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人大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电子政务 更新时间:2012-04-14

    作者:石共文 周建球

  摘 要:电子政务是政府为适应信息技术发展、转变传统职能、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公共管理方式。我国地方人大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要顺应网络环境下政治效应的变化、人大制度和《监督法》的要求,积极开展人大电子政务建设。分析指出由于受观念束缚、资金短缺、专业人才缺乏、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地方人大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标准不统一、功能单一、实用性不强、公众参与度不高等诸多问题;提出了切实提升地方人大电子政务建设水平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电子政务;人大;公共管理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递、人际间沟通和社会管理组织方式,深刻影响着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地方人大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如何顺应网络环境下政治效应的变化、人大制度和《监督法》的要求,把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到人大领域,积极开展人大电子政务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各级地方人大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2007 年3 月,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时,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电子政务工作以很高的起点浮出水面。借此契机,地方人大的电子政务建设也得到了快速推进,进而促进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一、地方人大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级地方人大也在积极探索、总结经验,不断推进人大电子政务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人大电子政务建设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建设标准不统一

  电子政务建设首先要有统一的标准。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框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电子政务应用、电子政务规范与管理等都需有统一的标准。电子政务的基础数据处理、业务流程设计、信息安全管理、服务要求、管理规范等,都要有符合公共部门服务目标与电子政务建设自身要求的统一标准。目前,我国地方人大的电子政务建设不仅起步较晚,缺乏统一的总体建设规划,而且由于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地方人大电子政务发展的地区性差异非常大,有的地区网络建设还没有起步,有的地区却发展到了一个较高水平。在已开展电子政务建设的地区,由于建设标准不统一,各自为政的现象相当普遍,导致各种系统难以兼容、互联互通难以实现、信息资源难以共享,形成“信息孤岛”现象。各级人大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大量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实施资源共享和协同办公的过程就更为艰难,直接影响了地方人大电子政务建设的整体推进。

  (二)功能单一、实用性不强

  有一些地方人大虽然建立了内外网和自己的网站,但真正将电子政务融入日常工作中,利用电子政务来创新监督方式、增强监督效果和提高人大工作效率和水平的不多。不少地方人大内部办公网络发挥的作用仍然只是单机的文字处理和上因特网查资料、看新闻、传文件等。在电子政务建设中,重硬件投入、轻应用软件研发和应用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此外,各级人大门户网站建设也极不规范,功能还主要停留在单向信息发布上,互动性不强,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而且网站的信息量严重不足,更新不及时,导致内容单一、可读性不强、点击率不高。

  (三)公众参与度不高

  公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是衡量地方人大电子政务建设成效如何的重要标志。随着人大监督力度和监督效果的日益凸显,虽然人大的权威性越来越高,到人大机关上访、寻求帮助的群众越来越多,但很少有群众去关注和参与人大的电子政务,人大门户网站的点击率很低,更不用说通过人大电子政务解决实际问题。目前,要使公众真正通过人大电子政务实现参政、议政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其一,不少群众电脑、网络知识有限,甚至是陌生,对电子政务更是知之甚少。其二,硬件及网络设备不普及。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 / 3 ,电脑及上网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还是难以负担的奢侈品。其三,普通群众对利用电子政务解决问题的效果存在怀疑,而且,目前建设中的大多数地方人大电子政务能为公众提供有价值的在线服务者寥寥无几,从而形成电子政务“有路无车”、“有车无货”、“有电子无政务”的尴尬局面。

  二、地方人大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我国地方人大电子政务建设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除技术因素外,主要还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观念束缚

  这里说的“观念束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行政观念的阻碍。受封建官僚主义影响,一些传统的行政观念长期存在于部分机关工作人员和人大代表的头脑中,他们甚至认为电子政务只是政府的事,与人大不相干,这严重阻碍了人大电子政务建设。同时,电子政务网络中信息的高效传播功能,猛烈冲击了善于处理纸质信息的机关干部的政绩和效率观,有些干部为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宁愿维持传统的工作模式,潜意识中阻碍或延缓电子政务的推行。二是重“电子”轻“政务”观念。目前,国内电子政务采购额中的硬件支出高达8 0% 以上,而软件和服务方面的投入则相对较少。由于对我国人大电子政务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知半解,加之受到“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观念的影响,使巨资购来的部分硬件设施成为摆设,导致“电子”大于“政务”的后果。

  (二)资金短缺

  建立局域网、建设人大网站、建立电子表决系统等都需要购置相应的仪器设备,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对于欠发达和贫困地区而言,资金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瓶颈”。而且,越是基层,资金问题就越突出。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以经济为后盾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很不平衡,数字鸿沟呈现进一步加剧的态势。据报告显示,华东、华北、华南三地区的网站数量占全国总量的近九成,网站数量排在前4 位的省市依次是北京、广东、浙江和上海,这4 个省市的网站数量占全国网站总数的5 6 . 8%,并且域名数量占了全国域名总数的50.6%。据不完全统计,现在32 个省级人大中,有28个拥有自己的网站,占8 7. 5%;而在26 5 个地级人大中只有11 6 个拥有自己的网站,仅占43 .8%;县级人大网站建设比例则更是微乎其微。以湖南为例,1 4 个地州市人大中有9 个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占6 4 . 3%;而在1 2 2个县市区人大中,建有专门网站的仅有40 个,占32.8%。资金短缺问题成为困扰一部分地区人大电子政务发展的头等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