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戰科技前沿鑄就長空利劍
来源:科技日報 更新时间:2012-04-15

 

    未來的高技術戰爭首先從實驗室打響。鏖戰裝備科研最前沿,搶占技術制高點,這對于空軍裝備研究院航空裝備研究所的科研人員來說就是無聲的命令。

  空軍裝備研究院航空裝備研究所根據形勢發展需要和部隊作戰對武器裝備的改進要求及時調整,使課題項目研制成功便能及時裝備部隊使用。近十年來該所相繼完成了科研課題2000多項,其中600多項獲國家和軍隊科技成果獎,200多項填補國內技術空白,創造了我軍航空武器裝備科研史上100多個第一。大部分科研成果直接在部隊推廣使用,推廣率超過了90%。

  航空救生呼喚高科技

  “未來戰爭,是智能的較量,系統的對抗,特別是信息化戰爭需要不斷改進和提升武器裝備的作戰效能。如果科研單位無所作為,那么肩負‘打贏’就是一句空話!”所長武維新說,該所一直以來瞄準裝備體系中短板和空白,緊貼實戰需要,圍繞解決制約部隊戰斗力生成的現實問題開展科研攻關,許多成果在部隊裝備和戰備訓練一線迅速推廣。

  2001年4月1日,南海上空發生令世界矚目的中美撞機事件,我飛行員王偉跳傘后下落不明。數10萬軍民在海天之間聯合展開大規模的搜救行動。一周過去了,搜救毫無結果。

  “要為祖國承擔責任!”作為專門從事航空救生裝備研究的專家,劉峰再也坐不住了。當晚,他揮筆寫就《生死一瞬間》,4月9日在一家全國性報紙上發表。10日,新華社采訪他后發布通稿,宣布王偉生還的可能性極小。

  “跳傘卻不能保住生命”!這一殘酷的現實撞擊著劉峰和所有航空救生科研人員的心靈:這不是航空救生專家的悲哀嗎!

  4月23日,他再次在報刊上呼吁:航空救生呼喚高科技!

  與此同時,他立即開始了自己的“偉大行動”。

  “五一”長假,劉峰把自己關在家里,埋頭詳盡分析人民空軍建立以來飛行員跳傘和救生失敗的具體數據,找出了我國航空救生存在嚴重薄弱環節,提出建立集組織機構和彈射救生、生存求救、搜索營救裝備為一體的我國航空救生體系的建議。軍委領導批示,盡快提出解決方案。

  劉峰帶領課題組,連續幾天幾夜制訂了包含新型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固定翼搜索飛機、營救直升機、水上營救快艇、地面搜索營救車、新型彈射救生裝備等20多個子項目的課題實施方案。

  集地、海、空、天于一體的我國航空救生體系基本構成。隨后,該方案正式列入全軍重點工程建設計劃。

  搶占技術制高點

  幾年前,我空軍裝備新一代主戰飛機后,引進的維修檢測設備成了制約形成戰斗力的重大“瓶頸”難題。研制新型的維修檢測設備迫在眉睫。

  這項高精尖工程涉及飛控、火控、材料、電子等諸多專業,協作單位8家,需要研制生產600余套件設備工具。由于國外技術封鎖,國內一直沒有相應的技術資料和圖紙,更沒有研制新型戰機全套維修檢測設備的經驗。

  總設計師侯建遇到的第一個難題是資料匱乏。節骨眼上,侯建首先想到請自己的師傅———高工孫忠恕出馬。孫忠恕帶領17名科研人員從各方匯集相關資料,翻譯、整理、歸類……苦戰半個多月,100多公斤重的資料出手了。

  沒有創新,就永遠不會有突破。進入關鍵階段,采用哪種核心技術,有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建議依葫蘆畫瓢,仿制國外設備再裝備部隊;一種主張走超越發展之路,自主創新。侯建和課題組成員從當時最新的VXI檢測技術到國內維修檢測技術的應用現狀,以及軍、地科研單位的技術攻關能力等層面,作了充分的調研,力主自己研制。理由是:只要建立健全科學的管理和質量控制體系,在短期內從現在半人工、半自動檢測模式直接跨越到信息化檢測,是可以實現的。而且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擺脫對外依賴,從根本上提高飛機保障能力。

  歷時3年,實現了30年的技術跨越。經鑒定該工程是我國戰機檢測設備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已完全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新一代維修檢測設備在維修效益顯著提高的同時,也大大增強了部隊機動保障和快速反應能力。據悉,該設備每套直接為國家節約1億元人民幣。

  飛出中國飛行員的形象

  2004年9月,珠海機場,碧空如洗。

  湛藍的天幕上,由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組成的六機編隊,以一個又一個高難特技動作,向參加中國第四屆珠海航展的中外來賓獻禮。表演結束,歐美同行徑直向我表演隊走來,稱贊我飛行員大膽自如的超低空動作。跨出機艙的領隊自豪地介紹:新改裝的座椅彈射救生性能優越,完全能保證我們在70米超低空做特技動作……

  創新意味著既不重復別人,也不重復自己。70米,這個紀錄又是被航空所高級工程師楊新明突破的。楊新明,這位技術三級專家,搞了大半輩子救生研究,曾研制出世界最先進的彈射座椅,并將飛機座艙救生拋蓋時間縮短到比美國軍標還快0.011秒。

  兩年前,他在為“八一”飛行表演隊改裝飛機時,不少飛行員反映,老外敢在100米以下超低空做高難動作,而我們受座椅彈射性能所限只允許在300米以上表演。這讓楊新明汗顏不已。

  一定要改進彈射座椅,讓他們飛出中國飛行員的形象。楊新明帶領課題組向更高的領域發起■擊,將拋蓋時間減少到0.280秒,打破自己創造的0.289秒世界紀錄。隨即,他們就為“八一”飛行表演隊改裝了全部飛機。在此后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他們又將部隊所有同型戰機改裝完畢,大大提高了戰斗力。

  用高超的技術維護我軍的尊嚴

  1999年3月的一天,南方某機場新型戰機發生空中起火事故。盡管飛行員處置得當,地面部隊反應敏捷,以最快的速度撲滅了大火,但飛機的右發動機仍然嚴重燒傷。

  事故驚動了空軍機關,他們要求在所有同型號飛機緊急停飛作質量大檢查的同時,請該所派專家緊急受命趕赴事發現場。

  專家組在高級工程師陳列和張棟的帶領下,通過對事發現場的認真勘察,確定是制造質量問題致使這臺進口發動機燒毀,應由外方承擔全部責任。這時,由外方專家組成的專家組也趕到了事發現場。也許是出于一種國家尊嚴和利益上的考慮,外方先是一口咬定是我方飛行員使用不當造成的損壞,然后又是對我專家的技術水平提出懷疑,最后面對封嚴盤殘骸斷口上存在的多條陳舊性裂紋,甚至說是因為殘片在飛出時的強大■擊力造成的。

  只有證據充分,才能讓外方專家無話可說。張棟緊急返回所里,連夜組織傅國如、徐志剛等專家對事故原因再次鑒定。在掃描電子顯微鏡下,找到了明顯的疲勞條帶特征,繼而又發現了3個疲勞區,足以證明導致這起右發動機燒壞的根本原因正是由于外方加工質量存在缺陷造成的。

  充分的證據擺在面前,外方最后不得不接受了“因制造質量問題而導致右發動機燒毀”這一不容爭辯的結論。根據這一檢測結果,我國不僅成功地向外方索賠了價值300萬美元的一臺新發動機,并促使外方負責對我所有該型發動機做了細致檢測,杜絕了同類事故的再次發生。

    ■新聞背景

    盛夏的一天,空軍某型轟炸機群經過數小時的長途飛行,利用空軍裝備研究院剛剛研制的機載導航設備,創造了在陌生地域搜索陌生靶標、一次進入一次命中目標等四項空白。勝利完成任務的機組成員握住了參與研制的科研人員的手激動萬分地說:你們研制的設備為戰鷹擦亮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