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辉报道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信息产业中的智能电网和物联网被重点提及。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记者就物联网和智能电网的发展问题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进行了专访。
智能电网是能较快应用的切入点
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智能电网建设。智能电网也是政协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为什么这么热?
邬贺铨:智能电网的概念早已有之,最近大热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智能电网是其重要的组成和应用。美国总统奥巴马积极提倡发展智能电网,并加以具体实施。
二是新能源产业特别是风能和太阳能在全世界崛起,由于风能、太阳能的不稳定性、间歇性,导致功率波动进而影响电网稳定。通过智能电网,可以大规模利用清洁能源。
记者:智能电网有什么样的特点?
邬贺铨:智能电网最重要的功能是节约能耗,提高电网利用率。在美国,由于发电侧和用电侧难以匹配,所以发电侧需要预留足充裕的电量,自然形成浪费。据测算,由于这种不匹配性,美国一年在这方面的浪费高达780亿美元。美国的智能电网是从智能电表做起的,智能电表能区分不同时段的电价,然后将信息反馈到发电方和输电方,形成互动。这样,一方面电力公司可依据用电量来调节分配情况;另一方面,用电方也可以根据峰谷情况合理分配用电时间。
记者:我国发展智能电网出于什么考虑?
邬贺铨:我国同样存在发电与用电不匹配的问题,工业化发展从电力应用上也反映出这种情况。现在国家提出发展物联网,发展“感知中国”,智能电网是其中比较快能够应用的切入点。
记者:既然智能电网有这么多功能,为什么过去没有做?
邬贺铨:一是需求跟不上,现在提倡节能减排,节约能源,有了发展智能电网的需求。二是技术上还需要突破,美国已经做过技术实验,认为是可行的,相关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
记者:现在智能电网的发展还存在什么问题?
邬贺铨:现在的难题就是发展体制的问题。从行业来看,电力与信息皆是进入门槛比较高的行业。过去,懂信息技术的人不懂电力,懂电力的也不熟悉信息技术。可喜的是,国家电网公司成立了信息化部,也有专门的通信公司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只要有积极性,这事就可以做,可以先小范围地进行试点。
另外,智能电网涉及千家万户,其电表都需要改进,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推进;同时电力系统也需要改造。
记者: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邬贺铨:我国现在正提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发展智能电网长远来说能提高效率和效益,但是短期内需要大量投入。怎么能够使企业更加积极地推进建设,这就需要政府部门给予协调,包括制定一些政策、法规来促进,简单说就是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记者: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如何实现?
邬贺铨:我们的目标不仅是为了提高电力行业的效率,更希望能够带动整个产业链崛起,进而形成一个新兴产业。智能电网能够带动传感器、电力软件等领域发展。政府应当支持开发新技术,在新产品上提供政策优惠。
物联网需要从核心技术研发做起
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物联网面临怎样的发展机会?
邬贺铨:物联网是一种应用,它并不是互联网之后的又一种新的网络,它其实是在现有的互联网上开展的一种应用,这种应用已经深入到行业、深入到家庭。物联网不是一家网络运营商就能全部覆盖的,其应用涉及到各个行业。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的门槛,不是那么容易进入的,需要多方合作,光靠企业还不够,需要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出台一些政策法规来推动。
记者:物联网与互联网有什么关联?
邬贺铨:物联网是一个统称,物联网分为三层,底层是传感层,收集被观测物体物理量的变量信息,形成传感层;中间层是通信网,可以是公用通信网,也可以是专用通信网,现在用得较多的是互联网;最上一层是智能决策分析系统,即数据挖掘系统。把三点结合就是物联网,它并不是互联网的下一代,而是互联网的应用,其网络还是利用现在的网络。而且物联网与互联网不同,互联网一联上就可以与全世界的用户通信,而物联网是专业的,并不是全球的,它实际上是在互联网上架设的一个专用网络。
记者:物联网什么时候能够很好地实现,让社会变成智能的社会?
邬贺铨:不会很久。现在行业已在应用,比如上海世博会已在应用,上海浦东机场也有应用,但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行业应用。
记者:智能电网、智能交通都是物联网的应用。当前国内传感器包括相关应用软件的发展如何,与国外相比还有多大差距?
邬贺铨:国内传感器80%依靠进口,每年的费用超过进口石油的费用,这与我国的芯片业落后有关。现在国内一些企业也在研发传感器,但规模非常小,还难以形成很强的竞争力。传感器的应用是多种多样的,国内在标准化建设方面远远落后于国外,需要尽快加以解决。
记者:怎样改变这种状况?
邬贺铨:物联网现在很热,需要冷静下去思考,从哪里切入?很多地方建立了物联网中心、传感器中心,但更大的市场在于行业应用,传感器在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应用,脱离行业应用光做传感器是不行的,那样就会失去市场。传感器必须与行业应用结合起来,以行业应用为龙头,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记者:你认为最关键的是什么?
邬贺铨:虽然这个产业预期规模很大,但是需要从核心技术研发做起。现在高校与科研院所有一些研究,但没有与企业很好地结合,产学研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