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一个对于政府网站满意度的调查,网友对国家部委网站满意度达66.5%,但对县级政府部门网站的满意度才2.8%。调查给出县级政府部门网站被公众抛弃的一些原因,如网站内信息陈旧更新缓慢、网上政务形同虚设、查询不到所需要的信息、网上意见反映难以得到回复等。笔者随机进入几个县级地方政府的网站,发现主页面用的仍然是2004年和2005年的新闻消息。实际上,正是在2004年、2005年左右,全国兴起了一个地方政府建立政府网站的热潮,几乎每个县级政府都开办了自己的网站。事实证明,地方政府的网站就只在那个时期有过一点基本建设,这股热潮很快变成典型的三分钟热度,多数基层政府网站现在基本已经沦落为政府的一个网络门面。
我们当然不能指望地方政府迅速适应互联网这种新事物,毕竟互联网在基层的普及率相对大城市要小得多,而基层干部对新事物的接受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但是,如果某种新事物被证明是一种行得通的大趋势,那么我们对之就应当是一种开放的态度和一种学习的姿态。基层地方政府当然有很多理由排斥政府网站的建设和完善,比较典型的理由如“反正也没人看,做了有什么用”、“就算做得很漂亮,对政府有什么作用”。但我认为,最根本的还在于基层地方政府对于网络这一现代工具有种天然的恐惧。恐惧在于,网络实际上意味着公开化和程序化,而传统基层政府的工作方式具有隐秘化和关系化的特点。政府网站的发展趋势将不仅仅停留于公开政府信息的功能,还将有电子政务和网络互动功能。这就意味着对传统工作方式的某种颠覆,意味着官员的寻租空间和特有的关系文化的全面收缩,这才是某些地方惧怕网络的最根本原因。
很显然,大部分基层地方政府一开始做网站就不是出于自身的需求,而是出于上级的命令不得以为之,否则,如何解释一大片基层政府网站处于一片荒芜的瘫痪状态呢?完全可以想象,如果上级政府一纸命令要求基层政府重视政府网站的建设,那么这些理由又将风吹云散,他们必定又将政府网站做出一个漂亮的花架子来。
我们知道,政府的行为具有向上性,即趋向于对行政命令的服从,而市场行为具有向下性,即趋向于对市场的服从。这就是行政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区别。我们已经认定建立政府网站对于民众与政府的互动大有好处,也就是说可以以此促进社会的总福利,但政府本身却绝不会有做此事的天然兴趣,因为政府并不是市场经济体,如果市场经济体能够从网站点击率中获益,他们当然要不遗余力做好网站。但政府网站就算做得再好,政府也无法从中获益,他们当然就不会花财力物力去做一个对他们来说毫无好处的东西,更何况政府网站短期内几乎无法带来什么实质的效应。所以,上级政府应该建立一个对于基层地方政府的政府网站评价体系,将其纳入行政考核体系,那么政府就具有了做好网站的政治激励,这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最现实的方法。(朱迅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