
    ——科学统筹,系统构建做好试点工作。其一,加强领导,营造“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环境。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国家、省、市、局领导多次亲临武侯试点现场指导工作,多次邀请软件公司的有关专家,对试点工作进行全方位指导,并及时解决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其二,抓住精髓,建立指导性文书和基础数据库。一是形成了《武侯区经济地理系统建设项目建议书》;二是建立了空间地理数据库;三是建立了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库;四是整理了历史和动态数据库;五是全面结合四川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普查区划分和地图绘制试点工作。其三,依托尖端,推进系统科学建设。在认真做好系统规划设计的同时积极开展立项可行性研究。其四,在实践中做到“五到位”:健全机制,领导到位;加大投入,资金到位;统筹协调,管理到位;整合资源,应用到位;提高素质,人员到位。
    ——加快推进系统建设需要多方合力。第一,政府主导是根本保障。将经济社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纳入区域发展战略,结合区位优势;统筹安排,狠抓落实,全方位保障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积极协调党政各部门,推动信息优势整合,为试点工作营造良好环境。第二,超前规划是关键环节。经济社会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项创新性工作,试点工作,规划先行,才能保障系统建设的科学推进。第三,服务全局是核心目标。为国家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服好务;为统计工作的长期发展服好务;为政府科学决策、为社会公众需要服好务。第四,科学开放是内在要求。实用性和先进性相结合;开放性和安全性相结合。
   
四川:艰苦努力  顺利推进

    四川省统计局于2009年3月全面启动了中国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试点工作,经过艰苦努力,年底基本完成了中国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试点工作的需求调研、方案设计、软件开发和部分数据加载工作。目前,正在完善软件功能、加载统计数据、确定专题内容、制定工作规范。
    ——试点工作总体推进顺利,取得了初步成果。其一,认识统一,领导高度重视。省统计局把建立标准统一、适时更新、信息共享的中国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及时协调解决试点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有效确保了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其二,组织精细,系统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试点工作方案。二是建立健全试点工作机构。三是适时组织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落实工作任务。四是全省推行普查区电子地图。第二次经济普查期间,全省53365个普查区,5415个普查小区地图全面实现电子化绘图操作模式。五是试点工作经费有效落实。其三,平台统一,创新开发应用软件。省统计局与相关软件公司合作,构筑了集数据采集、维护、应用和发布于一体的统计地理信息系统统一平台,系统在实用性、先进性、开放性、安全性、集成性和高性能方面得到很大提升。其四,各专业处室协作密切,系统功能得到基本展现。其五,科学规划,统一建设是规范有序开展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前提。
    ——“一图胜千言”,系统应用前景广阔。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强调:“建立健全统计地理信息系统是统计工作的一次重大革命。”在实际工作中,加快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意义重大:一是统计地理信息系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任务。二是统计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三是统计资料开发运用的重要成果。四是构筑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五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六是统计事业发展的基础工程。同时,试点开发的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具有优良的特性和强大的应用功能,能够深度开发具有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众多信息产品,在我国的开发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目前我国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具有良好的基础。
    ——加快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几点建议。第一,明确目标,坚定不移推进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第二,科学规划,合理安排统计地理信息系统进程。第三,加强互动,及时更新维护统计地理信息系统。第四,夯实基础,确保统计地理信息系统整体推进。第五,共享信息,激发统计地理信息系统的活力。第六,协作配合,共同建设统计地理信息系统。
   
北京:组织有力  成效显著

    电子化的普查区图便于管理和维护,在今后的各类各次普查中可实现共享。同时,本次经济普查的电子化普查区划分及绘图工作可为今后的农业普查和人口普查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为此,北京市普查办将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纳入北京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确定了北京市第二次经济普查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目标。在普查区划分及制图、建筑物核查与单位地理空间定位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及应用等阶段组织有力,成绩显著。
    ——普查区划分及制图阶段:单位匹配精确。北京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北京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区划分与绘图工作方案》,并与有关软件公司合作完成普查区划分与绘图工作,成为全国唯一一个采用1?誜2000高精度比例尺地图,在普查区划分与绘图阶段全面采用电子化操作模式,并将单位精确匹配到所在地建筑物的省份。该方案主要特点:一是对地图的操作方式不同;二是对建筑物的处理方式不同。根据方案,北京市经普办在全部18个区县及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的6400多个普查区实现电子化划分及制图。同时,建立了地图综合数据库,包括政务版电子地形图和全市域区县及街道乡镇界限数据。
    ——地理空间定位阶段:实现经营单位的定位。一是建筑物核查并填写建筑物信息一览表,各区县普查办完成了组织核查建筑物、补充绘制普查区详图工作,填写并上报建筑物信息一览表。二是对建筑物信息进行电子化处理。初步审核区县上报建筑物信息一览表后,对照建筑物信息一览表处理普查区图,将建筑物一览表内信息与建筑物相关联,并针对建筑物核查中普查区边界和建筑物地理归属进行调整的情况作电子化处理。三是清查单位地理空间匹配。完成建筑物信息电子化工作及清查数据整理后,将清查单位与建筑物进行了匹配以实现经营单位的地理空间定位。
    ——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及应用阶段:特点突出,加强服务功能。一是系统主体上采用B/S结构,便于部署和共享访问。二是强化基于地图的查询和数据展示。三是实现多时段数据对比。四是结合航拍影像地图的空间分析。五是专题图、统计图、统计表三种展现形式的任意切换。六是统计单元细化到普查区及建筑物,可进行更多的微观分析。七是提出复合专题图概念并予以实现,易于进行多指标的同时分析。
    北京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将不断完善,努力实现普查成果及其他统计数据以多种形式、以超越传统统计分析的方法服务于政府宏观决策,服务于政府各部门的行政管理,服务于企业和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