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扎实推进社会管理
来源:南方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流动人口3000多万,网民接近5000万,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治安问题也不断暴露……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工作,为全省政法公安工作的科学发展明确了方向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保障;全省政法公安机关扎实工作,积极探索社会管理的“广东模式”,有力维护了广东省社会政治和治安大局稳定。
  从26日开始,为期4天的全国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座谈会在广东省召开。国务委员、公安部长孟建柱指出:“广东公安机关以信息化为载体,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走出了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社会管理创新之路。”
  省委省政府提供强有力保障
  社会环境从静态封闭向动态开放转变,社会管理对象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社会管理领域从现实社会向虚拟社会延伸,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广东的社会形势更复杂:流动人口近3000万,机动车1828万辆,网站近50万个,网民近5000万,社会建设任务更繁重。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指出,“在战略上要按照改革、发展、稳定的次序来谋划工作,在战术上要按照稳定、发展、改革的次序来推进工作”。省委常委会多次专题讨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批转了多项重要文件,为全省政法公安工作的科学发展明确了方向,并通过组织领导、经费投入等多种方式,为破解社会管理创新的难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为支持公安机关的“工作执法一网考”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纷纷出台文件,保障了公安民警的考核结果与经济待遇的“挂钩”。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全省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全面夯实,信息化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信息化引领警务服务创新
  政法公安机关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是在广东经济社会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刻,迎接挑战、争当全国排头兵的必然选择。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长梁伟发提出“信息化是公安工作的一场革命”。按照中央政法委“三项重点工作”和公安部“三项建设”的总体部署,省政法公安机关将信息化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突破口,以信息化引领各项公安工作,推动建立与形势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新机制。
  从2007年开始,在全省公安机关构建公安指挥中心平台、警务综合信息系统、互联网虚拟社会管理系统、政府各部门联网的信息系统等“一平台三系统”,推行以视频监管一网控、办案办公一网通、情报信息一网综、服务措施一网办、工作执法一网考为内容的“五个一网”。出入境、户政、交通、消防等行政审批和防范宣传、咨询、投诉等服务全部被“搬”到网上,先后推出258项网上便民服务措施,使群众足不出户就可办理相关业务。去年推出的12项网上便民促发展措施,已使13万家企业、110多万群众和6千多名港澳同胞直接受惠。
  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是当前社会管理的一大难题。从今年1月1日起,《广东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全面实施。该制度以居住证为载体,实现“一地办证,全省通行”,流动人员凭证逐步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务。同时,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对全省流动人员的居住、就业轨迹进行动态管理,变传统的“以证管人”为“以证管人+以屋管人+以业管人”“三位一体”管理。目前,全省已经发放居住证1500多万张。
  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化解基层矛盾
  基层稳则全局安。广东政法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在全省1603个镇街建立了“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并上伸下延———在县区设中心,在社区、村和规模企业设“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全省公安部门积极参与全省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实现一个窗口服务群众、一个平台受理反馈、一个流程调解到底、一个机制考核落实,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目前,全省各“中心”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9.6万多宗,成功率达94.3%。汪洋同志在镇街中心调研时认为,中心没有增加人员,没有增加编制,实现了“1+1>2”的效果。
  广东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的效果明显:今年以来,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入室抢劫、持枪抢劫案件分别下降26.4%和49%;群众到省公安厅上访批次和人数同比分别下降9.3%和14.4%。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有了较大提升,据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开展的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公众评价调查,2009年广东公众安全感为87.87%,同比提升1.34个百分点;公众治安满意度为86.84%,同比提升0.4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