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会长、中国RFID产业联盟理事长张琪女士发表演讲。
2010年3月18日,由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中国RFID产业联盟、工业与信息化部电子情报研究所联合主办,北京金卡国信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北京时代计世资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金卡网、RFID中国网联合承办的“第二届中国RFID与物联网发展年会暨首届亚洲智能卡展”RFID与物联网高峰论坛“在香港隆重召开。
作为本届年会和高峰论坛的官方网站,我们对论坛上的精彩内容进行了编辑整理。本文是根据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会长、中国RFID产业联盟理事长张琪女士在本次论坛上的主题发言整理编辑的,以供业界分享。
大家好!今天我的题目是:中国RFID与物联网发展初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一、物联网热的背景;二、浅析物联网的内涵;三、物联网在中国发展的基础;四、物联网未来发展的思考。
一、物联网热的背景
首先从金融危机谈起,面对全球金融危机该如何应对,是一年多来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我认为创新是突围之路,科技与产业革命深刻改变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推动了人类发展历程,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是引领各国走出危机重振经济的驱动力,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正在孕育之中,将成为引领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应对金融危机要用创新的力量转危为机,近百年发展史表明,每一次经济危机往往伴随着一场新的产业革命,而每一次经济复苏必然催生新的产业、创造新的需求,从而促进社会进步。
国家金卡工程在2004年时就认为RFID和物联网将会是引领中国发展的一个新机遇。回顾2009年,中国IT业界最火爆的话题之一就是”物联网“。它基于众多行业与地方的多年探索、大胆实践与务实工作,得益于国家信息化重大工程的应用推动,这为物联网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2009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领导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依靠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要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转变,重视新兴产业的发展等问题;明确提出了”感知中国“的理念,自此 ”物联网“提到国家议事日程。政治领袖的高瞻远瞩、战略胆识与及时指引,瞬间点燃了神州大地蕴藏着的星星之火,它必将成为燎原大火,助推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浅析物联网的内涵
”物联网“对大多数人都是个新概念,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解释,说法不一,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物联网是一个由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共同构成的庞大的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涉及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社会与生活各个领域的无所不包的庞大产业链。物联网结构复杂,主要包括三大部分:首先是感知层,承担着信息的采集(通过智能卡、RFID电子标签、识别码、传感器等);其次是网络层,承担信息的传输(无线网、移动网、固网、互联网、广电网等)、第三是应用层,完成信息的分析处理和控制与决策,以及实现或完成特定的智能化应用和服务任务,以实现物/物,人/物之间的识别与感知,发挥智能作用。
物联网连接范围远远大于互联网,它扩大连接到物品,实现物物(也包括人)相连,形成一个连接万亿个物品(设备)和数亿人的无比庞大的数据库,采集和存储着物理与虚拟的海量信息,通过分析处理与决策,完成从信息到知识、再到控制指挥的智能演化,实现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物联网绝非一个单纯的网络概念,它更像一个融合着各种应用与服务的庞大社会信息化系统。如果一定谈网络的话,它是一个基于感知技术,融合了各类应用的服务型网络系统。由于它的基础与重点是信息的采集、感知与信息的处理决策和应用服务,网络层可以利用现有各类网,通过自组网能力,无缝连接融合形成物联网。
物联网是建立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广泛应用基础上,是为改善民生、惠及百姓、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服务的,所以当今物联网的重点与切入点是在近十年已有工作的基础上,要全力支持并加快制定各相关标准(RFID、物品编码、移动支付、传感器网等),重点放在核心技术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引导和开拓各类(RFID、传感器网、智能卡与识别码、移动支付)应用,重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信息服务业发展,使物联网服务于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和推动社会信息化进程。
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我们生存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我国信息化建设启动后的这16年,百姓切身体会到并享受着数字化技术应用和信息化建设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以及对改善民生,方便百姓,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巨大促进。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需求不断变化,应用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我们的认识也要随之变化。物联网不同于传统的固网、移动网、无线网,没有替代关系,也不要新建,它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可以融合链接已有各类网,遵守标准通信协议。具有自组网能力、覆盖全球的网络架构。需要说明的是,传感器网决不等于物联网,它与目前RFID技术应用一样,都很重要、互不排斥。
三、物联网在中国发展的应用基础
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物联网产业的相关研究和应用试点的探索,国家金卡工程非接触式智能卡已广泛用于不停车收费,路桥管理,铁路机车识别管理,以及电子证照身份识别等方面,开展了成功试点和规模应用。特别是电信智能卡整合了电子钱包功能推出的移动支付应用,以及手机做为RFID的读写器开展的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与贵重物品的识别防伪等,遍布30个试点城市的”一卡通“工程应用,形成了一系列利民惠民工程,推动了社会信息化进程,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此基础上于2004年就启动了物联网的重要应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的行业应用试点工作。主要涉及农业领域的生猪、肉牛的饲养及食品加工的实时动态,可追溯的管理;工业领域的煤矿安全生产,对矿工的安全监护;工业生产的托盘管理;物流领域的邮政包裹,民航行李、铁路货车调度监管等;远洋运输集装箱等;总后军用物资供给、军械及电子伤票动态管理等;在城市交通、公路、水运等交通管理以及涉车涉驾的智能交通综合应用等RFID应用初见成效,市场规模已居全球第三位。
RFID应用是物联网的重要基础。参与中国金卡工程建设的各相关部门(23个)及试点省市(30多个)成立了RFID应用工作组,并已启动的大量RFID应用试点工程是物联网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RFID应用正逐渐从闭环应用向开环应用过渡,必将推动物联网完整产业链的创建。六年来我们重点强调 RFID等标准的自主制定、核心技术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重视RFID应用与市场的开拓,以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相关政府部门共推RFID发展。2005年信息产业部批准成立了RFID标准工作组(目前有97个企业);同年信息产业部会同民政部批准成立了中国RFID产业联盟(目前近300个成员企业);2006年科技部会同14个部委联合颁布了中国RFID技术发展白皮书;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信息产业部都在相关规划、计划和项目经费中对RFID给予了支持;2007年信息产业部颁布了800-900兆频段供RFID使用的频率资源等相关规定。
国家信息化重大工程推动RFID发展。金卡工程是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四个起步工程之一,1993年,它以电子货币、智能卡及智能标签等各类卡基应用为重点启动实施,涉及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并直接改善民生、普惠大众,是一项跨部门、跨地区、跨世纪的庞大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中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7年来中国金卡工程取得了重要进展,成效卓着。
金卡工程首先以电子货币应用起步,促进了银行卡产业的发展,推动着中国金融业的改革与信息化进程。截至2009年底,中国银行业统一标识的银联卡发行总量达21亿张。国内受理银行卡的联网商户达156.7万户,累计安装联网POS机具240.8万台,联网ATM机19.7万台,一个规模化的银行卡受理网络在中国已经形成。随着联网通用的不断深化和受理环境的不断改善,银行卡交易额快速增长。2009年全国银行卡跨行交易额达7.7万亿元,是 2001年的84倍。银行卡消费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从2001年的2.7%上升到2009年的30%,京、沪、粤等城市超过50%。
国际受理网络建设加快推进,2009年新开通了32个国家、截至目前我国银联卡可在境外83个国家和地区受理业务;已有8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家金融机构在境外发行当地货币的银联标准卡。2009年新增银联标准卡4.2亿张,公务卡发行350万张,金卡工程积极支持银行卡应用不断创新支付业务,基于银行卡的手机支付、互联网支付、固定电话支付和数字机顶盒支付等电子支付工具进一步普及,不仅方便了持卡人,同时使我国逐渐变成非现金国家,有力地推动着我国金融业的改革与信息化发展。
金卡工程促进了各类卡基应用,目前20多个部门、行业参与金卡工程建设。 IC卡已在我国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发卡总量近70亿张。
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21世纪最具变革力与核心价值的一项新技术,得到各国政府普遍关注。中国金卡工程建设和IC卡应用的蓬勃发展,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已经得到实际应用。目前,我们在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自动化通关、铁路、交通、水运、城市暂住证等各类电子证照与特殊人员管理、烟酒及重要物品防伪、特种设备强检、CA认证与信息安全管理、动植物电子标识、食品/ 药品供应链安全监管、独生子女(新生儿)、病人老人及宠物的跟踪管理、军用物资及集装箱、邮件、包裹的实时跟踪管理、大型会议(奥运会、世博会)的人员、会务赛事及票务管理,以及工业生产过程、煤矿安全生产、现代物流管理、图书文档管理、总装总后军人保障卡、电子伤票等领域都已先后启动了RFID应用试点,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金卡工程建设,引导众多行业开展了RFID应用试点、培育了市场,使我国RFID产业进入初创期。
四、物联网未来发展的思考
去年随着国家领导人把物联网的概念、感知中国的概念提出以后,我认为我们已经迎来物联网发展的春天。在金卡工程20多个部委,30多个城市,做了17年金卡,做了6年RFID应用基础上,我认为中国物联网的发展是有着坚实的社会基础和技术基础。
关于未来物联网的发展,我有以下几个基本观点:,首先,RFID产业建设是物联网发展的重点与基础;二,RFID的广泛应用是物联网发展的社会基础与市场源动力;三,RFID、传感器网、移动支付等物联网相关标准的自主制定,是今后物联网健康发展的关键;物联网标准涉及方方面面,急需进行资源整合,加强沟通、协调与相互配合,建立协调与服务长效机制;四,”智慧中国,用芯感知“要高度重视信息的采集、处理与决策;当前物联网发展的重点是自主标准的制定、核心技术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鼓励和引导应用的开拓与服务业建设;加强自主创新在应用与服务过程中创建中国的物联网产业;五、物联网发展绝非任何一个部门(行业)和地方能独自完成的,必须提倡协同与合作,充分调动和发挥各部门(行业)和地方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加强协调,分工合作;六、物联网的发展,将引起整个社会的变革,推动国家信息化的进程,直接涉及到产业创新、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转变,是改善民生、利国惠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技术手段和创建新兴产业的突破口,也是提升综合国力、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关键所在。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强支持力度,出台扶持政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首先支持物联网标准体系的建设和相关标准制定,加快核心技术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同时要引导应用、开拓市场,调动各方力量,加快发展、以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