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束缚在中国军队信息化建设上的枷锁
来源:中广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北京3月15日消息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媒体插上科技的翅膀,在报刊、广播、电视的基础上衍生出了互联网这一先进的媒介平台。有了先进的信息化手段,相隔万里之外发生的新闻故事,我们通过鼠标点点、遥控按按,就能在第一时间看到新闻事件发生的全过程,实现音、视频的同传互动,全球变成了“地球村”;有了先进的信息化科技手段,相距甚远的几个单位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召开集体会议,省去了舟车劳顿的麻烦和盘缠路费的浪费,而且信息传达速度快,接受信息范围广;有了先进的信息化科技手段,人民的生活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社会发展有了新进步,而由此也引发了社会上各行各业,每个领域的升级换代和改革发展。

      机关办公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变革中的一支毛细血管,而就是从机关办公信息化改革的过程来看,却给我们一种不如意的感觉,其中“雷声大、雨点小;说的多、做得少”的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机关办公工作向信息化建设迈进,目标是删繁就简、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环境、提高办公质量,环保节约、促进科学发展。方法是在机关办公中充分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然而实施过程中,信息化建设却遇到了多处羁绊,致使机关办公信息化建设的最终成果不理想或不达标。正因如此原因,笔者认为机关办公信息化建设要发展,就必须解开束缚在信息化建设上的层层枷锁。

      首先是要明确目标,解开形式主义的束缚。形式主义害死人,形式主义讨人烦,生活中,工作中我们受够了形式主义的约束和掣肘。机关办公信息化改革的初衷是删繁就简、提高工作效率,最重要的是能废除繁重的文档工作,取而代之为电子文档。然而这项工作在年初部署开展时可以做到大张旗鼓、轰轰烈烈,在年终迎接上级检查时,却受各项工作“排名”、“评先”的指挥,在无奈中我们还要把以前繁琐的文档重新整理一遍,以求做到万无一失、确保争先。此时,形式主义也就成为了捆绑在机关办公信息化建设上的一个包袱,如不大胆去之,信息化怎能取得实效。

      其次是要舍得投入,剔除瞻前顾后的忧虑。信息化改革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和资金的保障,而往往设备的先进、精良程度与资金的多少是成正比的。改革中经常会遇到“这么贵的设备需不需要买?是不是适合现实工作?”的忧虑,在犹豫不定中往往是以小成本求的稍许的改变,而稍许的改变又会在很短时间内又落在了别人后面。遇有这些忧虑时,我们一定要展开充分的调查研究,坚定设备投入要“适当超前,留足空间”的原则,坚决不能干吃别人嚼过的嬷,做别人做剩的事。

      最后是要大力推广,坚定先苦后甜的信心。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发展的实质就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而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要经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有时新事物还要付出一定沉重的代价。机关办公信息化改革的过程也是如此,改革中难免伴有阵痛,改革中难免让一些人感觉不习惯、不适应和不舒服。而此时,就需要各级领导率先垂范,采取自上而下,一以贯之的方法,组织大家认真学习、集体公关,尽快掌握手中新设备的应用技术,充分发挥信设备的新功效,大力促进信息化建设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