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土工程”是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土资源信息化是在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等各项工作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土地、地矿、海洋、测绘等领域国土资源工作科学化与现代化的进程。
“金土工程”建设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建立耕地保护国家监管系统。建立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耕地保护信息化监管体系,实现对耕地的实时动态监测,及时掌握耕地占补、结构调整和违法用地等情况,为耕地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支持。二是建立矿产资源国家安全保障系统。建立全球重要矿产信息系统和覆盖全国重要矿产分布区的基础数据库系统和管理信息,实现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的有效监管和调控。三是建立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应急指挥系统。建立全国地质灾害数据库,部署重大地质灾害区的网络化监测体系,及时、科学地预警、预报地质灾害,提高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能力。四是建立基础性、战略性国土资源数据库。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建立国家地籍数据库、全国地质钻孔数据库和资源与环境遥感监测数据库,形成面向全社会的信息服务体系。
通过实施“金土工程”,可以全面、准确、直接地掌握支撑国土资源管理的各类信息,建立覆盖国土资源管理主要业务的、贯穿上下的政务信息化体系,形成规范、科学、高效的网络化国土资源管理模式,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化队伍,全面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科学化与社会化服务水平。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有效降低重大地质灾害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切实推行依法行政与行政为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信息保障。
“金土工程”到2010年将实现的目标是:
1.基本建立覆盖各级国土资源管理主要业务的集成化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政务管理业务的网上审批,形成对土地、矿产等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管系统,大幅度提高政府管理的行政效能。
2.支撑国土资源管理的主要基础数据库建设与更新,基本满足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需要,基本建立覆盖全国的国家、省、市、县四级国土资源信息网络系统,建立国家、省、市三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形成全国国土资源信息交换体系,实现政务信息和基础数据的远程交换和共享。
3.形成以统一门户网站为形式的全国国土资源信息服务体系。全面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与社会化服务。
由国土资源部向国家申报的“金土工程”一期建设项目(中央投资部门)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05年9月9日得到国家发展委的正式批准。
“金土工程”一期建设(中央投资部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05年7月15日通过了中国国际咨询工程公司的咨询评估。国土资源部信息办按照中咨公司的咨询评估报告,对投资估算、业务指标、技术方案等内容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完善,并积极与国家发改委联系沟通,使“金土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在2005年9月底之前得到正式批复,保证了项目在“十五”期间正式启动。
按照国家发改委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金土工程”一期建设任务包括:建立“金土工程”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制定相关指标体系;建设和完善包含土地利用现状、基本农田、项目建设用地、土地供应备案、矿产资源储量等18个数据库的国土资源部数据中心;建设耕地保护、矿产资源管理、国土资源信息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信息服务等4个应用系统;建设相关的安全保障和运行维护系统。通过“金土工程”一期建设,为“十一五”期间“金土工程”的全面实施奠定技术基础,并实现与国家其他重点电了政务工程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
“金土工程”一期建设是整个工程建设的试点示范。按照国家发改委对“金土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建设书的批复,“金土工程”一期建设为期两年,在现在资源的基础上,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开展以下建设:
第一,制定数据采集、质量控制、信息交换、系统安全等11项标准,建立并完善国土和矿产资源信息化标准体系。第二,整合已有的数据资源,建设和完善国土资源部、31个省(区、市)数据中心建设和完善包含各种土地、矿产信息的14类基础数据库,完成32个示范城市数据中心建设和完善包含各种土地信息的10类基础数据库。第三,在国土资源部、31个省(区、市)和32个示范城市,建设耕地保护业务管理应用系统,并选择一个省级辖区,建立耕地粮食生产能力评估系统、区域产业用地动态变化综合分析系统和建设用地可供性分析系统;在国土资源部、31个省(区、市)建设重要矿产资源管理应用系统,并针对煤、石油、铁、钾盐四种矿产,在国土资源部建立我国矿产资源可供性分析系统和全球重要矿产资源及矿产品市场信息分析系统。第四,建设由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安全制度等组成的国土资源安全保障系统。