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普及
近年来,甘肃省平凉市环保部门紧扣时代脉搏,以信息网络设施和能力建设为基础,紧密围绕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积极开展环境信息化、污染源监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电子政务等工作,构建了初步的“数字环保”体系。
实施污染源自动监控,破解环境监管难题。2007年中央下拨污染减排专项资金建设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平凉市以此为契机,投资220万元建成了污染源在线监控中心,确保了在线监控现场信息的顺利联网。重点污染源单位也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建成现场在线监测系统。截至2009年底,平凉市共有18家排污单位建成了33台(套)在线监测系统,并全部实现了与省、市监控中心的联网和数据实时传输。
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建设和投入运行,改变了明察暗访、突击检查的传统监管手段;解决了环境执法中的“发现难、取证难、处理难、控制难”等问题;实现了监测自动化、传输网络化、管理数字化;提升了环境监督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指数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推进了污染减排工作的落实。
建设局域网与门户网站,凸显服务公众理念。2009年初,平凉市环保局在成立专门信息机构的基础上,为单位接入带宽10M的互联网络,建成了覆盖所有科室、下属单位、站点的局域网络。同时还积极建设平凉市环保网站,在网站上开设政务公开、政策法规、办事指南、空气质量等服务民生的窗口。对于环境保护部、甘肃省环保厅以及平凉市的有关精神,及时在网站上发布更新;对于平凉市空气质量日报数据,信息部门及时根据市环境监测站报送结果发布至网站。真正把网站打造成为环保部门对外宣传和接受公众监督的平台。
局域网与门户网站的建设,消除了信息多头采集、建设各自为政、信息闲置和浪费并存的现象;实现了环境数据的“一次采集,多次使用”;保证了环境信息资源的共享;方便了群众了解环保政策法规、明晰办事步骤与渠道;扩大了公众的参与面和知情权。
拓宽网络信访渠道,广泛了解社情民意。平凉市环保部门积极借鉴市政府网站的留言板功能,在环保门户网站开设领导信箱,实现“12369”环保投诉系统的24小时在线值守。对于相关投诉案件,环保部门及时查办、认真反馈,确保群众的知情权。2009年,平凉市共受理环保热线及网络投诉案件56件,查处率和结案率均为100%。
环保网络投诉渠道的增设,方便了环保部门了解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增强了工作透明度;提高了办事效率;弥补了环境监管的不足。
此外,平凉市环保部门还积极开展OA办公系统、排污收费系统、公众监督与现场执法系统以及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等与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的整合,并实现与局域网的互联共享,以期构建更加完备的“数字环保”体系。
平凉市利用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讯技术建设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完善和更新平凉环保网和局域网,逐步实现网络公文流转、信息在线发布、电子公文交换、网上行政许可项目操作,向数字化管理迈进。提供咨询、投诉、办事等便民服务,使公众与环保部门之间联系更畅通、沟通更直接、办事更方便,真正架起了政府、企业、群众相互沟通的桥梁。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环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