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主任杨紫元说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分为六个步骤:
首先,对社会人才需求进行分析,确定相应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
电子商务企业的实际岗位对电子商务人才需要是有层次的,有基层和高层之分。基层是属于实务操作层次,而高层属于管理层次。岗位的业务内容也是有偏重商务和偏重技术之分。
总的来看,电子商务企业所需的人才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技术管理型、技术操作型、商务管理型、商务操作型。管理层次的电子商务人才应属于本科层次的培养目标,而操作层次属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对于技术操作型,企业往往愿意用计算机和网络专业的毕业生。高职电子商务的毕业生的培养目标应以商务操作型为主要目标。虽然高职电子商务的毕业生可以从事一些基本的技术工作,如网页设计、数据库管理、网站管理等,但为了与其他专业相区分,还是应以商务为主。电子商务本身的性质是“电子是手段,商务是本质”,那么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毕业去向应是“技术为辅,商务为主”。这也从该院两届毕业生的去向可以看出来。两届毕业生中,从事技术岗位的不到10%。因此,学院确定了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即重点培养面向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操作型岗位(包括营销员、电子商务交易员、网站运营管理员、电子商务客服员、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管理员等)。
第二,通过走访人才市场和深入一些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初步分析,现确定电子商务专业营销类任务、交易类任务、网站类任务、物流类任务等典型工作任务30项。
第三,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企业人士和行业专家参与,参照电子商务职业资格标准,对电子商务专业工作岗位进行分析,对30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确定市场营销、电子交易、网站运营管理、物流配送、客户服务五个行动领域。
第四,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打破电子商务原有课程体系,按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的解析与重构,将五个行动领域转换为营销实务、网站运营、物流配送、客户服务等12个学习领域。
第五,依据学习领域,形成对应专业课程。按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学习领域之间工作过程的内在联系,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形成电子商务专业课程。
第六,依据电子商务专业能力要求,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根据电子商务职业能力的通用能力要求和职业素质的要求,构建公共基础课程和相应辅助拓展课程,使培养的学生具有合格的政治素质,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市场意识,良好的团队意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事业心,敬业、爱岗,有高度的责任感,并具有较强的学习新技术与知识转移能力,调查研究与组织协调能力,提出安全、可靠的最佳解决方案的能力,从而具备未来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最终形成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 李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