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的浙江省政府审计系统
来源:浙江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基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视角

 摘要:按照“免疫系统”理论,政府审计目标是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利益。本课题研究旨在探讨浙江省区域内围绕实施国家经济安全审计来构建相应的政府审计系统,对保障本区域经济安全并为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借鉴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之间紧密相联,呈现的是一种互相影响、制约和促进的关系。政府审计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中具有监督、预警、评价和决策参谋作用。基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视角来构建政府审计系统,需要深刻把握浙江省经济发展的特点:民营经济为主导、产业集聚特征明显并形成块状经济以及小商品大市场等。针对浙江省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审计重点监控的是:一是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活力与创新能力;二是块状经济的发展动向;三是专业化市场发展状况。政府审计实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目标,需要在国家经济安全信息搜集与整理的基础上,评估政策并提出审计建议。

关键词:政府审计  国家经济安全  国家经济安全审计

一 绪论

(一)研究意义

1.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小康社会战略目标

2003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必然具有十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哲学内涵。当前,政府审计需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继续为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和平稳运行特别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2.有利于实现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近年来,欧美强国纷纷制定和实施国家安全战略,以谋求国际竞争中的长期利益和经济垄断地位。早在1993年年初,美国国防部的报告首次把对美国经济繁荣所造成的威胁称之为“经济危险”。1994年,在白宫发表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将强大的经济实力、国防力量及全球的自由市场经济和民主人权列为美国外交政策的三大支柱(刘君等,2001)。

俄罗斯、日本以及欧盟各国纷纷针对各自的国情,制定不同的经济安全战略。俄罗斯侧重于安内固稳、重振经济、以能源外交复兴大国地位的经济安全观;日本针对“资源小国”与“经济大国”、“经济大国”与“政治小国”的矛盾,确立“与强国为伍”以保障海外战略资源的供应安全、以改革谋再生的经济安全观;欧盟立足于统一市场建设、扩编增员、建立大欧洲经济体,并以改革恢复经济活力的经济安全观;新兴市场国家坚持改革中谋安全、发展中增安全,开放中保安全的经济安全观(陈凤英,2006)。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几代领导人,都将经济发展战略作为中华民族实现强国之梦的路径选择。邓小平指出“发展是硬道理”,从文革期间“以阶级斗争为纲”彻底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此后,中国高层和政府对经济发展的认识逐渐深化,强调经济的平衡运行、经济发展与环境、能源等相和谐以及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也提到,“在扩大对外开放中,要十分注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在随后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胡锦涛同志指出,“建立健全外贸运行监控和对国际收支预警机制,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3.有利于拓展政府审计功能,进一步发挥政府审计效用

审计基本理论认为,受托经济责任乃现代会计、审计之魂(蔡春,2000)。包括政府审计在内的任何审计都应同时具备监督、评价与鉴证这三大职能(蔡春,2001)。审计的本质目标就是确保受托经济责任全面、有效地履行。同时,变化了的政治经济环境使得受托经济责任的范围和内容不断加以拓展。正如杨时展教授所言,“审计因受托责任的发生而发生,又因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的提出和日益强化,决定了受托经济责任的内容和范围必须反映和体现国家经济安全的基本精神和理念,而这也强烈要求政府审计功能通过自身不断拓展来实现这一目的。

政府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账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李金华,2000)。政府审计在财政监督、促进民主进程和法制建设以及制约和监督权力、惩治腐败、打击经济犯罪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刮起的“审计风暴”对违规使用财政预算资金、影响财政安全的行为进行了查处和曝光,有利于国家财政预算资金的健康运行,从根本上说,维护了国家经济安全。此外,政府审计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实施和调整完善(课题组,2006)。

刘家义(2007)年在全国审计工作总结讲话中首次提出“现代国家审计是经济社会运行的一个免疫系统”的科学命题,他要求“更加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揭示、分析和反映问题,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促进中央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

“免疫系统”理论的核心是:国家审计是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目标是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利益,根本目的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4.有利于保障浙江省经济发展的领先位置,并为国内其他地区政府审计转型提供经验借鉴

2007 年,浙江省人均收入突破5000 美元,成为国内第一个达到中上收入国家水平的省份。2008 年,浙江省生产总值达到21487 亿元,突破两万亿元大关。围绕促进浙江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积极探索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浙江审计工作实际相适应的政府审计模式,是浙江各级审计机关面对的必须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加快浙江审计实现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根本转变的关键(浙江省审计厅课题组,2006)。经济发展为制度创新提供动力和保障,经济发展又离不开制度变迁来维持进一步的发展。作为经济较发达区域之一的浙江省,应当而且能够在相关制度层面大胆创新,为国内其他地区的改革提供借鉴经验。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家经济安全概念出现以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所取得的认识也逐渐深化。综观世界主要国家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发展战略,对经济安全问题基本一致的认识可概括为五个经济安全观(陈凤英,2006)。(1)利益观。经济安全是面对国内外威胁时能利用各种有效手段,捍卫国家利益,保障国家的经济稳定、发展和繁荣。(2)综合观。从政治、外交、文化等诸方面,乃至以军事手段综合保障经济安全。(3)全球观。需要将一国的经济安全置于地区或全球政治、经济框架内全面考虑。一国应当寻求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达到经济安全的目标。(4)前瞻观。一国经济安全与否,往往取决于对国家经济安全态势的评价,对国家经济利益得失的判断,对国内国际未来经济、政治形势的预测。(5)全民观。保障经济安全不能单靠国家和政府,必须动员地方、企业和全体国民共同参与,建立起相应的反危机体制,缓解乃至消除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内外冲击。

在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方面,也获得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张士铨把宏观经济不安全的由来和表现分为三类:一是随经济增长带来的经济安全问题,诸如环境污染、能源和其他战略资源供给短缺导致的种种恶果;二是由于参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安全问题,比如金融安全、贸易和投资深化过程中产生的冲突与摩擦;三是伴随经济体制转型而来的经济安全问题,如新体制在不健全的条件下,面对旧体制因素的反弹,无法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各方面进行调节,粗放的以浪费资源为特征的增长方式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导致了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上述三方面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就会导致一国经济不安全(张士铨,2005)。国家经济安全主要包括金融安全、贸易安全、产业安全与市场、战略资源安全和经济信息安全等方面。其中,金融安全是经济安全的核心,经济信息安全是经济安全的基础环节,产业与市场安全、战略资源安全是经济安全的基本内容(郭秀琴,2006)。

政府的宏观调控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国的国民经济运行,因此,政府宏观调控行为的不当就极可能导致一国经济不安全。政府审计监督在保障宏观经济调控健康、平稳运行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我国政府审计监督在宏观调控、建立公共财政框架、权力监督(政府问责制)以及对国民命脉行业的监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审计机关成立以来,一直重视发挥政府审计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四任审计长1998年9月21日在《人民日报》联合发表了“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文章,指出“审计机关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加强宏观调控服务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紧紧围绕我国不同时期经济工作中心开展审计监督。……在促进各项改革的深化和宏观调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初指出,审计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总结二十几年来审计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作用的情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课题组,2006):第一,审计与宏观调控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首先,审计能够发现需要调控的领域和宏观调控的重点;其次,审计工作始终围绕宏观调控的重点展开;再次,一段时期内经济运行特点和宏观调控政策的性质决定了审计的主要类型。第二,审计在宏观调控中主要发挥两种作用,一是促进决策,实现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与完善;二是促进执行,监督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实施。

从国外审计实践来看,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国家经济安全审计,但是,正在开展的绩效审计、社会责任审计以及环境审计等诸多形式的审计,愈来愈要求强化责任,对造成经济不安全的因素进行审查和监控,以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的长期发展。

(三)研究思路

本课题的基本思路是:政府审计内容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各个行业和部门,如财政、金融、重要国企、重要人员等,因而政府审计可以将审计中发现有关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信息加以搜集、整理、分析和评价,以确定现行政府政策是否恰当,并提供相关建议。

二 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关系分析

(一)国家经济安全内涵诠释

国家经济安全是相对于不安全及风险而言的。我们认为,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国经济的运行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能够高质量地实现预定的目标。所谓“可以预见的时期”是指在较长的时间范围内;所谓“高质量”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各项指标不仅总体完成较好,而且重要或关键指标也有较好的表现。二是运行风险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

(二)国家经济安全与受托经济责任

国家经济安全影响和决定着受托经济责任的内容和范围,受托经济责任内容和范围的变化又决定政府审计目标和主要任务。这一思路可以简单描述为:

图1 政府审计反映国家经济安全

(三)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关系

我们认为,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之间紧密相联,呈现的是一种互相影响、制约和促进的关系。

首先,国家经济安全决定政府审计的目标、内容和重点。政府审计需要考虑国家经济安全战略重点、内容及方向,所实施的审计程序、方法以及报告的内容都要围绕国家经济安全战略来加以展开。并且,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的变动或者调整,将直接要求政府审计相应地就审计目标和内容加以变动或者调整。国家经济安全对政府审计的决定和主导作用是通过受托经济责任这一桥梁来发挥的。

第二,政府审计对国家经济安全起着保障性基础作用。政府审计通过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监控,防止经济运行偏离正常的轨道,从而维护了国家经济安全。政府审计对国家经济安全的保障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部门所拥有的信息优势。政府审计涉及国家财政、金融、事关命脉行业的国有企业,可以说包含了国民经济运行的各个关键行业和部门,因而能够获取国家宏观经济运行方面的重要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各种可能的技术手段,可以展开各种分析,以此来判断和决定国家经济是否安全。因此,政府审计的质量提高了,国家经济安全就有保障。

第三,国家经济安全可以提升政府审计的质量和水平。国家经济安全是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先决条件。经济安全下的经济发展可以实质性地增强国力,这样国家财政可以安排较多的资金来支持政府审计。同时,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就会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广泛的影响,并推动政府审计同国外同行的交流和合作,推动政府审计研究的总体水平。毫无疑问,这些将有力地促进政府审计的发展,提升政府审计的水平,提高政府审计的质量。

三 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作用分析

(一)政府审计内涵

政府审计是对公共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效果进行检查,保障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还应当评价政府的政策效应。从我国特殊的政治体制来看,政府审计可以监督和制约经济权力,确保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

和其他审计一样,政府审计具有监督、评价和鉴证的三大职能。监督一方面可以起到防范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发现问题所在,是受托经济责任完全履行的保障;评价是对责任人或者单位履责情况的公正、客观地界定,是对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总结,鉴证是证明责任人或者单位的履责是否和有关标准相一致,即对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程度的证明。

(二)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作用

1.监督作用

政府审计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可以有效地保障经济健康、平稳运行,从而也就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我国国家审计在政府宏观调控、公共财政框架建立、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审计问责)、国民命脉行业的监控以及加强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监督作用。

2.预警作用

政府审计能够获取宏观经济运行方面的重要数据和信息,相比其他部门而言,这些信息是通过政府审计实践取得的,更加客观、综合,更加具体、更为深入。同时,作为宏观经济运行的保障部门,政府审计对相关问题看得更清、判断更准。因此,政府审计部门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对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不安全领域、不和谐因素,提出预警性信号,使国民经济运行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3.评价作用

政府审计报告是以第三方的身份对审计对象所履行的受托经济责任进行客观的评价。例如各地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运用。一些地方将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记入干部档案,作为干部选拔、调整、任免和聘任的重要参考依据。如《深圳市组织部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暂行办法》规定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具体运用于干部任免、考核、教育和监督等工作中。《河南省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办法》规定,发挥审计结果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并将审计结果作为干部选拔、调整、聘任的参考依据。

4.决策参谋作用

政府审计报告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重点披露,并对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关针对性建议。这些建议就成为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的重要参考和依据。综上所述,政府审计通过自身的实践,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途径及方式分析

《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了“3+1”的审计思路,即国家审计主要包括企业审计、财政审计、金融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四部分内容。通过实施这些方面的政府审计,就相关领域或者行业的经济安全问题展开审计,在综合占有相关信息的基础上,组织相关人员对国家经济信息安全进行审计并提交审计报告。这一流程如下:

图2 政府审计实施国家经济安全流程

 

从上图可以看出,政府审计通过对财政、金融、国企及领导干部的审计监督,以财政安全审计、金融安全审计、经济命脉安全审计、履责安全审计以及投资、外贸等其他安全审计的形式,搜集、整理和评价国家经济安全的信息,在此基础上评估政策并提出审计建议,最后是提交审计报告。这一过程,实际上起到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作用。

四 浙江省新型政府审计系统的构建:基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视角

(一) 浙江省经济发展特点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学术界把浙江特有的经济发展模式称为“浙江模式”。“浙江模式”是浙江人民在一定的区域文化熏陶下, 在地方政府有限干预的环境体制下,通过制度创新,率先在全国进行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而形成的(韩芳,2009)。

纵观浙江经济发展,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尤其明显:

1.民营经济为主导

“浙江模式”以民间群众和基层干部为发展主体,通过“内源性民间力量推动经济发展”,通过自主创业、自主竞争和自由交易,发展壮大这种“民本经济”或者说是“草根经济”(郑勇军,2001)。

民间力量以农村为突破口。民间诱致型的制度创新引发的活力和效率是“浙江模式” 的主要动力源,形成了民间投资、民间运营和民间分享的“民有、民营、民享”自我循环的经济体系。

民营经济发达是浙江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民营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从1978到2004年,全省生产总值由124亿元增加11243亿元, 增量的70%由民营经济创造;工业的增加值从47亿元增加到3580亿元,增量的75%由民营经济创造。从1993年到2003 年10年间,浙江私营企业数量增长了33倍,注册资本增长了52倍。如果把浙江人在山东、上海、江苏等地办的企业也计算进来的话, 那浙江的私营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位(杨建华,2006)。

表1 2007年浙江各产业增加值的所有制构成(%)

资料来源:2008年浙江非国有经济年鉴,第6页。

2.产业集聚与块状经济

一般认为,产业集聚是众多按专业化分工的同类或相关产业的企业及其在价值链上相关的支撑企业、机构,以完善的组织方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柔性集聚。概括地说,产业集聚是指众多同一产业的企业或者相关产业的企业的在某一地区的集中与聚合,是产业分布的集中化。产业集聚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获取由于产业的集聚而产生的外部经济。

产业集聚可以产生较强的竞争优势,表现为外部规模经济效应、空间交易成本的节约、学习与创新效应和品牌与广告效应等方面。

产业集聚过程中,较为明显的体现是产生产业集中,出现一批富有活力的产业集群,形成富有特色的“块状经济”。

所谓“块状经济”,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集聚形成特色产业优势十分明显的专业化产销基地,并由其带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组织形式(黄勇,1999)。一乡一品、一县一业的“块状经济”模式已成为浙江经济的一大特色。

2005年块状经济工业总产值为18405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30212.4亿元的60.9%。2005年11个市中,块状经济总量排名前三位为宁波(5395亿元,占全省29.3%)、绍兴(2836亿元,占全省15.4亿元)和温州(2387亿元,占全省13%)。以下依次为台州、嘉兴、杭州、湖州、金华、衢州、丽水和舟山。

表2  2005年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区块名称及分布

资料来源: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浙江“块状经济”发展报告.经整理.

2007 年,块状经济实现工业总产值2.52 万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53.4%。2007 年块状经济生产规模超200 亿元的区块有22个,列前5位分别为:萧山纺织1264 亿元、镇海化工957亿元、绍兴县纺织(纺丝、印染)747 亿元、永康五金703 亿元、慈溪家电550亿元(周必健,2008)。

3.小商品,大市场

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浙江经济,早期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无法从事资金密集型和高技术行业,只能起步于家庭作坊式的个体经济。例如“温州模式”,以塑料、皮革制品、物品包装、服装、五金、文具、钮扣及皮带等劳动密集型和低技术行业起家。这些行业的产品是典型的小商品或者说属于日用品,然而,却有着潜在的巨大的市场。

选择小商品是定位准确而现实,建立专业化市场则是采取策略适当正确。小商品大市场既解决吃饭和生存的问题,发挥了浙江能工巧匠与勤劳肯干的优势;又帮助浙商向全国、全世界进行广泛渗透,使诸多生产要素实现合理流动。

浙江省现有商品交易市场4096家,2007年总成交额首次突破90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年成交额超10亿、百亿元市场分别有133家、15家,分别比上年新增8家、2家[1]。

2009年上半年,浙江上半年亿元以上商品市场成交额同比增长1.5%。其中,成交额5亿元以上的市场177家,占全部市场个数的27.6%,实现成交额3,499.38亿元,占全部市场总成交额的83.6%。其中,5-10亿元商品交易市场有90家;10-50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有72家; 50-100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有9家;100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有6家,分别是:浙江绍兴中国轻纺城、中国小商品城、浙江中国科技五金城、余姚市中国塑料城、钱清中国轻纺原料城和萧山商业城[2]。

(二)浙江省经济监控重点和危机防范

浙江经济发展虽然举世瞩目,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发展动力弱化。浙江经济依然难以摆脱主要靠生产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下降是近年来浙江经济运行的一个基本趋势,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的不断弱化是不容回避的趋势”。二是生产主体层次低。产业层次低,企业规模小,“低、小、散、弱”在全球化的产业链中处于低端。三是增长结构不科学。传统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高耗能的产业依然占主导,高附加值、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比重依然偏低。四是生产方式粗放。主要表现在资源配置率低。企业热衷规模扩张,导致资金短缺,经济层次和水平提升受到阻碍。随着发展成本的上升,人民币的升值、能源价格的上涨、劳动力成本的提升、土地等不可再生资源的紧缺,浙江“企业整体外迁、资本输出趋势明显”,出现产业空心化(韩芳,2009)。

1.浙江省经济监控的重点

针对浙江省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需要在以下几方面重点监控:

一是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活力与创新能力。浙江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导,民营经济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浙江经济安全。要关注民营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典型问题,充分尊重企业家的原创精神,通过专项审计调查的方式摸清民营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的持续性问题。

二是块状经济的发展动向。块状经济在浙江经济中举足轻重,也是浙江经济中的特色。要关注块状经济的发展变化,如某一产业的崛起与衰落,某一区域产业的融合及迁移,不同区域产业间协作与配合等。

三是专业化市场发展状况。浙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一大批专业化大市场的推动。专业化市场降低单个企业的营销成本,并引导企业的合理生产。同时,专业化市场带动当地餐饮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就业。要关注专业化市场的发展层次以及市场的配套服务情况,评价市场功能是否完善等。

2.浙江省经济危机防范

当前,浙江省经济发展步入一个新阶段。与此同时,也进入一个瓶颈时期。怎么样实现产业升级和更新换代?怎么样实现产业合理布局?怎么样解决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土地、能源、人才以及信息等方面的问题?都是需要认真思考和严格规划的。

为达到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的目标,保持经济高速增长态势,维持浙江经济在区域和全国范围内的竞争优势,我们认为,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积极防范经济危机。

一是保障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充分肯定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重点构筑一系列的安全网络。例如,保障中小企业发展;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的问题;降低民营企业的外贸风险;支持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扶持民营企业的技术更新改造和产业升级;建立民营企业发展相配套的社会服务体系,如培训、信息、会计与财务服务、创业与投资等方面。

二是经济发展模式要从“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提升经济发展的内涵和质量。浙江经济能否占据下一个制高点,将依赖于“质量”优势和“技术”优势。要注重产品的品牌建设,注重企业的形象化工程与设计,积极开拓新技术和新市场,走技术创新与低能耗结合的路子。

三是营造好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浙江经济获得巨大发展,地方政府的有限干预是其中一条重要的经验,所谓“无为而治”。企业转型升级,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关键。因此,需要“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三)浙江省新型政府审计系统的构建:基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视角

1.国家经济安全信息搜集与整理

政府审计以自身的活动直接参与到经济社会过程中,并能够感受和把握经济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风险。政府审计可以专门审计方式获得经济安全信息,也可以专项审计调查方式得到。除此之外,政府审计机构应当对各种审计途径得到的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分析并提炼,从而获得经济安全方面的综合信息。

2.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式之一:评估政策

政府审计在提炼国家经济安全信息的基础上,需要深入分析导致国家经济安全受损的不利因素,尤其是要评估政府政策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评估政策,既要和政策发布机构问询和座谈,又要听取政策受益方或不利方的看法和意见。还要了解政策贯彻执行是否到位,是否存在区别对待的情况。

3.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式之二:提供建议

审计建议是审计成果的最终体现,也是维护经济安全的重要方式。按照“免疫系统”理论,政府审计具有修补功能,即通过审计建议,对体制和程序加以完善,避免问题的再度发生。审计建议要经过反复讨论和充分酝酿,并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被审计单位对于审计建议存在的疑义,应当有专门的途径或渠道加以反映并得到稳妥解决。

4.政府审计系统的变革:适应维护经济安全的需要

首先,树立经济安全意识,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国家经济安全审计。在年度审计计划和专项审计任务中,适当考虑国家经济安全审计的份额。要在人员、经费和时间安排上提供相应的配套。要注重对人员的培训、教育和指导,提高其专业素质,以胜任国家经济安全审计的需要。

其次,积极探索国家经济安全审计模式。一是开辟新的国家经济安全审计,从审计目标、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和技术以及审计报告等方面加以完善。二是开展专项审计调查,着重围绕经济安全需要重点防范的领域和行业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并提出审计建议。

第三,以搜集国家经济安全信息为核心。无论是何种审计,凡是获取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信息都要定期进行搜集、整理、分类、分析与评价,并建立动态的数据库,系统反映国民经济与社会运行的总体概况,对运行中的风险随时进行警示。

最后,制定法律法规,指导开展国家经济安全审计。民主社会进程离不开有效的审计监督,而审计监督又要在法律法规的约束内实施。依法审计是确保审计客观公正及权威性的重要步骤。此外,没有法律的授权,国家经济安全审计也难以有效开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蔡春.受托经济责任——现代会计、审计之魂[J].会计之友,2000.10.

2.刘君、雷家骕、曹宁、戴智慧、李晓峰.国外的国家经济安全研究.科研管理[J],2001年1月.

3.万君康、肖文韬、冯艳飞.国家经济安全理论述评.学术研究[J],2001年第9期.

4.Cai Chun,Towards The structure of Auditing Theory [J],International Finance And Accounting (HK),1:12-17,2001.

5.蔡春.审计理论结构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

6.朱天福、朱飞飞.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特征及变化趋势.浙江经济,2003年19期.

7.秦荣生.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与我国政府审计改革.审计研究[J],2004年6期.

8.孙晋同.试论政府审计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兼论政府审计职能定位.南京财经大学学报[J],2005年第4期.

9.张士铨.国家经济安全研究主要内容之我见.国际关系学院学报[J],2005年第5期.

10.郭秀琴.中国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研究.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5月.

11.京津冀特派办课题组.政府审计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作用研究.审计研究[J],2006年3期.

12.蔡春.现代审计功能拓展论.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浙江“块状经济”发展报告.浙江经济,2006年12期.

13.刘威、周恺.中美两国政府审计制度的比较与借鉴.财贸研究[J],2007年1月.

14.顾海兵、沈继楼、周智高、唐帅.中国经济安全分析:内涵与特征.中国人民大学学报[J],2007年第2期.

15.韩琪.论国有企业对命脉行业的垄断与国家经济安全.管理现代化[J],2007年第6期.

16.浙江非国有经济年鉴2008.中华书局,2008年11月

17.韩芳.“浙江模式”研究综述.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3月.

18.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加快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2007年浙江省块状经济发展报告.浙江经济,2008年17期.

 课题研究单位:  宁波市审计研究所 浙江万里学院

课题负责人:            徐荣华            

课题完成时间:        二○○九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