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高桥检验检疫局工作纪实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外高桥检验检疫局工作纪实

    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和上海建立国际航运中心战略的逐步实施,上海口岸货物吞吐量跃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跃居世界第二。外高桥口岸也进入超常规发展阶段,外高桥港区年集装箱吞吐量从2001年的100多万标箱增加到2008年的1500万标箱,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情况下,在2009年仍保持1404.8万标准箱,占整个上海港的一半以上。在这一大发展的潮流中,外高桥检验检疫局业务量逐年快速增长,目前查验的进境集装箱占整个上海港的一半以上;进境废物原料、动植物产品、食品和化妆品等敏感性商品批量多、货值高、风险大,又处于国门一线的风口浪尖之上。2009年,该局全年接受进出口商品申报40多万批,检验检疫入境货物总量23万多批、近109万标箱,进出境船舶检疫4484艘次,全年规费收入1.5亿多元。

外高桥检验检疫局领导班子

    建设篇

    不用扬鞭自奋蹄

    在这里,外高桥港区2009年集装箱吞吐量达1404.8万标准箱,连续三年冠居全国单列港集装箱吞吐量之首,是辐射全上海、乃至全国的重要进出口枢纽、当之无愧的“海上门户”。在这里,驻守着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国门卫队———外高桥检验检疫局,他们在开拓中进取,在创新中发展,在风雨中经受洗礼,在奋斗中履行使命!

    ———规范内部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规范、有序,是外高桥检验检疫局实现跨越发展的基石。2008年起,他们以全面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为抓手,全面提升内部管理工作水平,优化服务质量。通过抓好“深入宣传、全员发动,精心组织、稳步推进,加强监督,完善保障,持续改进”七个方面,使全局工作岗位职责更加明确,执法行为更加规范,工作程序更加清晰,工作标准更加统一,队伍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2009年10月13日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志着该局的质量管理取得了又一项新成果。

    ———强化口岸功能,实施严密监管。在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等工作中,外高桥检验检疫局始终坚持“查、治、管、扶、建”五管齐下,上下联动、多措并举,切实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宣传到位、帮扶到位、协调到位、监督到位的“八个到位”。同时,从建立严密监管的质量和安全体系,完善好办法、好措施,建立健全“四位一体”的责任体系三方面入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长效工作机制。此外,与嘉兴局等外地兄弟机构建立合作机制,构筑区域内通关“直通车”,加快推进直通放行信息化建设。

    在进境货物把关方面,他们取得的成效令人瞩目。2009年,该局截获植物疫情19543批次,其中危险性有害生物813批,分别占上海检验检疫局总数的37.13%和62.88%。检获媒介生物1252批,计4620只(头),在防控甲型H1N1流感期间,截至10月14日凌晨,共对2320艘船舶实施检疫,查出发热病人35人,其中移交上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医学排查22人,经检疫人员排除13人;集中隔离观察321人;封存疫区肉类5774公斤,消毒面积45.08万余平方米,泔水、废弃物1424.3立方米,疫区压舱水1521008吨,值得一提的是5月22日与北仑检验检疫局联防联控,成功处置国内首例海港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人。

   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认监委主任孙大伟(左二)一行与外高桥检验检疫局一线人员交谈

上海检验检疫局局长徐金记(右一)考察外高桥检验检疫局报检大厅

    ———试行“零时间通关”模式,完善服务举措。海通汽车滚装船码头位于外高桥港区,是上海口岸唯一的汽车滚装船码头,经外高桥检验检疫局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口汽车每月已近六千辆。

    按照传统的检验检疫模式,进口汽车通关后,需由板车运至位于港区外的汽车安检线。租车困难,且容易出现检验车辆高峰拥挤。针对这一情况,外高桥检验检疫局于2009年9月28日起试运行海通汽车滚装船码头内的进口汽车安检线,为配合新建的安检线,该局还专门开发了一套电子化系统,将车辆检测原始记录数字化,并实现安检线检测数据与CIQ内网的实时交换。大大缩短通关放行时间,大幅度减少进口商的运作成本,同时有效地遏制漏逃检情况的发生,大大提高了上海口岸进口汽车物流速度,增强了上海口岸的综合竞争力。

    据统计,2009年第三季度外高桥口岸月均受理报检进口机动车7310辆,同比上升36.4%,环比上升达41.8%。同年10月份,更是创下了单日报检2338辆和单月报检9498辆的两项最高记录。宝马、丰田、斯巴鲁、保时捷等国际著名汽车商纷纷通过拜会、访问、感谢信等各种方式表达对这一便利通关、服务企业举措的高度赞赏。

成立抗击甲型H1N1流感青年突击队

赈灾捐款

进口汽车检验

    发展篇

    “小系统”助力“大通关”

    实施信息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检验检疫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把关服务任务日益艰巨、现有资源呈现不足的压力面前,该局主动作为,积极探索,以“大通关”战略为牵引,以“提速、减负、增效、严密监管”为目标,在充分运用CIQ2000、检务助手、办公自动化等原有系统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应用新系统,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探索监管模式改革,用智慧和力量筑就一条“便捷、高效、安全、法治”的检验检疫大通关之路。

    ———实施港区集装箱货物封闭式管理,使把关更主动。自2006年5月起率先在外高桥二、三期港区内对进境集装箱货物试行封闭式管理,并迅速覆盖至整个外高桥港区。所谓封闭式管理,就是通过与港区互通信息,实施道口电子监控,使港区道口对未经检验检疫的入境集装箱成为一面不可逾越的铜墙。这一创新的管理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实现了检验检疫监管控制点的有效前移,使漏逃检违法行为直线下降,取得了明显实效,也实现了上海口岸检验检疫监管模式的一次飞跃。

    ———运行入境货物全申报系统,使通关更高效。该局率先于2007年4月试点运行入境货物全申报系统;2007年10月起对所有非法检货物实施全电子申报;2008年9月起将所有货物纳入全申报系统。通过全面推广电子申报、电子审单、电子抽查和电子放行等一系列信息化管理手段,使全局的执法把关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实现了检、港、企三者的有效联动,也大大加快了进境货物的放行速度。

    ———推广电子视频监管,使执法更严密。按照“积极稳妥、务求实效”的工作方针,该局从2007年11月起全力推进电子视频监管工作,将所辖查验点及相关企业纳入到电子视频监管系统中,2009年,首次在船舶停靠泊位成功安装并投入使用视频监控设备。同时,及时完善规章体系,加强操作培训,不断扩大电子视频监管的覆盖率,提高电子视频监管的有效性。目前,该局电子视频监管系统已覆盖11家企业、39个监控点,检验检疫技术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质量和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检验检疫人员冒着风雪查验进口废物原料

青年突击队员测量入境船员体温

查验进口冻肉保障春节市场供应

现场取样

    ———试行入境集装箱电子监管系统,使监管更先进。上海局入境集装箱电子监管系统为全国首创,它是检验检疫电子监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上海口岸入境集装箱货物检验检疫工作所实施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外高桥局抓住试点机遇,勇做探路者。从2007年8月召开项目启动会,到2008年完成建设安装工作、启动电子申报、电子审核部分的试运行,到2009年初该系统在外高桥四期港区检验检疫查验点的全面试行,前进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外高桥检验检疫人的智慧和心血。通过实践,该系统较传统查验模式的优势明显,入境集装箱从申报到放行,所有信息进入电子监管系统,实现了货物的全过程监管。

    ———首创网上预约系统,使服务更人性化。为解决企业报检难、查验难的问题,该局自行开发了“网上预约系统”。他们深入了解企业需求,于2008年9月起推出“网上预约报检系统”;并将该项服务措施进一步向查验环节延伸,于2009年3月起启动“网上预约查验系统”,真正实现网上预约,网下报检和查验的“一条龙”服务。目前参与预约报检的企业已达93家,预约批次占受理报检总批次的70%;参与预约查验的试点企业有13家、报检员356人。

    ———实施进境分拨货物集中查验,使查验更有效。针对物流形势不断发展而把关任务却日益艰巨的情况,该局自2009年3月1日起,对外高桥地区进境分拨货物服务的龙头企业———上海三骏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代理的进境货物木质包装采取全申报、全查验、全监管的集中查验管理模式。通过“全覆盖”,对分拨货物全部查验、源头控制、彻底掏箱,大大降低了传统模式下因随机抽查和拆箱、查验之间存在间隔而造成有害生物传入的风险。该模式在实行过程中逐渐凸显出三大优势。

    此外,该局作为上海局两家试点单位之一,积极应用“CCC口岸执法管理系统”这一新开发的信息化平台,为完善CCC口岸执法全过程监管体系作出积极有益的尝试,2009年10月21日国家认监委主任孙大伟考察该局时,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人才篇

    蛟龙得水而神力

    走近这一群外高桥检验检疫人,很容易便被无处不在的青春和热情所感染。该局目前在编职工120人,其中80%是大专以上学历,包括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近18%;35周岁以下团员青年占总人数的近60%,年轻人多,精力充沛,思维活跃,但初出茅庐,需要锤炼。面对把关服务职责日益艰巨,而人才队伍却青黄不接的状况,他们自2006年5月起首次推行重要敏感商品和重点业务工作专业带头人制度,融选拔、培养、激励、保障机制于一体,采用“压担子、强发挥、重培养、活管理”的模式,以培养优秀专业带头人为突破点,稳步推进专业人才梯队建设。

    ———明确职责,重点培养。该局专业带头人分“主管人”和“协管人”两类,他们收集、归纳、汇总重要敏感商品和重点业务工作的各种业务数据和信息动态,为局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他们接受局领导的委托,协助调查处理本局重大的检验检疫事件,主动承担科研、制标任务和日常业务管理工作,积极撰写和发表各类业务论文,并对专业带头人实施“四个优先”政策。

    ——动态管理,优胜劣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外高桥检验检疫局对专业带头人实行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根据全局业务的发展变化情况,该局在近三年中先后5次对重要敏感商品、重点业务工作的类别和专业带头人的名录进行调整;每年定期对专业带头人进行业绩评估,优胜劣汰,始终保持队伍的活力。

    ——才人辈出,成效显著。通过几年的培养,该局形成了三个层次的专业人才梯队:第一梯队占23.8%,平均年龄51岁,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者占70%,他们经验丰富,是整个梯队的基石;第二梯队占40.5%,平均年龄34岁,硕士学历者占29.4%,他们研究方向明确,工作成果突出,是整个梯队的中坚力量;第三梯队占35.7%,平均年龄27岁,均为本科以上学历,他们思想解放,发展潜力大,是一股新生力量。2009年,该局共有23人次参加各类科研及学术交流活动,136人次参加业务培训,20人次参加业务授课,14人次参与带教工作,开展科研和制标工作7项,参与编写各类书籍、教材3部,撰写科技论文13篇,配合局领导制定各类工作规定13个,参与制定重大事件应急预案2人次。

查验进口水果

检验进口烟叶

监督销毁不合格进口羊皮

实施木质包装检疫

    文明篇

    播种希望促和谐

    多年来,该局以“依法把关、精细服务、强港强局、勇创一流”为目标,秉持“依托港区,辐射全国,构建和谐外高桥口岸”的服务理念,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保障对外贸易的有序运行;把文明创建活动与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持续深入地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大力弘扬检验检疫文化,全面展示“活力、实力、文明、诚信”检验检疫新形象。2009年1月20日,该局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是上海市40家获此殊荣的单位之一,也是上海检验检疫局唯一获奖的分支机构。这份荣誉中蕴涵着外高桥检验检疫人创新求变、力争业务文化双丰收的坚定信念。

    “我在长江口,迎客四方来”,在这片希望的热土,感受着潮起潮落,云卷云舒,仿佛能够听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铿锵脚步,感受到百舸争流、不进则退的强烈压力,也使人更加理解和钦佩外高桥检验检疫人身上那股只争朝夕、建功立业的豪迈。有理由相信,他们拥有的那种敢于克服阻力、乐于探索进取、善于破解难题的勇气、锐气和智慧,将使这片热土更“热”、使希望的口岸更加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