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丽边防检查站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用高科技装备开展管边控边和口岸管理等工作,提高对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取得明显成效。图为该站利用电视监控系统对辖区边境及口岸进行全天候监控。
云南毗邻越南、老挝、缅甸三国,边境线绵延4000多公里,复杂的边防情况影响着对边境地区的有效管理。在禁毒的高压态势下,毒品犯罪分子的藏、运毒手法不断翻新,给禁毒工作增加了难度。推进信息化建设,依靠科技手段缉毒成了一直以来摆在全省公安边防系统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全省公安边防系统坚持走科技强警之路,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在八千里边防线上织就了一张信息监控网络。
信息监控网络连通八千里边防线
“国外的鸡到中国下蛋,中国的牛到国外饮水”,这是云南边境线上的真实写照,一寨两国、一村两国等实际影响着边境的有效管理。据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指挥中心主任蒋涛介绍,云南毗邻越南、缅甸、老挝,边境线长,且无天然屏障,在促进我国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的同时,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也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走私贩毒活动突出,毒品犯罪极其隐蔽,大宗化、武装化等贩毒不断增加。
近年来,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建成了能连通8000里边防一线的信息监控网络,在边境一线重要口岸、通道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形成数字通信系统,边境防卫管控实现了“国门24小时监控、通道24小时掌握”的新跨越,狠狠打击了各种毒品走私等跨国犯罪活动,有力地维护了边境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蒋涛表示,“公安信息化建设给我们的执法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化预警使警务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打击预防犯罪也更加精确了。”
信息化预警提高工作效率
“边防官兵只要对办证或过境人员的身份证进行‘刷卡’,电脑便立即显示该人的基本情况、有无违法犯罪记录、是否涉案在逃等信息。”蒋涛告诉记者,近年来,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共投入上千万元资金加强公安基础工作信息化建设,完成了支队级单位二级、三级网络改造升级和基层单位金盾工程四级网络建设,并将所有出入境办证厅、边防检查室、口岸执勤点联入公安信息网,配备“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阅读器”,安装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和落地查控系统等,狠狠打击了毒品走私等活动,有力地维护了边境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在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记者了解到,由公安部研制并配发的禁毒堵源截流电子地图系统目前已录入毒品检查站点68个,云南省公安厅指令可直达派出所,指令包括了时间、地点、嫌疑人姓名、照片等关键信息,初步显现了在分析毒品走私贩运走势、研究堵源截流对策、指导公开查缉工作等方面的功效,成为边防禁毒的一把新“利剑”。
在蒋涛的演示中,记者看到,只要鼠标轻轻一点,犯罪嫌疑人的所有相关信息就能在系统上全部显现,“信息化建设由以前的‘围追堵截’变成了‘定点精确’,不仅提高了办案效率,同时也能更合理的调配警力部署,信息化为执法办案带来了新的革命”,蒋涛对此深有感触。
“电子眼”面前毒贩现原形
云南临沧公安边防支队南伞边防工作站毗邻缅甸果敢地区,境外是主要的毒品生产基地,其辖区地形复杂,又无天然屏障,出入境便道多,境内外各种走私贩毒分子千方百计绕关避卡,梦想把这些便道变成他们走私贩毒的“黄金通道”。为有效地将毒品堵在境外,临沧公安边防支队投资100多万元在南伞边防工作站安装了电子监控设施。在敏锐的“电子眼”面前,贩毒分子现出了原形。
4月1日,3名男子欲绕关避卡,鬼鬼祟祟地从滇西南中缅边境123号界桩附近的小路非法入境,企图躲过边防检查。然而,他们的一举一动早已被“电子眼”悄悄锁住,传到了临沧公安边防支队南伞边防工作站监控室的电视屏幕上。不到10分钟,该站机动巡逻执勤小分队的官兵们就出现在3名形迹可疑的男人面前。询问中,3人支支吾吾,神色慌张。凭着多年的查缉经验,官兵们断定3人一定有问题。于是,果断地将他们带回口岸作进一步检查,结果当场从一名男子携带的牛仔包内查获精制毒品海洛因12块,重达4公斤。“电子眼”再一次使狡猾的毒贩落入了法网。
科技装备化为警力,信息化建设为边防缉毒工作织起了一张网。数据显示,近三年来,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通过电子监控设备已先后查破各类贩毒案件10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87人。仅南伞边防工作站就破获贩毒案件2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6人,缴获海洛因17公斤,鸦片10公斤,冰毒8100克。(记者 自建丽 通讯员 杨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