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电子商务与物流的整合及柔性协同
来源:物流科技 更新时间:2012-04-14

摘要: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必然的,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也面临新的发展,两者必然也应走向结合。两者的结合将衍生新的商务和物流模式,对商务和物流产生深刻的影响。文章深入分析了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相互依存关系,论述了两者整合的必要性及协同的意义,提出了两者整合的措施和协同的策略。

  1、概述

  电子商务是各参与方之间以电子方式而不是通过物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交换或直接物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接触完成的任何形式的业务交易。电子商务是网络与信息时代商务模式发展与变迁的必然结果。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很可能成为未来商务发展的真实写照。电子商务不仅影响了商务本身,也影响着物流及商业文化中的交流与沟通。随着电子商务的到来,传统物流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电子商务要求快捷、高速、划分细致的物流方式,典型的电子商务顾客是一个未知的实体,它们根据欲望、季节需求、价格以及便利性,以个人形式进行订购。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有三个最主要的发展方向:首先,物流会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向综合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其次,物流业以协同方式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为电子商务提供快速、高效、低成本的后勤支持;最后,物流业以电子物流的方式发展,电子商务中的物流或称电子物流,是指物流过程的某些方面,通过因特网实现,从而实现物流的电子化。

  电子物流从流程上表现为电子执行,是指在线购买之前、进行过程之中以及购买以后,为使消费者满意的人、过程以及技术的集合。第一种方向,信息化和物流技术的采用,与电子商务有一种自然的技术交集;第二种方向以电子商务为主体,使物流完全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三种方向以物流为主体来考虑,但电子物流本身就离不开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这三个方向都表明:客观上,未来电子商务与物流总是交织在一起,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依存与共生关系。电子商务物流依据主体和角色不同,可分为以生产企业、物流企业、电子商务公司和商业公司为主的四种不同类型,但每种类型的电子商务与物流的整合与协同都存在明显差异,甚至完全不同,需要因类制宜,选择最适合的整合与协同策略。

  2、电子商务与物流整合的必要性

  电子商务绝不是单纯的技术系统,电子商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了技术、社会和物流三个系统及它们之间的整合集成。任何一个系统的成熟都是电子商务成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但任何一个系统的问题都可能使电子商务遭遇失败。电子商务的成功无疑需要相对成熟的电子商务系统、信息基础设施和组织的信息化基础。信息基础设施包括网络与运行环境、集成接口及标准、开发环境等。网络环境包括Internet、Intranet、Extranet,分别实现与用户、组织内部信息系统及外部信息系统的低层与高层互联。电子商务需要良好的信息化基础支撑。对社会系统而言,需要良好的信用、法律、制度、安全感和客户偏好的商务模式及理念,需要时间培育和建设。“鼠标+水泥”的电子商务模式需要快速响应和低成本的JIT物流系统支持。在这一模式中,无疑信息先行,“鼠标”高效率地完成信息流,“水泥”完成物流,实现物的空间转换,把商品送到客户手中。缩短时空距离,创造时空效益本是物流的使命。没有物流,电子商务将成为无源之水,只有两者整合协同才能真正同步,缩短时空距离,创造时空效益,为客户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电子商务与物流的整合是“鼠标”与“水泥”的资源整合,信息流与物流的协同。

  2.1发展电子商务对物流业的影响

  入世和电子商务是影响我国物流业的两支重要力量,会给我国步履维艰的物流业带来深刻的革命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

  (1)发展电子商务可以更快、更有力地促进和推动物流业的发展和物流体系的完善,尤以对物流配送业影响最大,它需要综合物力上的配送,对综合物流商的成长具有促进作用。

  (2)发展电子商务可以拓展物流空间——物流第二空间,即电子物流,这将是物流发展的彼岸,物流第一空间与物流第二空间将日益走向融合。

  (3)发展电子商务可以促进物流信息化,电子商务必须以信息化为基础,离开信息化,电子商务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物流信息化至少包含三个层次,即全国性及大区性的物流COM建设、物流企业信息化和企业物流信息化,确保的重点是配送企业信息化,这必然带动整个物流的信息化,全面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4)发展电子商务可以极大地促进物流和商流的融合,这种融合是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配送成功的重要保证,在网上交易和物流配送的过程中,物流与商流的界限将日益淡化、模糊,不再像传统物流业,比较严格地区分生产与生活资料,电子商务面对的客户及需求日趋多元化。

  (5)发展电子商务将推动物流技术的应用,电子商务注重速度和同步配送能力,要适应这两点,就必须采用现代物流技术,尤其是配送环节的各种技术,如条码技术、GIS、射频技术、EDI、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配送也必须引入JIT技术。

  电子商务极大地拓展了物流空间,也缩短了物流业变革与重构的时间,如果没有这些因素,靠物流业渐进的发展,物流业将会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也许没有完成变革,就失去了生存空间。现在的挑战和压力,对物流业而言是一件好事,为物流业提供了难逢的促进机会。电子商务对物流业,尤其是对物流配送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配送是现代流通发展的重要趋势,将逐渐形成新型市场,这与电子商务的要求是完全吻合的,殊途同归。电子商务对物流配送业有着特别的影响:

  (1)促进配送向综合化、多功能方向发展,促进综合物流商的成长。

  (2)促进配送业的信息化。

  (3)促进区域性配送中心的形成。

  (4)促进配送向专业化的新型市场发展。

  2.2发展物流业对电子商务的影响

  发展物流可以为电子商务提供强有力的物流支持,使配送交付更快,成本更低,使电子商务有坚实基础,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泡沫,电子商务能健康稳步发展;发展物流可以促进电子商务与物流的融合,其融合的结果必然是:1 1>2;大力发展物流,尤其是物流配送,可以显著降低电子商务成本,从而吸引更多顾客;发展物流可以提高电子商务的服务品质,而服务在现代商务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物流可以使电子商务公司更专注于商务,使电子商务作得更快、更好、更专业。

  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只要能同步发展,也是一种双赢关系。物流是电子商务的物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基础和最重要的支撑,也是发展电子商务的瓶颈和最大障碍,物流能独立存在和发展,但电子商务离不开物流,没有物流的现代化、信息化,尤其没有物流配送和区域性配送中心的形成发展,电子商务就只能完成信息流。必须通过多方面努力,促进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协同繁荣和共同发展。

  2.3电子商务与物流的整合措施

  虽然电子商务和物流存在着一种强依存关系,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它们在朝着各自的轨道前进,并未融合。电子商务与物流应从多方面,多层次进行整合,主要表现在:

  (1)组织与渠道整合。目前,电子商务营运机构和物流营运机构都在向对方的营运区间渗透,这是值得研究的,电子商务公司和物流公司各有自己的核心能力,应扬长避短,按照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要求,确定各自的核心业务和营运边界。电子商务公司具有技术优势,但没有自己的网络优势,可以实施物流外包;物流公司有设施和网络优势,但信息处理能力相对逊色,物流公司可以致力于物流,而将信息处理外包。

  (2)基础设施整合。基础设施包括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区域物流平台和信息基础设施。区域物流平台是区域物流的载体,一个包括诸多的复杂网络体系,其结构包括物流基础设施、物流设备和物流标准。因此,电子商务需要整合区域物流设施,通过共同配送为电子商务提供快速、低成本的JIT配送。

  (3)信息整合。区域物流信息平台需要与电子商务系统对接,实现信息集成、共享与整合,也包括信息技术的共享,如EDI、射频及标签系统、GPS、GIS、EOS、POS、CAO等。EDI是电子商务与物流共有的,其他是电子商务配送所需要的信息技术。不仅要实现信息集成,也要实现各自信息系统的跨系统集成。3电子商务与物流柔性协同的策略

  柔性是一个系统所具有的快速而经济地适应环境变化或处理由环境所引起的不确定性的能力。电子商务系统、物流系统及其所面临的市场环境都具有快速多变和不确定性特征,其典型客户是未知和分散的。因此,电子商务与物流要求协同和应变。协同论是由哈肯创立的。“新三论”之一的协同论,是研究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与外界有物质或能量交换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自己内部协同作用,自发地出现在时间、空间以及功能上的有序结构的。它以现代系统控制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最新成果为基础,同时吸取了耗散结构理论的精华,采用系统动力学的综合思维模式,通过对不同学科、不同系统的同构类比,提出了多维相空间理论,并且建立了一整套统一的数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模型和处理方案,在从微观到宏观的过渡过程中,描述了各类有着不同特殊性质的系统从无序到有序转变的共性。

  3.1协同学释义

  (1)耗散结构:耗散结构理论的创始人,比利时的普利高津把开放系统和远离平衡的条件下,系统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和能量的过程中,通过能量耗散过程和内部的非线性动力学机制来形成和维持的宏观时空有序结构,称为“耗散结构”或“自组织现象”。

  (2)自组织:各种自组织系统,都存在当外界的控制参量不断改变时,在一定条件下会经历一个从无序到有序,从有序到有序,从有序到混沌的系列演化模态,在模态形成前后,控制参量的性质未发生变化,就是说它们并未给系统提供形成何种模态的信息。系统中新形成的模态是在一定外界条件下自发产生的,这就是自组织的含义。

  (3)序参量:在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由无序向有序转化的过程中,系统不同的参量在临界点处的行为大不相同:有的参数阻尼大,衰减快,称为快驰豫参量,对转变的整个进程没有明显的影响;有的参数出现临界无阻尼现象,衰减缓慢,称为慢驰豫参量,在演化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控制着系统演化的整个进程,决定着演化结果所具有的结构和功能,代表系统的“序”或状态,它就是表征系统有序程度的序参量。序参量支配子系统,子系统伺服于序参量。

  (4)协同:当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中的物质或能量的集聚达到某种临界值并开始自发地进行协调一致的、集体的规则运动,产生某种相对稳定的结构,使系统从无序变得有序,出现序参量;序参量的合作和竞争最终导致只有少数序参量支配系统,这是更高程度的协同。“协同”反映了开放系统在形成自组织结构时,由于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合作产生了序参量,序参量之间的协同合作又形成自组织结构。因此,协同是形成自组织的内在根据。

  (5)广义进化(演进原理):从协同学来看,在任何系统中子系统的合作竞争产生序参量,序参量的合作竞争产生自组织,从而完成从无序到有序的进化过程。这种进化论对无机界或者有机界同样是适应的,具有普遍性,因而是广义的。

  3.2协同学原理

  (1)模式原理:协同学的模式原理是研究有序结构形成的基本原理。所谓模式是在一个系统内各种不同的集体运动方式,大量子系统的相互作用。概括起来为快变量与慢变量两种模式,其中慢变量起主导作用,快变量或归化为慢变量,或者略去不计。

  (2)涨落原理:即“涨落导致有序”这是耗散结构理论,也是协同学的基本原理。“涨落”概念一般指系统的宏观状态参量对其平均值所作的随机的,微小的偏离。而在协同学中则指系统整体状态的那种运动。在系统自组织过程中,由于控制变量的不断变化,将系统逐渐由平衡向非平衡推进,当超过阈值时,系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某种随机的微小的涨落可能通过相干协同效应而迅速放大,形成客观整体性的“巨涨落”,使系统由一种不稳定的状态跃迁到一种新的稳定的有序状态,形成新的有序结构。

  (3)支配原理:概括地说是在系统自组织过程中,一方的属性支配着另一方的属性,使另一方丧失自己原有的某一属性,而以一方的属性为自己的新属性,或一方的属性同化了另一方的属性,使对方的属性与自己的属性相同。简言之,一方同化另一方,另一方异化为这一方,这就是支配原理。

  (4)协同原理:“协同学的精神,就是通过将控制参量做出一个全局性的变化,在自组织的作用下,让系统发生一个质的变化”。这里的所谓“全局性”的变化,是指控制参量达到阈值以后引起热力学分支失稳跳跃式的变化。

  3.3协同策略

  (1)组织上协同在协同供应链理念的基础上,根据涨落原理建立彼此适应的“自管理队组”。两个系统的组织结构都应该是扁平化的,物流系统组织的扁平化要相对困难,通过支配原理,实现组织结构的协同。自管理队组在理论上是完全可以起到涨落作用的,根据“涨落导致有序”来完成自组织协同过程。自管理队组的涨落作用直接导致了企业组织子系统的自组织协同,即企业组织扁平化。同时加强行业作用,注入能量。

  (2)战略上协同

  专业化和多元化是企业组织子系统的两个弛豫变量,企业组织子系统要走出混沌,达到自组织协同的目的,使系统熵值降低和向有序化发展,应先确立专业化经营的序参量支配地位。两个系统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核心能力确定经营模式、营运边界和竞争方式,形成竞争、合作、协调的关系,发挥各自在信息流和物流方面的优势,不能越位和错位。

  (3)信息上协同

  信息要先行,物流应同步。不仅仅是协同,更重要的是依靠信息流同化、推动信息和信息平台的集成,从而推动电子商务与物流在作业层上的同步,消除信息孤岛。数据不可靠与“信息孤岛”同样导致软件系统的混沌。作为慢变量的PDM和ERP系统是关系到企业信息化最终成败的软件系统,其实施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企业信息化结果所具有的结构和功能,代表企业的“序”或状态,因此PDM和ERP就是表征企业信息化过程有序程度的序参量,其实施程度支配了整个企业信息化进程,而企业信息化进程伺服于PDM和ERP的实施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