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和专攻世界500强的怡亚通都能为外贸企业提供金融贷款服务,同样瞄准这一市场的一达通又有什么不同?
如果你是一家只有30万流动资金的中小企业,却有一单需要100万才能启动的外贸订单等着你去办,你可能会为此犯愁。银行贷款?那可绝不是一件短期内就能搞定的轻松事,要知道商机不等人的。
魏强最近就在琢磨着如何把这项“借钱”的生意做大。他创办的一达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达通)在2008年就实现了7900万的融资贷款,并且公司的“坏账率为零”。去年9月,一达通获得了 中国银行(行情 股吧)5个亿的授信金融贷款额度,魏强期望这5个亿能尽快消化掉,让更多的中小企业能通过一达通获得金融贷款和贸易融资服务。
据了解,一家企业在做进出口业务时,通常会涉及到通关、金融和物流三大块内容,而在业务的具体操作流程上,还涉及到了外汇管理、报检、出口退税等多个环节。一达通起家的业务,是为中小型的外贸企业提供如上环节的外包服务,继而进入到融资贷款业务。
简单来说,一达通的模式,是以外贸服务的服务外包为基础,衍生出金融服务。
2001年创办一达通的时候,魏强就立下了几个原则:一是不做外贸业务,目的是不与客户抢生意;二是只服务中小企业。那一年,正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开始,在一家国营进出口公司工作的魏强意识到,这个行业接下来要发生大的变革。
魏强的判断是,随着分工的专业化,这些操作性的业务最终都会被剥离出来,让更专业的第三方公司去执行。中小企业只需要把精力放在经营上下游链条上,例如开拓客户和维护客户关系,非核心业务的外包有助于中小企业提高效率。
经过近10年的打拼,市场最终也证明了魏强当时的判断:2009年,一达通实现了超过3亿美元的代理总值,今年一达通的目标则是超过4亿美元,净利润超过1000万人民币。而在明年,魏强的计划则是实现7500万元的盈利目标。
外贸服务外包
就外贸的法律规定来看,只有获得进出口权的企业才可以从事自营进出口业务,而许多企业没有获得资质又需要出口的时候,就委托外贸公司代理出口。在过往的若干年里,在国营进出口公司工作的魏强,就是在这段时间积累下自己的“第一桶金”。
2001年,中国加入WTO,国家鼓励企业申报进出口经营权,申办的手续日益简单而开放。当时魏强就意识到这是一个商机——门槛的降低带来的将是越来越多中小型公司的进入,实际上这也传递出另一个信息,未来会需要更专业的第三方公司,来帮助这些中小企业做通关等业务。而后的2004年,我国企业外贸进出口经营权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制后,外贸经营权门槛已彻底取消,更多的中小型规模的企业进入这个行业。
实际上,一些有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已经相继把报关等非核心业务,外包给更为专业的第三方公司去执行,例如深圳的怡亚通。而国内大量的中小型报关公司,也是看中了企业的这种外包需求,专门提供若干个环节的业务。
怡亚通起初瞄准的是世界500强,而大量报关公司只做报关业务,不过一达通在创业之初的定位就稍有不同,希望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中小进出口企业的通关、金融和物流等环节的诸多问题,而不仅仅是通关。
简单来说,进出口业务操作流程包括了通关、出口退税、外汇等,有时会涉及10多个环节。在魏强看来,这些复杂的流程不应该是小企业应该花精力去投入的,中小企业应该有放有收,放的应该是这样的一些环节,因而这些被放的环节,就是第三方服务公司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对于一达通的模式,魏强说“最主要的功能是在后期的金融、通关、物流功能,而不是前端找定单的功能”。定下目标后,大学时学自动化专业的魏强,就带着团队开发自己的技术服务管理系统,甚至将传统的、手工的进出口服务搬上系统,搬上互联网,形成在线的进出口服务。
但想不到的是,就是这种服务外包模式,在做了三年之后,也没有吸纳到多少客户,2003年,一达通只拿下了13个客户,2004年甚至亏损270万元。“当时业界一个普遍的观点是,小企业不需要把服务外包,没有人看好,客户也不太信任。”谈起创业经历,这位总经理至今仍有些感慨。
魏强解释道,对于小企业来说,就这些环节需要配备的人力资源而言,一个月的管理和运营成本起码是3000元到5000元。而且就效率来说,也能体现“集群效应”。就通关而言,“我们的资质是A类,大部分客户是C类甚至是D类,永远是排在最后的,出了问题需要协调也是最慢的。”
从通关到金融
对于这项业务,魏强认为与一达通模式相近的有两家公司,一是阿里巴巴,二是怡亚通。
一达通与阿里巴巴,两家拥有相同的客户群——同样锁定在中小型的外贸企业,且都采用电子商务的手段来做生意,但区别在于提供的服务不同,阿里巴巴是为企业提供资讯,也就是为企业“找订单”,一达通则是通过提供通关、物流、金融服务为企业“做订单”。
一达通与怡亚通,相同之处是提供的服务相近——都提供金融、通关、物流等“做订单”服务,不同之处则是客户群,怡亚通服务的是500强企业,一达通瞄准的则是中小客户。
实际上,从阿里巴巴到怡亚通,前者在提供资讯,后者在供应链的基础上,各自都衍生了金融服务。这也是一达通现在努力的方向。
这些公司之所以瞄准这一块,根源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比如申请银行贷款必须要有抵押物以获得申请资格,而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短,经常有不良财务记录且缺少重大资产或其他形式的抵押物,所以在传统的银行贷款业务中,中小企业一般都被视为较差的贷款候选人,取得贷款的难度较大。
而在融资贷款方面,一达通和阿里巴巴相比,也有不同的操作模式。
阿里巴巴的网络贷款服务启动于2007年5月,当时阿里巴巴与 建设银行(行情 股吧)签约共推中小企业贷款,双方各出2000万共建“风险池”。建行推出专门为阿里巴巴会员设计的贷款产品—— e贷通,阿里巴巴的会员只需报名并按要求填写真实资料,建行便以其在阿里巴巴上的网络诚信度(诚信通信用积累)作为重要参考指标,以贷后风险控制为保障,并结合企业资质、基本财务状况等进行综合考量,只要通过建行审批即可获得贷款。
与之前我们熟知的银行贷款不同,阿里网络联保贷款项目不需要任何抵押,但需要由3家或3家以上企业组成一个联合体共同来申请贷款。而对于坏账率问题,阿里巴巴公关部赖洪平表示并不高,“目前阿里贷款的不良率要低于1%”,而如今的进展是“从杭州试点扩展到深圳、广东、江苏、上海和北京等地区,从建行的合作,扩展到与中行、工行等银行的合作。”
一达通的模式则是和中国银行合作。从2008年开始,双方开发了无抵押、无担保的贸易融资,按魏强的说法,“至今已投放了7000多万的贷款额,坏账率为零”。
在提供金融服务之前,一达通的收入模式主要是服务外包,定价是单笔服务收取1000元的服务费。也就是说对于一般进出口的公司,无论出口金额为多少,出口什么类型的产品,一达通按固定收费模式来向这家进出口企业收取。但在加入了金融服务之后,收入模式还将增加向环节收取。也就是包括银行、保险向一达通支付环节的费用。
因为提供一系列的外包服务,中小企业使用的物流和保险甚至是融资,都有可能和一达通合作,这些环节也都有可能为这家公司带来利润。“综合下来,我们一个单子的收益在千分之六不到,也就是1亿美金我们有60万美金收益。而到了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我们希望把收益率提高到千分之九甚至是1%,因为更多的项目引入时,包括银行、保险公司等返点率会提高。”魏强也表示,其实从中小企业的角度,自己去和银行谈是完全拿不到折扣的,中小企业只希望能得到最好的服务以及获得更高的效率。
“中小企业为什么融不到资,因为与银行之间缺乏信任。金融机构很难了解企业的情况,而且银行的参与成本太高,不足以覆盖赚的贷款利息。而我们作为第三方,它过往的数据和现实的数据我们都掌握,这些数据都是海关、商检、外管局来控制的,它不能作假。我们还参与资金的使用,比如外汇结算、税款的结算等,所以银行也愿意通过我们来实现合作。”在魏强看来,从通关转为金融,一达通有先天的优势,而且在贷款的安全性上,通过各环节数据的掌握,也能得到保障。
需要品牌
魏强说,在金融业务上,他有两个原则,贸易融资第一要真实,第二只提供小额贷款,单笔贷款不能超过100万,同时一家中小企业的贷款余额(在途贷款)不超过三百万。如果这两方面能控制住,操作可行性就会很强。在魏强看来,融资需求一旦超过300万,有可能会带来风险。而且现在的贷款都是“根据项目、按照业务来走,不是长期贷款”。
就盈利模式而言,“我们会把收费提高,银行的基本利率是5%年息,但我们就会提到10%,这已经大大低于社会上的金融机构了。因为阿里巴巴不参与环节,我们参与环节,它不做报关物流和金融,就不能控制企业,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去年9月,一达通与中国银行签署了5个亿的授信金融贷款额度,魏强期望将来会有更多的中小企业通过这个平台获得更多的金融贷款和贸易融资服务。
一直持续关注一达通模式的深圳社科院城市营运研究中心主任高海燕认为,一达通是一种典型的“第三方买单模式”,靠强大的服务功能、低收费的吸引力,高度集中中小企业外贸业务,在形成规模效应后,一达通的核心收益是通过第三方(非直接的中小企业客户)实现的,这样的结果是参与交易的各方都是赢家。高海燕认为,一达通基于上述前提必然要构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其本质是类金融模式。
2009年,一达通摆脱了当年客户寥寥的窘境,扩展了80%,现在已有近千家客户,企业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快速成长的爆发期。这时也遇到了一个新的发展瓶颈——信用和品牌。
对于一达通的模式,曾去企业亲自考察的IDG资本投资(北京)公司副总裁李丰的评价是,这家公司“把相对比较复杂和不那么透明的过程做了一个外包,而且做得比较标准化和电子化”,但仍面临着品牌效应以及客户端信任问题。
李丰表示,现在有足够多的中小企业会有服务外包的需求,这个市场也足够大,但对现阶段的一达通而言,要想进步发展,还必须解决好两个方面的现实问题:一是如何在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上实现标准化,二是与客户打交道时涉及客户资金的问题,“因为他要把钱给你,你要回款给他,这就会涉及到信用的问题,每个客户在选择之前会非常慎重,他要把那么多的钱交给你,同时还要信任你最终会把钱再还给他,我觉得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获得足够多的客户信任”。
为了增加品牌影响力,2010年一达通也有引入风投和上市的打算,魏强说“上市是为了塑造品牌,让中小企业信任我们。”
“这九年的创业很孤独,但希望我们做起来后,有更多的人能进入这个市场。深圳有8万多个做外贸的公司,广东有60多万,而全国有400万,这是一个无穷大的蓝海。”
一达通、阿里巴巴、怡亚通模式对比
一达通模式相近的有两家公司,一是阿里巴巴,二是怡亚通,但彼此又有所不同:
1.阿里巴巴
相同之处:
客户群(中小外贸企业)、手段(电子商务);
不同之处:
服务功能(阿里巴巴仅提供资讯服务,也就是为企业“找订单”,一达通提供通关、金融、物流等执行服务,为企业“做订单”)
2.怡亚通
相同之处:服务功能(通关+金融+物流)
不同之处:客户群(怡亚通服务500强大企业,一达通服务500万中小企业),手段(怡亚通采用手工方式,一达通采用电子商务方式)
( 作者:王小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