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法院系统进入电子政务时代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当事人足不出户可以提交立案材料、查询证据、追踪案件进程。”

  北京市法院电子政务系统覆盖全市22个法院、57个派出庭。它可以对全市法院采集的所有案件,进行信息识别和比对,为全市法官提供日常工作所需要的各种数据。

  北京法院进入电子政务时代

  1         本报记者 袁 婷

  1年网络立案800例

  史佳用家里的电脑,申请到了北京市西城区法院的立案预约号。她拿着预约号到法院,通过立案庭的绿色通道,无需排队直接办理交纳诉讼费、领取立案通知书的手续。

  “简直不敢想象,网上也能立案,就像网络购物、网上银行缴费一样,省去大把时间和排队的心烦。要知道北京几家法院立案庭的繁忙程度,丝毫不比银行和超市逊色,那都是磨炼排队功夫的地方。”史佳说。

  史佳是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助理,她经常到法院的立案庭立案,排队等候是她必备基本功。史佳发现立案庭排队的原因不是因为人多,而是因为法官要逐一审核案件材料以决定是否立案。“审查耗时长,以致当事人等候的时间也长。”

  现在这个问题终于有了办法解决,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研发了“网上立案”系统,早在2009年年初就已经在西城区法院试点实行。按照“网上立案”系统设计的初衷,当事人在正式办理立案手续之前,能够足不出户在家完成所有辅助程序,不需要三番五次跑法院。

  史佳现在就是通过这套系统,先在家里领到西城法院立案庭的预约号。他先通过自己的电脑登录西城法院的外部网络,上传立案材料和基本书证的电子文件,立案庭法官然后通过互联网远程审核。法官一旦核准申请材料符合立案条件,就会通过网络发给当事人一个立案预约号。史佳领到预约号,就可以进入西城法院立案庭的绿色通道,省略当场审核的步骤,不需排队直接办理立案手续。

  在史佳立案完成的同时,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信息管理平台上同步统计出,西城区法院通过网络立案的收案量已经达到800例。“2009年年初试行,仅仅一年时间,西城法院网上立案程序就收案800例,平均每天网上收案将近3例,这样当事人不用反复跑法院,省时又省事。现在西城法院是试点,以后这套系统将逐步在北京市各个法院推广。”北京市高院技术处处长袁远对《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说。

  据悉,网上立案系统只是“北京市法院电子政务系统”这个庞大机器中的一个零件。这个从1994年就酝酿建设的高科技系统,在第一次揭开面纱时就引起众多的关注。

  系统覆盖22个法院

  2010年6月29日,北京市高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外界公开介绍了集便民、监督、服务审判和司法行政管理于一体的高科技电子政务系统。

  目前,北京市法院电子政务系统已经覆盖全市22个法院、57个派出庭。它像一个庞大的机器,为保证机器灵敏,几十项信息平台和200项子系统作为机器零件各负其责。其中,服务审判业务的管理平台有34个,辅助审判工作的平台15个,支撑法院政务管理的平台有4个,服务于法院队伍管理的平台有18个,服务行政事务管理的平台7个,为法官提供信息服务的平台15个,为诉讼当事人和公众提供司法信息服务的平台有3个,另外有3个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平台。

  这套庞大系统,可以对全市法院采集的所有案件进行信息识别和比对,不受人为干预自动生成处理结果。它的计算时间只需30秒,能为全市法官提供日常工作所需要的各种数据,从而提高审判的效率和质量。

  各个基层法院将受理案件的所有信息按照统一格式和规范录入系统,系统可自动生成案件资料信息。案件的立案信息、承办法官、证据资料、开庭影像、所有法律文书以及执行情况,全部由系统自动保存,并与其他相关案件信息自动比对分析。承办法官想调取案件任何细节资料,或者想得到各种比对分析数据,都可以通过系统轻松获取。

  以立案来说,除了史佳体验的网上立案系统,立案作业系统还自动共享全市法院的立案信息,在立案法官的个人终端上显示出统一的立案标准,以规避全市“同案不同立”。立案管理作业系统还自动分配案件,由于系统掌握每个法官受理案件的信息,便根据法官受理案件数量和强度自动分配,并比对识别“再审”案件,自动将“串案”分配给同一个承办法官,避免“同案不同判”。

  在刑事审判中,法官可以用刑事案件对比分析系统辅助量刑。这个系统有自动比对功能,它将待审案件的涉案金额、犯罪对象、手段等实体信息与全市2000年后的全部刑事案件对比,列出相似案件的审判结果及判决书,为承办法官提供参考。系统更能自动计算出历史案件的平均量刑和最高、最低量刑值,并提供参考刑期。

  北京高院信息化系统采用的劳动争议案件分析系统,是在海淀法院的法官自主研发基础上的升级版。法官只要将劳动者工作时间或者争议总额输入,系统自动计算出符合案件条件的赔偿金项目,以及各种赔偿金的具体金额。

  这套信息化系统还对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配有法规智能提示系统,法官只需要输入正在审理的案件信息,系统自动查找出所有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供法官参考。

  除了支撑审判的服务平台,这套综合系统中还有一些子系统专门用于监督审判,或者通过信息自动化处理将人为操纵的权力寻租空间降到最小。全市法院的立案庭窗口都安装监控装置,高院的计算机房可同步监控每个立案庭的影音。全市每个基层法院都设有数字法庭,庭审过程同步上网直播。

  信息系统还包括执行案件作业系统和委托评估与拍卖管理作业系统,当事人可以与审判系统共享执行标的及委托拍卖标的数据,以随时了解案件进程。系统还自动随机选择鉴定机构、拍卖公司与涉案物品的分组,以减少人为干预。

  系统还可以对案件在不同法院之间移转做跟踪统计,精确到承办人、案件移转到哪级法院、用时多久都有据可查,以杜绝案件逾期移转和丢失。目前,高院的信息化系统还在完善,下一步目标是增加更多服务百姓的功能。当事人可以在家中与法院互联网共享案件信息,查询所提交的所有文书和证据,还可以实时跟踪案件办理进程以便监督。

  统一各法院间局域网

  这套有着强大计算能力的综合处理系统,被应用在北京市法院系统中,其背景来自全市法院案件量连年飙升的压力。北京高院在1994年已开始筹建内部局域网,最初的想法是顺应“办公自动化”趋势,建立一个由多台计算机组成的内部网络,处理日趋增加的审判业务数据。

  自1996年以后,北京市法院收案量成倍增长。1996年全市法院共收案119686件,结案119490件,人均办案量21件。到了2008年,全市法院收案393917件,增长3.3倍。全市法院结案量384956件,增长3.2倍,而审判人员人均办案量200余件,增长2.7倍。“案多人少”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棘手问题,法院一方面要保证审判在法定期限内完成,一方面要保证程序合法和司法公正。在这种背景下,高院希望局域网能成为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高科技办公系统。

  1999年,北京市高院计算机局域网工程开工,袁远也从刑事法庭的审判席上转到技术处。局域网面临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全市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系统还是各个基层法院各自建系统。在此之前的2006年,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已率先建设了局域网,建立自己的案件审判管理系统。

  “在考察时,我们发现其他地区有一些教训,各个基层单位各自建网,各网数据不衔接,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不能融合了。”袁远说,北京高院局域网一开始就确立建一个自上而下统一的系统,各个法院按照统一规范处理数据。“现在看来,确立统一的原则太重要了,否则现在系统的很多功能就不能实现。”

  袁远记得当时论证会有个专家开诚布公地说,80%机关建立的办公信息化系统没有发挥作用,原因就是“技术和业务两层皮”,技术虽然高端,但没有针对业务部门的需要,业务部门用不上技术的成果。袁远认为,面对高院如此复杂的信息化综合处理系统,仅凭高院技术处的几个人来设计和维护不现实,技术处的任务不是修理而是沟通。

  “我们应该是桥梁,沟通技术和业务的桥梁。一套高科技系统好不好用的关键是,技术和业务部门是否衔接。”袁远说到技术处之前他做过研究室工作,研究过政策。他也在刑庭工作过,知道一线法官需要哪些业务支持。他因此产生一个设想,高院技术处只负责提出综合系统的构想和要求,而把具体的设计、维护工作外包,这就是运维服务。

  高院的信息化系统在2000年到2005年处于网络初期建设阶段,此后的三年取得飞跃。如今,系统运维服务在高院已经发展成熟。“现在有6家公司80多位员工在为系统提供专业服务。我们对于服务的规范、要求和考核精确到每一分钟。”作为技术处处长,袁远现在考虑还有哪些辅助审判和方便公民诉讼的功能需要在系统中体现。

  从2000年系统建成至今,北京法院系统收案量增加83%,办案人员只增加14%,但结案率却没有受到影响,法院认为信息化系统在提高审判效率上功不可没。但中国政法大学阮齐林教授认为,评价这套系统不能单独看审判效率,还应分析系统对于审判公平的设计机制是否能发挥作用,这种评价还需时间验证。

  信息安全

  不容忽视

  袁远刚到法院当书记员时,他用小卡片记录每个案件的情况以便统计。现在的书记员改用计算机,按照统一规范输入信息。刚开始有人不适应,不仅对信息采集方式不适应,很多法官最初接触信息化系统也感到不适应。

  “西城法院的网上立案系统受到当事人的欢迎,但这也加大了立案庭法官的工作量。每个窗口立案庭法官面前都有一台计算机,他们在接待当面申请立案材料之外,还处理网上立案申请。”袁远说,和增加工作量比起来,法官更不适应在摄像头下审理案件、接待当事人。直到法院出现几起事件,影音资料有效地为法官提供了证据,法官才更深刻地理解了信息化审判系统的作用。

  崇文法院曾发生过一起当事人冲撞法官的事件,当事人较大动作多次推搡法官却拒绝承认,法庭信息采集系统如实记录下经过,当事人哑口无言。

  正如北京市高院领导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信息化系统对法官既是辅助工具,也是监督系统,同时也是保护正当审判活动的利器。袁远介绍说,监测网络游戏一是为了严肃工作纪律,另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杜绝网络病毒隐患。

  在信息化的语境下,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对于高院电子政务系统这类大型综合性信息处理系统来说,是最重要的事情。高院的信息安全系统由安全防护系统、CA证书认证体系和信息安全管理平台三大体系组成,目标是保证网络和信息双重安全。  网络安全是指杜绝病毒和黑客攻击,信息安全是指保护国家秘密和当事人隐私不泄露。袁远告诉本报记者:“现在系统正在安全升级,将来系统会自动识别不符合授权或者不正当的内网拷贝信息,系统一旦发现会自动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