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战略制定路径有三
来源:CIO时代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电子政务不是技术项目 战略制定路径有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而在国家信息化体系建设中,政府信息化系统又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建立电子网络政府、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不仅是一股世界性的潮流,而且也是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政府管理的必然趋势。

  近几年来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广泛实践,使人们认识到电子政务已不仅是一个技术项目,更是一个引领变革的工程。这种对于原有的、工业时代的政府形态的改造再也不只是通过电子政务工程项目一个一个地实施来积累完成的,为了避免反复建设,信息孤岛等目前已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一个与政府发展相匹配的电子政务,我们需要从战略角度对其进行有效的规划与建设。因此,每一个电子政务应用项目的推进,都需要有法律、法规、行政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和有机组合来推动,才有可能达到变革和改造现有政府形态的目的。对现有政府形态的改造,并不是简单地将政府的服务移到网上就可以实现。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在改进政府对企业和居民的服务的同时,必须对政府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在电子手段的帮助之下简化政府与企业、居民的互动,降低而不是增加政府业务运行的成本。这些因素都将成为下一步电子政务制定工作必须考虑的要点。

  如何更加有效地让电子政务为政府目标服务,为企业公众服务,使电子政务的预期效果和效益得以实现,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综观我国各地电子政务建设不难发现,政府战略目标和电子政务战略之间缺乏适当的整合与匹配是目前电子政务效益难以良好实现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电子政务的规划和实施者必须面对政府战略规划与电子政务发展战略之间的对应问题。由此看来,建立与政府战略相匹配的电子政务发展战略则成为当前不可回避的问题。

    电子政务战略匹配模型

  关于战略匹配(Strategy Alignment)的概念从产生到成熟也不过十几年时间。起初人们提出集成框 架模型从技术与功能集成的层面上思考信息系统规划,以后人们将其逐渐完善,并逐步应用到企业方面。

  在战略匹配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政府部门规划特色,给出了与其相适应的电子政务路径选择模型。该模型框架共分为四个域:政府战略规划、电子政务战略规划、组织变动与 业务流程优化及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 其中政府战略规划是指政府根据其近期所能获得的资源及民众需求进行选择定位,包括资源的配置、利用和整合,公众需求,政府管理需求等三个方面的内容。电子政务战略规划则是指政府部门依据自身条件、资源能力、社会需求等因素所制定的IT战略。

  电子政务战略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电子政务产品战略、技术战略和服务战略。电子政务产品战略的目标是:通用软件产品和行业应用软件产品齐头并进,满足电子政务建设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部门的需要,其中通用软件产品包括政府信息门户系统、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政府采购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功能模块,而行业应用软件产品则是以“金”字工程为核心,针对不同政府部门政务的要求设计。

  电子政务技术战略的目标是:以信息安全为基础,以数据获取和资源管理为核心,面向决策支持,面向公众服务。电子政务应用软件产品主要以最新的互联网技术为核心,并创新性的使用了管理软件协同开发平台技术,打造了一个“动态可重构、无限 可扩展”的柔性软件结构,充分满足电子政务软件变化、发展的需要;组织变动与业务流程优化,在这里之所以单独提出,并在战略匹配模型中占有一域,足见其对现代电子政务规划的深远影响。众所周知, 电子政务决不仅仅是将政府搬上网,电子政务对政府效率提高的贡献离不开流程的优化与机构的重组,这一块将是决定电子政务战略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


    电子政府基础设施是根据业务运作和电子政务战略来确定政府部门目前和未来的信息系统的应用需求,包括软硬件设施、通讯系统的构架和技术基础设施的数据构架三个方面。 电子政务战略匹配模型从直观上给我们展示了20政府战略规划、电子政务战略规划、组织变动与业务流程优化及电子政务基础设施这四部分的联系,这四部分具体是怎样相互关联进而影响电子政务战略制定,不同的情形下又该如何选择相应的方法,电子政务战略制定路径图的构建将使这一问题更加清晰明了。

  电子政务战略制定路径

  根据政府战略与IT战略在政府部门运行中的着重点不同,又由于政府部门与企业性质的差异,与电子政务战略匹配模型相应的电子政务战略的则有三条主要路径。

  路径1:战略执行。即从政府战略出发,先对其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进行相应的改造和优化, 再针对已改造的组织结构和流程设计电子政务战略,最后根据电子政务战略确定其IT基础设施的建设。这种方法是以政府部门的战略为主导,机构改革与流程再造先行,最终对已基本定型的部门制 定其电子政务战略规划。因此,路径1实际上就是以政府规划为依据,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每一个步骤的规划与改造,电子政务战略只是其规划的一个环节。

  路径2:技术推动。路径2仍是从政府战略出发,所不同的是根据政府战略立即先制定出相应的电子政务战略,再根据电子政务建设的需要对其组织结构和流程进行再造,以符合各种流程在网上的操作。在这一路径中政府战略对电子政务战略施加影响,而电子政务的战略规划则可推动政府部门的组织变动并且完成流程再造,该路径不仅配合政府战略制定出了相应的电子政务战略而且从另一个侧面推动了政府部门内部的机构变动,可谓一举多得。

  路径3:反向促进。先制定了电子政务的战略规划,再根据此规划的要求对相关部门及流程进行改造,而政府部门正是根据这些势在必行的具体目标及任务,制定与各自目标一致的部门的战略规划。

   路径选择分析

  由于各政府部门的职责、功能、任务可能都有所不同,那么要根据本部门的特点选择有效可行的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组织领导者必须首先要判断自己的部门所属的类型,根据部门特色选择有效路径。 我们将对路径的选择划分为两种,以政府战略为起点和以电子政务战略为起点。
  (1)对于部门目标明确、任务清晰的,可以以政府部门战略规划为起点,而具体选择路径1还是路径2则要看部门的组织机构情况和业务情况。对于那些结构简单(人情结构也较简单)、业务并不繁杂的部门,可选择路径1,先对其组织和业务进行梳 理,能够合并和优化的先行进行,在部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再制定电子政务战略,以保证其能够更好地实施。对于组织自身相当庞大繁杂,内部关系复杂,业务繁多且混杂的部门,则最好先跳出组织结构,站在整个部门这个宏观层面,对其部门和业务进行抽象梳理,先制定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再以此战略的 规划和要求对组织结构及流程进行改造和优化,最终使电子政务系统能够有效运行,这就是选择路径 2的典型情况。

  (2)以电子政务战略为起点。这是路径3所提供的方式,暂时先不考虑组织战略(事实上是该部门自身目标模糊,一时无法清晰的对其进行描述),以电子政务为出发点,设计适应于本部门的电子政务,再根据电子政务战略的要求,对机构和流程进行改造优化,在这种作用之下,可以促进组织逐步清晰自己的目标,从而与电子政务战略产生互动的影响,最终制定出政府部门的战略规划。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会对路径的选择产生 影响,如部门领导的偏向、风格,组织内部的风气环境,上级部门的要求等等,在路径选择时都应适当考虑。

  信息化的建设让政府政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节约了行政成本,提高了行政公正性、公平性和透明度,让民众和政府真正达到了双向交流。

    虽说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一些年头,但是以前的信息化在应用领域做得还不是很好,很多地方还是没有达到电子政务建设的真正目的,在很多领域这些信息化建设还是一片空白或者流于形式。对于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如电子政务与中国的政体、国情的关系,电子政务的建设速度与政体改革进程的关系,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关系,信息透明化与政府信息保密和社会稳定的关系等等自然不是只靠制定电子政务发展战略就能解决的,但是在现有情况下只有选择制定与本部门战略相适应的电子政务战略才能保证电子政务最有效的实施,促进政务信息公开、推动机构改革,使电子政务在部门产生最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